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苦厄经》
作者:李八百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92

一句仅有十三字的话语,竟不亚于一场大海啸,轰隆隆地击打着李青莲的心。此生未完成,盼望来生,度尽所有苦厄,这需要多大的新年来鉴定自己的信仰?这世界到底又有多少苦难,生生世世都度不尽、消不完呢?

菩提即般若后品,是已知修为中的最高境界,是明悟了本心通达了世事的大神通境界,是所有修道之人都梦寐以求的境界。如今却被人当做度尽世间苦厄的誓言!或许是因为都有着相差无几的追求,李青莲仿佛感受到了写此话之人的心态——都是面对无望的世界生出了绝望,但还是抱有一定的希望。

李青莲稍稍平复了心中翻滚着的大浪,翻开第一页,书上写道:众生愚昧,皆以心机之深可活长久,殊不知皆是苦厄;众生顽固,不以平淡为追求,殊不知名利富贵,皆是苦厄;众生……这一段话并没有提及修行的法门,而是在不断的诉说着一些看似浅显,其实却很深刻的道理。

他耐心的一页页翻读着。此时的他才明白,这不是一本修行之书,但更甚于行之书。尤其是最后几页,完全是绝望之后,对这个世界所宣泄的不满。作者在结尾写道:并不是世人在“路”上走不远,而是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走不动路。

“难道修行便是一步步除去身上多余的东西,以至最后到达剔透菩提心的境界?不对,若是要不断的放弃,那样的修道又有何意?”李青莲一阵自语道。之后又翻来覆去的“读”。

众生愚昧,皆以心机之深可活长久,殊不知皆是苦厄;众生顽固,不以平淡为追求,殊不知名利富贵,皆是苦厄;众生……李青莲逐字逐句地推敲着,最后忽然明白书中想要讲的意思——道路上的牵绊,是人心中那永无止境的**!这些**像是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人们的背上,让人们寸步难行。

《苦厄经》就如同一把钥匙,为李青莲打开了一扇与众不同的大门。一场关于关于“前行”的自我拷问,使得他的心境再一次升华。

翌日。

圆觉突然出现在大厅之中,他看着正眯着眼盘坐在蒲团上的李青莲,暗赞道:“既有一颗菩提之心,又是如此至情至性的性格。( 更新本书最新章节)我都生出一种再多活上几年,看他傲立于河流之源头的冲动。“

李青莲没有注意到周围已经有人。此刻他的心神正沉浸在那一条巨大的“河流“之中。他想起昨日师父所说的话,心里升起一股探究之意,于是操控着那只由意念化成的大手,向上游飞去。

突然间,李青莲胸口的挂着的那颗白色无名珠子光芒大作,像是遇到了一种让它兴奋的东西。圆觉好奇的看着眼前的景象,默自一算,却算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作罢。却说李青莲飞在那条“河流“上空,心中一动,好像受到了某种莫名的召唤,如同血肉相连的感觉一般。那只大手急切的向着上游飞去,想要知道前方究竟存在着什么东西。只是在这时,变故陡生,一条乌黑色大龙自河面窜出,扑向大手。李青莲一惊,感觉到无比凶险,但又不肯就此放弃,就这么直愣愣地迎了上去。眼见就要和条大龙撞上,那只大手却不知怎的缓缓地消散在空中了。见大手消失,黑龙不甘地怒吼了一声,又将目光转向上游的未知处,深深地看了一眼后,钻进了水中。

良久,李青莲感觉到头顶百汇处又一股暖洋洋的气息进入。那股气一进入体内,李青莲原本有些干枯的“莲室“顿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就在他享受着身体中“莲室”的欢呼时,一股似海洋般宏大的气,携浩荡之势涌了进来,同时一个声音传入李青莲脑中:“保守信念,扩充‘莲室’之虚位。”

一股接着一股的气,如海浪般来回敲打着“莲室”。“莲室”不断地扩大着,但伴随着的疼痛,像是在撕裂自己的灵魂。李青莲强咬着牙,引导着气扩充着“莲室”。少时,那股气慢慢的消失在他的身体中。李青莲此时才惊讶地发现,那株原本瘦小的“莲花”,不知何时已长到了泥丸宫处,就快要破顶而出了。

若是李青莲仔细查看自己莲室的话,一定会发现一颗发着微弱光芒的菩提子,在角落里潜伏着。

李青莲睁开双眼,发现圆觉正站在他的身前,只是不同的是,原本看起来精神奕奕的圆觉,此刻竟有些萎靡。“师父,你怎么了?”李青莲问道。

圆觉摇了摇头,道:“这就是命运,注定了的,不必过于强求!”

