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喀什事件
作者:执戈刈草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16

浩罕国是中亚的封建国家,在奥马尔汗和马达里汗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下,汗国进入鼎盛时期。 它的疆域西北临咸海,包括锡尔河下游附近的哈萨克草原;东北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国地区;南达喀拉提锦等山区领地。马达里汗多次侵犯中国喀什噶尔地区,竭力支持该地和卓后裔进行叛乱活动,企图入侵中国领土。自从十几年前这个国家在君主的治理下渐渐强盛,强大之后的浩罕国开始想要摆脱清朝属国的地位,接着积极支持大小和卓的后裔在新疆地区捣乱。虽然祁枫掌控新疆之后,打败了俄国人和迅速镇压了霍齐在南疆的叛乱,霍齐逃到浩罕国内开始游说上层权贵,说清国凭借人数优势打败了俄国人,但这并代表清国就已经强盛起来,霍齐一系列的行动让这些从来没有实际调查的浩罕国上层认为清朝正在渐渐衰落,真的以为清国就是凭借着人多才打败了俄国,因此当得到祁枫去了北京的消息之后,浩罕国主开始指示边境的军队向清国边境驻军挑衅。浩罕国与清朝边境喀什城是两国的通商城市,浩罕国最有名的安集延人每年都在这里进行棉花的交易,所以喀什城中存了大批棉花,而这些棉花如今成了两国开战的导火索。

乌什德是浩罕与清国边境驻军的一个千户长,是一个希望浩罕国扩张的军人,当浩罕强盛时,上层人物心中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这种扩张的心理从上向下面的军队漫延,一次行动都开始以此为目标,从支持大小和卓后裔从清国内部挑起事端到如今想直接发动战争夺取清国领土,他们的想法很快就体现在了行动上,乌什德接到浩罕城的指示,让他趁新疆的伊犁将军不在时在边境挑起冲突,到时浩罕就可以用边境动乱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向边境出兵。

乌什德开始计划怎么样才能挑起冲突,直接让士兵抢掠清国边境城市?倒是一个好主意,不过如果自己首先出兵,一定会让浩罕失去道义上的制高点,而且自从霍齐逃到浩罕以后,清国在边境地区增加了不少驻军,虽然是一般的绿营士兵,但是近万人的数量还是让浩罕边境驻军担心首先进攻清国会让清国驻军击败,如果让那些权贵失去扩张的信心就不好了,所以乌什德决定让自己这边的事先吃占亏,倒时自己这边以保护国家的商人为名国内大军调来之后一起出兵,一切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嘛。喀什城里安集延商人大批的棉花进入了乌什德的视线,如果这些棉花被毁掉或者一把火烧掉了,借口就出现了,虽然会让浩罕商人遭受严重损失,不过等打败清国后可以获得大批的赔款,这些银子足以补偿商人的损失了。

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祁枫如今也在找借口收拾掉浩罕这个国家,这样的话自己控制的范围扩大不少,而且可以绕过青藏高原西北大军直接进入印度大陆,印度洋的出海口轻易就可以得到了。祁枫一直为后世国家被包围而愤愤不平,所以他要改变,如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处在种族的混乱之中,过想好了。进入山里的三千国防军很快在边境线上与浩罕大军展开激战,祁枫在路上发出命令:新组建的7师、8师、9师、10师四个师十二万多军队向边境开进,并命令那忻做为对浩罕战争的全权处理大臣,只有一个要求,浩罕国以后将做为新疆帕米尔州存在!那忻第一次得到这么大的权力,可以说是灭国之战,这是无上的荣耀,那忻高兴地和十余万军队出发了。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代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帕米尔高原实际上不是一个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在这种地形下大部队很难展开,所以祁枫调到边境的部队多为山地牧民组成的。

得到清国用军队作为回应的浩罕国很快将除了防备俄国的军队调往东面,因为浩罕国内多草原,军队以骑兵居多,而且哈萨克草原上有足够的空间供这些骑兵驰骋,这次因为没有估计到清国能迅速反应,失误地将大批浩罕骑兵调进了帕米尔高原山地,这些骑兵从高山之间狭窄地山谷穿过,进入清国境内,大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