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居然是他
作者:宝宝包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06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一支驽箭长不过数寸,一个手弩重也不过数斤,可就是这么件帝**队中十分常见、也过于普通的武器,居然在成汉帝国新晋安国公吴青峰的婚礼前夜制造出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个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之中的事件不仅给舞阳军,也给整个帝国带来了一场真正的巨大变局。

就是这类长不过数寸的驽箭,却可以贯穿百步以外的护甲,完全弥补了普通弓箭在杀伤力和射程方面的不足,而且和弓箭相比起来,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只要对使用者稍加训练,就能够非常有效地射杀敌人。胡人善弓、帝国多弩的说法由来已久,这驽箭正是帝国得以抵御胡人的利器。进驻幽冀以后,吴青峰更是对这类远程武器表露出了浓厚的兴趣。短短数年的休养生息无法为他的舞阳军造就出大批神射手,但这差距却完全可以通过对武器的不断改良来迅速缩短。墨家本多巧匠,舞阳军团设立的新学又在源源不断地培养着新的法墨信徒,这些务实的年青人为舞阳军械的改革提供了最有力的帮助。

东胡弓骑给帝国百姓的创痛太深,在幽冀一带站稳脚跟以后,舞阳军私设的兵器工房首先对双曲反弯复合弓进行了改进和大范围推广,并制定出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制作工艺程序,对材料的采择、加工的方法、部件的性能及其组合,都有详尽的要求和规定,对工艺上应防止的弊病,也进行了分析。帝国南方多竹,北地多产良木,但北地以前又多受胡人侵扰,所以帝国大量军弓的弓臂主体基本都是削竹而成。由于考虑到多层叠合后,干材的性能对弓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舞阳私制军弓干材多以柘木、柞树为料。舞阳军入主幽冀等地大力饲养牲畜,也为舞阳军提供了数量可观的优良牛角、筋键和兽皮胶。本着求精勿滥的原则,舞阳兵器工房冬天剖析弓干,求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治角,确保角材自然润泽和柔;夏天治筋,筋键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自然紧密;到了寒冬的时候再把弓臂置与弓匣,以防以后变形;最冷的严冬时胶、漆完全干固,才开始修治外表。第二年春天装上弓弦,再收藏放置一年,方可使用,如此繁复的工艺程序,基本需要跨越两至三年的时间。在制弓作坊中,由于各项工作可交错进行,流水作业,故每年都会有成批的成品,但就一张弓而言,其工时是无法缩短的,这样制作出来的舞阳强弓又岂是帝**弓能够比及的,俨然代表了当今制弓术的最高峰。就是这样,墨家巧匠们还是不满足,他们在制弓的过程里发现以鱼组织、特别是腭内皮和鱼膘制得的鱼胶最为优良。幽冀天寒,鱼类成长缓慢,于是通往齐地海滨的商队又承担起了大量收购鱼胶的任务,被采买回来的鱼胶专门用来制作弓的承力之处,而幽冀高产的兽皮胶就只能用于包覆表皮这样不太重要的地方。

在墨家巧匠制弓术日臻成熟的时候,舞阳军的射术也逐渐成熟。以赵峰为首的舞阳将领还在训练中意外注意到了弓箭手精神气质和弓箭特性的互补关系,他们发现箭手如果性格温和、动作舒迟,再用相对偏软的弓和柔缓的箭,弓箭射出去的速度就慢,就算射中目标也不能深入木靶。同样弓箭手如果火气大、行动急,选择了刚劲的弓和剽疾的箭以后,虽然箭速很快却飞行飘忽,不能又稳又准地射中目标。所以舞阳军团的弓箭手在选择武器的时候,就被要求根据他们的体形、意志、血性、气质而有所差别,长得矮胖,意念宽缓、动作舒迟的人,使用刚劲的弓,配以柔缓的箭。刚毅果敢,火气大、行动急的人,配发的则是柔软一些的弓和剽疾的箭。这样调整以后,舞阳弓箭手的战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从库林王国商队手里买来的那些异族长弓手也相距不远了。

可是这还不够,帝国最出名的就是重甲步兵,如果南下与楚王的精锐铁甲部队作战,就必须要求弓有更高的穿透力,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准确性,这都要弓干相应的再变得更长些,也就要求使用者更有力量。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舞阳军团拿出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象异族培养长弓手那样去做,同时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当超出了双臂的极限之后,人们就不得不去想其他的办法。成汉帝国的劲弩本就十分出色,墨家巧匠又发明了一套复杂而精妙的弩机,并在原来可以射过百步的小型手弩基础上,制造出了一种用双臂的力量根本无法拉开的真正劲弩。这种需要依靠足蹬上弦的弩弓竟然可以射到近千步的惊人距离。由于这种强弩张弦难度大,发射速度慢,因而必须要将弩手编为三组:第一组瞄准射击,称为“发弩”;第二组张弦后处于待发状态,称为“进弩”;第三组张弦,称为“上弯”。当第一组射击完毕,就退为第三组,第二组则进为第一组,第三组进为第二组,如此循环不断,才能保持射击的连续性。出于实战时战局千变万化的考虑,可以同时装配多支驽箭的新式连弩也出现了,居然可以做到连发十矢。这些新式武器自然是舞阳军中头等秘密,为了确保密不外泄,所有的制作匠人都被按照不同的环节分开,并且仅仅配发给了极少数的精锐部队,但正是这个被严令死守的秘密给吴青峰的大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局。