听着似是而非的答案,李青莲迟疑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原因。对不起,师父。我再也不好奇了。”此刻的他,就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你没有错,谁都没有错。为师不会怪你的。还有,好奇是一个人的天性,是追求一切真相的动力。假设当初的人们不好奇那条“路”的前方是什么的话,又怎么会有今日的你我一同讨论问题呢!”圆觉疲惫的说道。

“弟子受教了。只是师父你真的没事么?”李青莲仍不放心的问道。

圆觉一脸笑意,道:“说了没事,那就没事!怎么,不相信师父!倒是你,《苦厄经》读的怎么样?

李青莲点头道:“读完了。正有一些问题想要请教你呢!”

“这么快!”圆觉有些意外。又道:“你且说说看。”

李青莲不好意思的扯了扯有些起皱的袖子,道:“师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师祖!”圆觉一下子好似陷入了回忆之中,良久才道:“师祖也是可怜之人。十岁之时,就已家破人亡。然后历三年之时,徒步走到无量山。到的时候,长跪在无量寺的山门前不起。巧的是,遇见了正要出去办事的住持。当时的住持是一代名僧空见,号称无相不悟。他见到跪在地上的师祖,问道:‘此意可出?’。师祖回答道:‘无意。只求一门除尽世间恶人的法门!’。‘你可知,恶人是除不尽的?’空见大师道。‘恶人不尽,誓不成佛’师祖再次跪拜道。就这样,师祖成为了空见大师的坐下弟子。自那以后,师祖精修佛法,更是创出了“渡”之一脉,也就是如今我们这一脉。”

“那师祖最后成功了么?”李青莲问道。

圆觉无奈地笑了笑,道:“若是成了,又怎会有这本《苦厄经》,又怎会有那句‘愿来生得菩提时,渡尽一切苦厄’?”说完更是一阵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李青莲静默不语,两人便陷入了寂静的深渊。

许久,圆觉说道:“如今你已快到‘开华’之境,是时候该传你一些法门了。”说完,凭空变出来两本深蓝色书面的典籍。

看着突然的戏法,李青莲一脸好奇,道:“师父这时如何的变的?”

“道术尔。等你过些时候到了‘开华’之境,体内的‘莲室’虚位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人为地开辟一方虚空,专供储物。”圆觉道。

“那是怎么放进去的呢?”

“从前有叫鲁亚子的修道之人觉得身上东西太多很麻烦,于是潜心研究如何能将东西存储于身体之中。他发现,在人的身体中,有毛孔三万六千个,个个都与外界相通;然后又从气在‘莲室’中的储存得到启发,将事物压缩到一定程度,通过毛孔放入‘莲室’中单独开辟出的空间。这一神通叫做‘芥子间’。圆觉仔细地讲道。

“鲁亚子这么厉害!”李青莲惊叹道。

听了这话,圆觉叮嘱道:“山外有山,入了此门,便不要小看了天下之人;说不定你某天遇见了渔翁或者铁匠,便是一个修道宗师。”

“弟子谨记师父教导!”

“不说这个了。”圆觉将手中的两本典籍递给了李青莲,又道:“一本是本门的攻伐秘法《九言三千印》,能守能攻、可破万相;另外一本是青城山的《不动剑诀》,是我早些年偶尔指点了一个剑痴时得到的。我见你带了一把剑,也将这本剑诀给你一并修练吧!”

“谢师傅。”李青莲恭敬道。

圆觉点了点头,道:“而后的日子,你便在这山中修行,我能教给你只有这么多了,往前的路你得自己走!”话落,就已消失不见。

李青莲轻轻地抚摸着典籍,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一扇大门,正为他缓缓地敞开。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