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试
作者:起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716

电影学院的表演系考试,讲究的是考声、台、形、表四大方面。“声”是声乐,“形”是形体(舞蹈),“台”是台词,“表”是表演。

第一试,也不复杂,就是架势大而已。

达仁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进去大厅等待守候考场的时候,更是听了前面有一小妞在谈论着自己考北电的丰功伟绩。

在她口中表演系的一试呢,通常分11个考场,每个考场三位老师。那个时候呢,表演学院所有在校老师,助教就会倾巢出动,加上研究生和来考场帮忙的本科生,整个考场里阵势惊人。

而第一试就是考的台词选段和表演。

也就如同李夕所说的一样,一试就是走个过场罢了。把那些身体有缺陷的,口吃或视力不好地,身高不足的,给剔除出去。

六千多人考试,一组12个人,11个考场每个早上要过四十叫做。。。。。。阿凡提。。。。我来自。。。。”天啊,这种普通话能上来啊,这不是找抽吗。

还有一个,竟然做到了同手同脚一起上台得牛地步。台词功夫一般,只能说是刚刚标准,有点南方口音,达仁从那声音里面听出了一些云南土话的口音。

再看看其他人的表演,达仁更是不由自主的摇了摇头。

这也就是考考台词,那下面是个什么状态啊,其他的都没考就这副『摸』样了。

如果这十二个人就是大多数考生的水平的话,那他就是凭现在自己的水平绝对潦倒一大片啊。

不说其他,就光是达仁在台词的本事,估计就能横扫所有人。

他在台词和声乐的确是学习过的,艺术教育那个专业里面,什么都学。声乐的课程更是直接安排了三年。如何用气如何用丹田气更是了如指掌。

等毕业的时候,他用气扩大声音,使得声音嘹亮的本事更是比那些专业院校的还牛。

而这层本领完全就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大学前期没有经济资助,吃不饱的缘故,达仁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就养成了一个把气憋在肚子里面,让气在肚子中来回运动的本事。

这种方法也就是试图用这种气的运动,来填补肚中无物得尴尬。渐渐的,这种运动让达仁获得了一些奇妙的小本领

有一次他同寝室的哥们问他要不要下去给他带饭上来。但是达仁因为口中憋着一股气的缘故,嘴巴没张开。

可是奇迹般得事情也就此出现了,嘴巴没张开,声音却从传出来

“等等吧,我不吃。”

那声音是胖子心中所想之话,但是就是在嘴巴没有张开的情况下说出来的。

诧异的达仁,当时就岔了气,也从那天起,达仁知道了自己歪倒正着的学会了一样小本事。

结合者网上的经验。达仁知道自己无心『插』柳的竟然学会了腹语

而此后的十年下来,达仁闲着没事,更是随便练练。到最后甚至能用自己的肚子使用三种不同的声音进行说话,

一种是自己的原声,其他两种都是腹语术的变异。一个是中年人的声音,一个是有些变态般的少女之声。

也因为这练习气的缘故,胖子说起话来的穿透力更是极强,让听者感觉耳畔嗡嗡作响。

于此同时,南方人最怕的普通话口语上达仁也不惧怕,要知道达仁那个专业可是教师专业必须要考到普通话二级甲等。考不过可没有毕业证的

也因为这两个本领,以至于,达仁在以后的工作期间里,大多数人都直接会认为他实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而这两个本领本来随着重生已经消失了,但是就像之前所说的一样。因为吸收了玉的缘故,达仁又失而复得了。

所以说,只要他愿意,现在的他完全能以普通的状态,让自己的声音彻底回『荡』在考场之中。

“施达仁。。”

达仁暗自愣神之际,考试的监考老师却已经叫上了他的名字。

施达仁摇了摇头,只好上了台。

神情颇有点不羁的开始介绍起了自己。

“老师好,我的名字叫做施达仁。来自上海。下面我要朗诵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达仁的声音一出,就如同钟鼓一样瞬间回『荡』在了所有在考场里面的人的耳中。

