第160节 美湖饭店
城中湖畔的“美湖饭店”是一家传承了近三百年的老店,在长江省省城,虽然名声比不上“香格里拉”、“四季酒家”等著名连锁饭店,但也算名声显赫。它的显赫不在于装潢如何富丽堂皇,建筑如何美轮美奂,而在它的内涵。
“美湖饭店”代表了一种饮食文化,一种传统菜系的传承。
“美湖饭店”还有一个特sè就是可以临窗饱览湖光山sè。城中湖畔的饭店虽多,但这家饭店的位置最佳。在饭店二楼,临窗凭吊,满目湖水,远处的青山、宝塔倒映湖中,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卷。
更难得的是,这家饭店经过多次翻建、修缮,依然保存着古sè古香的风格。叶之然他们走上二楼时,空桌子已经不多,八个人正好围成一桌。杨红梅看看四周许多的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游客,奇怪地问:“外国人怎么也喜欢吃这里的本帮菜?”
叶之然答道:“真正的游客不仅游山玩水,而且喜欢品尝当地的菜肴。这样更能深入到当地的风光特sè中。在他们眼里,风景与饮食文化息息相关。”
长江省地处江南,本帮菜肴的特sè集中在鱼类。“美湖饭店”以城中湖的花鲢鱼头汤为招牌菜肴,听说多位国家领导人到了长江省后都品尝过这一特sè佳肴。叶之然自然也不例外,既然到了这里,不吃鱼头汤岂非白来一次?他再点上盐水河虾、油爆螺丝、农家鸡等,八个人坐在风景秀丽的城中湖畔,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一扫这几rì照顾叶父的烦闷,都是心情振奋。
叶之慧提议道:“难得清闲,我们喝点小酒吧?”
这一提议得到广泛认同,立即付诸实施。
杨红梅吩咐服务员拿来一瓶干红葡萄酒,再拿一大瓶雪碧饮料。等服务员打开酒瓶,杨红梅给每人倒上小半杯红酒,又加满雪碧。说道:“干红葡萄酒有点酸,兑上雪碧又甜又爽口,味道比较好。”
这种喝法符合不大喝酒的女xìng口味,叶之慧和张念悦一喝果然叫好。
身边有女人管着,三个大男人无法尽兴,索xìng也喝葡萄酒。
就在叶之然几人愉快地喝着小酒,其乐融融的时候,黄瑜雯一家四人正从家里出发,往“美湖饭店”而来。
原来,黄瑜雯的哥哥黄强从美国归来,随行的还有家里人非常关心的杨缨。黄瑜雯父母从黄强的来信中早了解到这个未来的儿媳聪慧美丽,也仔细看过寄来的照片,就是没见过真容。按照行程,黄强搭乘的班机在周六上午九点抵达省城机场。黄民海恰好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没法和妻女去机场,就安排了车子送林茹真和黄瑜雯去机场迎接。
去机场的路上,黄瑜雯坐在商务车上和母亲有说有笑,沉浸在即将见到亲人的喜悦之中。她和哥哥相差了整整六岁,记忆中的哥哥总是非常谦让与她,是她少女时代的保护神。
与女儿迫切地想见到哥哥不同,母亲林茹真最想见到的是未来的儿媳杨缨。
儿子的婚事曾经是她最大的心事。前年黄强回国探亲,林茹真介绍了四、不由自主地分别跃上两人心头。她们两人自然不知道,对方不仅认识叶之然,而且,叶之然都曾经在生活中给她们留下清晰的印记,更不知道她们此去美湖饭店,会当面和叶之然相遇。
省zhèng fǔ的那台商务车是黄省长的秘书安排的接送黄强的,没有得到指令之前一直停在小区。去城中湖畔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四个人依然坐商务车去。
车子在城中湖畔的美湖饭店附近停靠,杨缨和黄强先走下车,等黄瑜雯和林茹真下车,黄强望着湖面感叹道:“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chūn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非常贴切。”
黄瑜雯连连摇头,说:“你难道刚回来就意志消磨了?什么chūn风不改旧时波?现在是十二月,也不贴切。”
黄强笑道:“和你这个搞艺术的没法较真,杨缨你来看看,这片湖水是否还是旧时的模样?”
杨缨狡黠地说:“你们两位都是大才,一个是留美的博士,一个是大画家,小女子不敢置评。”
四个人说笑着走进美湖饭店,饭店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客流量,走上二楼时,正巧叶之然一桌人吃完午饭,从桌旁站起身。
那张桌子斜对着楼梯口,楼梯口进来的人可以一眼看见这里的动静。同样的,桌子旁的人可以一眼看见楼梯口上来的人。
叶之然首先看到了走在前面的黄瑜雯,然后就看到和黄瑜雯结伴而行的杨缨。如果说,看到黄瑜雯时,叶之然心里有着又喜又忧的感觉,看见杨缨则让他有种被子弹打中的感觉。
念悦跟着叶之然刚跨出座椅,见叶之然突然呆若木鸡,抬眼一看,黄瑜雯出现在楼梯口,心中就有些不高兴。再一看叶之然似乎将注意力集中在黄瑜雯旁边的女子身上,她就将目光扫向那女子,一看之下又是一惊。因为那女子不仅漂亮,而且居然和自己有几分神似。
黄瑜雯走上楼梯口看到叶之然时也是又喜又忧,每次看到叶之然她都有种说不出的亲切和愉悦感觉。但她发现叶之然旁边站着张念悦,而母亲又在身后,不知道会发生发生什么事,她就有些不知所措。她于是求助似地看一眼叶之然,惊讶地发现叶之然呆呆地注视着她旁边的杨缨。
她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突然想起在机场第一眼看到杨缨时有种熟悉的感觉,原来这种感觉来自张念悦!因为杨缨虽然五官和张念悦长得不一致,但她们两人有种说不出来的神似,或者说,有种特别的气质,非常相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