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阮春雷在李翔打量他的同时,也在观察着李翔,惊讶他的年轻,为他的从容镇定而惊叹:一个不到弱冠之龄的少年,敢以一艘货船,以不到四十人冲击威名赫赫的八歧大蛇海盗团,深入其中杀敌上百,身处尸山战场,面不改色,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首发--无弹出广告
他脑海中不住的搜索李翔的名字,却一无所获。他这一生,闯过不少大风大浪。当年追随张煌言的时候,也见识过不少的少年英杰,但如眼前李翔这般出众的却绝无仅有,心中大感讶异。
李翔现在在台湾小有名气,但阮春雷生活在孤岛上,消息不灵通,还未听过他的名字,老实道:“请恕在下常年生活孤岛,孤陋寡闻,不知英雄大名。”
李翔摇头道:“混迹二十载,一事无成,有什么大名可言。”
阮春雷一脸不以为然道:“有志不在年高,更不在年少。阁下有胆子与八歧大蛇海盗团为敌,能以不到四十人,击杀他们百十人,这份胆气实力,又岂是等闲之辈?”
李翔淡淡笑道:“阮首领过奖了,李翔愧不敢当。”
这时一个粗犷的汉子来到了近处,禀告道:“阮老大,一个不剩,全部杀了,要不要乘胜追击,今日也要让八歧大蛇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阮春雷道:“不用了,这里离东宁不远,我们打的如此激烈,难保不被他们察觉。他们是兵,我们是贼,没必要与他们打交道。”他一脸嘲讽的说着,他瞧了李翔一眼,道:“这位英雄莫要怪我们手段狠辣,我们只不过是以牙还牙而已。八歧大蛇的手段比我们残酷百倍。那群王八蛋在半年前趁着我外出的时候,偷袭东蚶岛。我东蚶岛军民誓死抵抗,却寡不敌众。他们杀入村寨,奸淫烧杀,老弱妇孺亦不放过。村寨里尸横片遍野。唯有部分居民逃入山中才幸免于难。我们这伙人在东蚶岛生活了依然叫‘破虏’,不舍得换。”他说着眼中流露着伤感与怀念。
张尚书即是抗清名臣张煌言,他是南明兵部尚书,山河落陷之时,他投笔从戎,站在抗清第一线,整整二十多年,将自己的后半身都献给了抗清事业。他的气节,可比元末的文天祥,是明末清初,唯一一个能与李定国相提并论的抗清英雄。以抗清成就而言,郑成功远不及他。
李翔也略知张煌言的英雄事迹,知道张尚书说的是他,想着张煌言取船名的用意,又想到如今这艘“破虏”存在的意义,忍不住道:“好一艘‘破虏’,张尚书看来对阮首领抱有极大的期望。”
阮春雷自嘲道:“只可惜现在沦落成了打家劫舍的工具,也难怪被人瞧不起。”
李翔正容道:“阮首领莫要误会,我李翔从一开始就没有瞧不起你们的意思。正所谓人在世间,身不由己。我知阮首领沦落今日,必有苦衷。只是不明白原因,以阮首领的实力能力,怎么样也不至于沦落为海盗。你们的行事风格我听说过,但不管怎么手下留情,不伤性命,终究是害人害己的行为。难道阮首领真的打算干一辈子的海盗?”
阮春雷双手撑着战舰护栏,眺望远方,苦笑道:“天下之大,却无处可去。”
“东宁啊!”李翔有心接纳他们,但是实力相差太大,只能道:“东宁现在固然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终究是我华夏最后的圣地,郑经虽说优柔寡断了些,可确实存有复国大志,应该会收留你们吧。”
阮春雷“哼”了一声道:“我阮春雷就算是饿死,也不去郑家要饭。当初要不是被张尚书劝着,我只恨不得一刀,砍下郑王八蛋的脑袋。”一提到郑家,他就像吃了火药一样,一脸的怒气。
原来阮春雷一开始是张名振的部将,张名振也是抗清英雄,早年是江南的抗清领袖。
张煌言称他为“海天一柱”,可见当时他的威望。但在崇沙失利之后死了,死的莫名其妙,为南明史一大疑案。
张名振的部下怀疑是郑成功下的毒手,郑成功虽然是个英雄,但他个人有着极重的私心,有吞并张名振所部的**,致使双方虽为盟友,但貌合神离。张名振莫名死去,郑成功即刻派陈六御兼管张名振所率之军。
张名振到底的是不是郑成功所害,这个是真假莫辨的无头疑案,便是后世人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郑成功因为张名振崇沙失利,实力大损,确确实实动了吞并张名振大军的心思,而且付出了实际行动。
张名振的临终遗言是将自己的兵马交由张煌言率领,但一部分却让郑成功吞并,另一部分也就是阮春雷以及一些将领,他们深信张名振是郑成功害死的,依照张名振的遗言投奔了张煌言,要求张煌言为张名振报仇。
张煌言一腔热血,忧国忧民,反而说服了阮春雷他们放下这真假莫辨的仇恨,齐心抗清。
阮春雷等人让张煌言的气节情操感动,不再追究,但是这份仇恨,还是记在心底,没有忘记,便是到了今日对于郑成功,对于郑家都抱有极大的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