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六章 文字狱
作者:汉风雄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1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 网友情提示:采集者注意,过滤广告者封IP!请限制采集速度,为了你我都好,请不要过滤广告! -->

手机用户同步阅读请访问<!-br /->..或<!-br /->.<!>.<!>. ps:感谢悼武华夏提议!!!

“宋教主,在下备的这份年礼可还入得眼去?”梁纲放下手中茶盏,脸上带着微笑,向着宋之清打趣说道。~~ <!-> én墙一扔了事。虽然绝大部分的书籍被主人“当即烧毁,可世上总是有一部分另类,而且也没有不透风的墙。

《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嘉定乙酉纪事》这些书在满清早期还是流传颇广的,不过是随着三藩平定,郑家投降,满清的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渐渐的稳固下来,这些书籍就成了明令禁止的**,一经查抄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慢慢地也就消失了。

但是他们的名字肯定还有一些读书人知晓,知名度上还是不成问题的。虽然没见过,可是听说过,而在得到从天而降的一摞书后,即便心中出奇的害怕,可是出于好奇翻看上几眼并不出奇,说不定还真会有那么几个人sī下里藏了起来的。

河北的八卦教、山东的清水教、河南的三阳教到东南的天地会、小刀会等等,这些教会全都是西天大乘教的无形盟军,这方面让他们帮一把绝不成问题。

而一切布置完之后,在某个地方(别是襄阳)挑起一个事,将这几本书的影子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再传出些消息……转眼间再一场书案就会爆发出来。

满清王朝即便是以满人为主,可汉人的力量也不能小视,尤其是在地方上的汉人力量,它们依旧是把持着主导地位。

封建主义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王朝的统治又是以什么为根基的?读书人在其中占据着怎样的一个地位,谁都心知肚明。

如果在大起义前夕,乾隆老儿自己主动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并且还是落在读书人头上的腥风血雨(**就是以读书人为主导的吧?),那对于全国的局势会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这算不算是满清自己自掘根基?

而在大起义之后,动dàng的人心、士林对起义的促进和催进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将自己的所有想法一一道出,梁纲靠在了椅子上,端起未喝完的茶盏再次送到了嘴边。两眼还在紧紧注视着宋之清的表情变化……

他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这个计划会玩不成,因为清朝的**,尤其是乾隆年前的**依然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从康熙中期还是到乾隆年结束,这一百年中,**的频频爆发,堪称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大浩劫年代。多少前人的心血被付之一炬,简直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的一拼,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前后三代皇帝中,雍正的名声最差(事实上撇开他满人的身份,单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雍正还是tǐng让人佩服的),提起他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酷厉,接下去就是冷峻、强硬等等,反正是找不到一丝的温和。

但是康熙和乾隆的名声好上了许多,后世一些人把康熙捧成了‘千古一帝’,给乾隆也擦上了不知多少层的粉,尤其是后者……影视形象简直是无语。

但是这都不能磨灭掉一个事实,那就是一贯给人温和风流、风雅翩翩之印象的乾隆帝才是将**这一‘造成社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极道不文明现象,带到顶峰,发展到空前绝后这一地步的人。

乾隆刚即位时,为笼络人心,首先下令刑部将悬挂在菜市口枭示的汪景祺(年羹尧亲信)头骨取下“制竿掩埋”,接着又降旨赦免了被发配的汪景祺及查嗣庭(隆科多案)的亲属。为避免再发生以文字罪人的冤狱,乾隆帝还听从山东道御史曹一士“请宽妖言禁诬告折”,批准刑部的建议:今后凡告发旁人诗文书札等悖逆讥刺的,如审无实迹,一律照诬告反坐;如果承审的法官率行比附成狱的,以“故入人罪”论。

虽然此时文人早被康熙、雍正两朝chōu去脊梁,但仍然高兴万分,纷纷上表称颂乾隆“上下无隐情”、“为政以宽缓”,并大施感情代理权编造民谣:“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以对比雍正时的歌谣“雍正钱,穷半年”。

然而乐极生悲,乾隆十六年,**又死灰复燃,起于“伪孙嘉淦奏稿”案。

此案前后一年多时间,多涉及封疆大吏,前后牵扯进了十八个省,受难人数不可计数。(以湖广、江西最多,而四川一省就捕获了二百八十余人。)

乾隆帝丝毫不想到自己确有过错,反而感觉到敌对暗cháo在全国涌起,认为原因是因为之前自己的“皆因以往实行的宽大之政”,是“请宽妖言”、“禁挟仇诬告诗文”等政策纵容了“诽谤”。所以此后乾隆帝决定改变“fù人之仁”的“宽缓方针”,决定继续继承列祖列宗的严猛苛政,降旨道:“此等jiān徒,传播流言,俦张为幻,关系风俗人心者甚大,不可不力为整饬。”

从此**再次bō澜壮阔,直到以修四库全书为名义,完成了查办**、彻底摧残中华jīng神文化的千古创举。

所以在所谓的“圣主”、“十全老人”乾隆帝时,**达到历史巅峰,在乾隆十六年以后的四十多年日子里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死刑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xìng亲族十贯》案。乾隆重惩王锡候——15岁以上子孙7人成斩监候、秋后处决,其它人统统“充发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还对在办理《字贯》案件时,“漫不经心”或“不能检出悖逆重情”的官员都给予处分。他认为,海成对此悖逆之事,竟然双眼无珠,茫然不见”(只将王锡候“革去举人审似”),判以斩刑,缓期执行。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史冯廷丞也因为都看过《字贯》一书,却没有能检出悖逆重情而革职等,上上下下牵连近百人。那些官真是悲催!

四库全书——乾隆年间修的《四库全书》,搞的很彻底,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nv真、méng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竟达三千多种,十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

乾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

**——清代**是五huā八mén,令人有望洋兴叹,叹为观止的感慨。凡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当然也在意料之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也赫然在目,实在不知道统治者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了。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被禁毁也不算出奇,但是许多为满清歌功颂德拍马奉承的书比如什么《大清典礼》《大清天定运数》,还有乾隆的爹雍正的作品《大义觉mí录》以及曾祖父顺治的作品也在禁毁之列。更离奇的还是甚至连明人选编或者写过评注的一些唐诗选集都在禁毁之列,比如《杜工部集筏注》《杜工部诗集》《杜工部诗集辑注》《杜诗详注》都在名单上。——无语!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br /-><!-br /->..<!-br /->^_^o~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