那三个监考老师在听到了这个声音以后,眼睛更是睁的老大。

一个巡视考场的老人在听到了这个声音后,更是直接停住了自己的脚步。在耳旁细声听闻。

而达仁此时显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他犯了一个挺大的禁忌

传统的表演台词练习,那都是入门先学绕口令,然后是一些练气声的段子,比如有名的“八百标兵本北坡”、“十道黑”、“满天星”等等;然后是学寓言,再然后是现代诗歌朗诵;到了大二,才开始学古诗词,最后是话剧台词选段。

古诗词的台词练习,已经是教学上很高端的学问。除了声音清晰、抑扬顿挫之外,最难的在于诗词古音的结构和断句跟我们现代人说话是不一样的,要想念出那份古意来,非得对诗的意境和诗人本身的境界有壹定的认识才行,气息、气氛、气质差以点都不行。

连带着不要说学生了,就是教学上,教古诗词台词的老师也必须由资深的老教师来担任,一般的年轻教师,练功的年份短了的,天分差一点的,还要闹笑话。

以至于,一般在在考试时选古诗词的,都是不懂专业的白纸一张的考生,而达仁赫然就是期中不懂这一行规的人。

要说是以往,如果是那个不是专业的人读了这个,估计在专业老师听了没两句后,就会被喊停了。

但是达仁却偏偏读了。

而按照达仁的意思就是,随便拿了一篇读读即可。

他从小就对古诗词喜爱,因此对于声音,气势,断句,乃至于情感的把握程度都很高。

在练腹语的时候,更是拿这些读起来异常拗口的东西,当做练习产品,有时候还会到网上找一些朗诵材料,当做对比。

起初比之不如,但是练习到后面,达仁就渐渐的感觉自己已经超过他们了。

十年的练习毕竟不是白玩的。达仁的咬字完全没有问题,再加上的腹语和气息功夫。现在的声音就是对着可容纳万人的大型话剧院现场演出都没有问题。

更何况,达仁对古诗词本来就很有体会。朗诵之余,情感和文辞脉络的把握在他高超的气息功夫下,更是渲染的整个教室仿佛进入了那诗词境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在达仁的朗诵中,所有的人眼中,就仿佛感觉空间上与时间上进行了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听的,这三个老师几乎傻了眼。

那停留在考场外面的老人更是完全听的入了神。也因为达仁的出『色』表演,达仁这个最丑陋的存在。竟然是是这组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没有老师喊停的人。

首先令人震撼的是这胖子的气声字水平。这种功夫,在考场的老师看来,不保守估计,至少需要六年以上勤奋练习,才能能达到这种圆润充沛的境界的。

与此同时,这胖子对这首宋词的精神境界的理解更是骇人听闻。

达仁的朗诵中,把词中的『乱』山大江仿佛说活了,给人以眼前就是雄奇险峻的存在。,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而在后期对于周瑜处理的部分,声音中那淡淡的带着,激赏周瑜少年功名,英气勃勃。更是惟妙惟肖。在最后,更是把那苏轼暗自隐藏,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表现出来。

以达仁这种十七八岁的人,居然对这样一首中年人怀古沧海桑田境界的古词有这么深刻的体认,只能说是神呼其技。

在教室外的老人更是慨然道:现在的学生,整天只想着出名做偶像派,谁还肯扎扎实实的下苦功,每天几乎没有人,去反复做那些枯燥无味的晨功和气声字台词练习啊!就算是我们这些人强调再强调,电影学院的台词整体水平还是一直在下降。

再看看这孩子,真的感觉汗颜啊。在台词上下的苦功这么深,比那些老一辈的演员都不差了啊!虽然在部分的用气方式还是不对,但是这估计就是这孩子自己琢磨的,在没有进行过专业教育的状况下,出现的状况。

凭着这孩子的刻苦劲,如果接受专业教育一定能获得更长足的进步。刚好每年都收特型演员,这个胖小子,噢,还是在看看的为好,就光凭这声乐一项还是太草率了。

老人透过窗外,看着考场内已经下场的达仁,暗自想道。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