由于每年需要从齐地采购数量极大的鱼胶,通往南方的主要商路也要经过齐地,舞阳军就不得不和齐王保持一个相对较好的关系。齐地虽然相对富庶,齐王又是楚王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是齐王部队的战斗力却并不强悍。诸王为乱之后,为了不至于被东海王一举并吞,齐王不但大肆扩军,还广招游侠死士养于内府,对兵器甲具的需求也自然很大。幽冀两州云集天下物产,墨家巧匠又是举世闻名,齐王自然很顺理成章的向这个势大兵强的邻居求助起来。吴青峰也不希望野心勃勃的东海王过于实力浩大,毕竟相对软弱的齐王与舞阳打起交道来更容易满足。舞阳兵器工房也已形成稳定的产量,原来由帝**库配发下来的一些军械护具早已经被替换下来,反正也就是在库中搁置着,齐王想要正好,不过这价钱还是要算清楚的。舞阳军是帝国常备军团之一,由帝**库配发下来的武器虽然没有禁军优良,可已经比齐王府兵的武器好上很多了,于是这买卖皆大欢喜。同时幽冀两州畜养的胡马也开始成年,为了让齐王能够挡住东海王的攻势,吴青峰还半卖半送的帮齐王配置好了一队骑兵。

舞阳军和齐王的关系变得是越来越好,最齐码在外人眼里看来是如此。东海王吞不下齐地,又惹不起那支连东胡弓骑都打败了的舞阳鬼军,索性兵锋直指青州全境。齐地相对安全了,那位肥头大耳的齐王一见形势好转立刻把吴青峰的善意当作了家奴的献媚。在他心中,自己再怎么也是当今圣上的兄长,又是占据了大半神州的楚王的亲弟弟,是世袭的齐王,而他吴青峰再怎么骁勇善战,也不过是个若无战事世代不得离开舞阳的军户,是条给我们高家看门护院的狗而已,虽说他新被晋升为国公,可跟自己比起来那还是差的远了去了。只不过这想法也就只能在肚子里转转,毕竟这军械护具还要多多仰仗那个小子,但是既然有了这念头,目前东海王又没有什么动作,齐王的胃口也变大了。没多久他手下派驻在蓟县的密探回报,据说吴青峰的卫队新近更换了大量装备,其中有一种非常小巧的折弩。齐王战场上指挥正面交锋不成,却自幼喜欢那些史书里蓄养死士的故事,在府中也招揽了大批来自各地的奇人异士,其中就有一批死士专门帮他完成一些见不得光的任务。听闻有这种折弩,齐王马上意识到这类武器的真正价值,那不正是给我的死士预备的吗。这次派往蓟县的使节态度就没有以往那么恭敬了,直接提出齐王对这类武器的喜爱,希望舞阳军能够最少出让,又对不起吴家六百年积累下的威名。于是他决定结婚,在为吴家尝试着留一点骨血之后,奉皇命南下,与楚王大军拼个死活。

静默、还是静默,在吴青峰大婚前夜,一切都因为秋小姐遇袭而改变了。吴青峰的心里无比沉重,他心中本就对秋小姐存有歉疚,现在这歉疚已经变为深深的自责,因为他看见了那支驽箭,那种为齐王府特制折弩专配的驽箭。

“为什么?为什么要逼我?为什么我没有先动手?”吴青峰的心中在暗自咆哮。

“侯帅,侯帅”一名被派去仔细勘查的亲卫打破了屋内的静默:“那些刺客都查过了,身上并无什么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但是有人认出他们藏在府外的马匹正是,正是”

“正是什么?”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亲卫。

“正是我们卖到齐地的马匹。”

“没有看错吗?”赵峰也并不大相信那位王爷敢作出如此愚蠢的举动。

“错不了,有一个军士正是其中一匹马原来的马主。”亲卫的回答十分果断。

吴青峰的眼中突然寒芒如火,他仰头向天长叹一声,脸上又泛出了那种令人不安的微笑,喃喃自语道:“好得很,原来是你,果然是你。”

这时赵峰和周先生四目对视了一下,就一起直直的盯上了吴青峰,他们在等待,等待这个面色苍白的青年统帅,等待着他的命令,一个可能改变神州格局和舞阳军命运前路的命令。

“真是这样吗?周先生,你也认为是他吗?”吴青峰似乎又想到了些什么。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