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伊人无觅(中)(一更求月...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40

- 契丹人已经染上了宋人讲排场规矩的臭毛病。 当年太后和姘头坐在板车上接见宋使,皇帝和大臣在下面扎堆坐,谈判始终在菜市场一样脏乱差、闹哄哄的环境中进行的景象,是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的辽朝,不仅在不差,这叫旁征博引。要是不小心出了错,又被对方抓住,气势上就先输了,肯定要陷入被动的。

不要小觑了扯皮,只有兼具耐心和智慧,才能扯得一手好皮。这在实力处于下风时,往往能让己方……输得不那么难看。当然。要是谈判对象是清政府那样的奇葩,你甚至能在谈判桌,得到军队都无法取得的胜利。

但辽政府显然不是清政府,他们精明的很。而且,从最关键的军事实力上说,都是辽国占优。并且,他们刚刚调解了一场国际战争。还把原先跟南朝混的一方,拉到自己的阵营,正感觉良好呢。

他们就想着。我最强,你比我弱,我就应该占到便宜才行。

不错。实力上和局面上,确实是辽朝大优,可是,陈恪他们已经笃定,辽国贵族很满意生活现状,他们不想再动粗了!尽管为了施压,辽朝已经在边境陈兵数万,可才这么点兵力,就想进攻宋朝,也太不给面子了吧?

做做样子谁不会。宋朝正好借此机会,好好修葺了一下边防的工事,又把塘泊挖开了上百里,还在边境增兵十万,动静比辽国大多了……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到底是在做样子,还是真被吓到了?

如果辽国真得不惜一战,看到宋朝反应强烈,他们应该继续增兵才是,但他们没有,反而重启了谈判。

至此。宋朝使团心中最后一次疑虑也没有了,看来坚持是对的,辽国人确实不想打仗。

其实耶律重元父子,也没想到会是这个局面。他们还以为自己的族人,会像从前那样闻战则喜、争先恐后。谁知道世道变了,人心不古,这一辈辽国人,只愿意在女人肚皮和马球场上展示他们的威武,对战争没有兴趣,甚至有莫名的恐惧……他们甚至开始埋怨皇太叔父子,无事生非去招惹宋朝干什么?安生过日子不行么?

说句不中听的实话,宋辽两国……加上西夏也可以……三国从几十起,就正式进入比烂阶段。他们全都丧失了开国时的朝气和锐气,开始走向腐朽,期间互有强弱,也不过是谁烂的慢点,谁烂的快点罢了。

所以同样是三国演义,汉末的就流芳千古,这一段却成了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直到一个男丁不足十万的小部落崛起,短短数年之间摧枯拉朽,便摧毁了当世的两大帝国,并让小三臣服。

当然这是后话……

~~~~~~~~~~~~~~~~~~~~~~~~~~~

回到谈判桌上,尽管宋朝人知道没有开战的可能了,但这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因为辽国烂,宋朝更烂,至少人家契丹人整天骑马打猎,骑射本领一点没退化,一旦他们重新焕发战斗意志,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

反观宋朝,承平几十年,军官忙着吃空饷、士兵忙着做买卖。加上宋朝那坑爹的募兵制,让军队变成了养老院、收容所。想想侬智高在岭南,想想屈野河之败,唉,还是洗洗睡吧……

所以还是得给辽国面子。不然从开年到现在,扯皮好几个月,要是一点好处都捞不着,那肯定要发飙的。

什么好处?当然是破财消灾了……

事实上,出发之前,朝廷便已经给出了谈判的底线——岁币最多增加到一百万两。

对财大气粗的宋朝来讲,这点钱按说是不多。但陈恪和赵宗绩知道,要真照这个标准谈,那谈成了他俩也完蛋了……赵宗实那边一大票人,正瞪着眼睛寻趁他们呢。到时候就会说,澶渊之盟所定的岁币是三十万两,后来辽国扯皮几十年,才增加到记下来,国家真的要颜面扫地了。

“事情闹到这一步。”待书吏退下后,萧峰轻叹一声道:“再说当初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了。”

“从头到尾,都是你们找茬,你说是谁的错?”陈恪愤愤道。

“仲方……”赵卞嗔怪道:“听萧大人说下去。”

“……”陈恪这才闭上嘴。

“不管谁的错……”萧峰接着道:“但已然如此了,现在全天下都知道,我们北朝向南朝讨要关南土地,双方互相遣使谈了几个月,到现在还没结果。”顿一下,他阴下脸道:“这已经对我大辽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也对我们大宋,造成了不良影响!”陈恪顶一句。

“仲方……”赵卞赶紧喝住他。

“我们皇帝陛下的意思是,”萧峰看看帐外道:“三天后銮驾回营,是战是和,必须有个结果了!”

这次陈恪没说话,因为涉及到对方的皇帝,如果自己还不逊的话,肯定会激怒辽人——

分割——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们不会抛弃我,幸福的四更开始了……继续求月票啊,要一鼓作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