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记得我第一次到据点是春耕生产正忙的时分.我是卫生兵,任务自然是保障战士们的身体健康.由卫生队的领导指派,是个闲差.
平时农闲,我们部队的农场一般只4-5人.大忙时才从各单位临时抽调,这些人可不简单哦!全是培养的对象.当时这个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兵的一但被选派到农场劳动.回去后入党提干就有门了.而且他们又多是农村来的,本就是种田的好手.这个节骨眼上谁肯落后,所以干活是相当拼命的,都这么想."如果再有个佳奖或表扬的话,入党提干就更稳了不是.
其实这个据点;从高空中俯视,只是个四四方方的麦地.中间一个打麦场两排平房,及好辩认的.因为它在战士们的辛勤汗水浇灌下,农场的麦子每年都长势喜人,绿油油,齐腰高,麦浪翻滚.麦田四周有丈来宽,2米来深的沟环绕,与周围群众的望天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就似沙漠中的一片绿洲.飞行员把它当成地表的一个重要标识.再向北直线距离.120公里就到我们的航空兵基地了.
是当兵的地特别好吗?不,那我们的麦子为啥长的比他们好.我带着好奇的心实地考察了一周时间.答案是令人尴尬的.那就是"懒".再加极度自私,[反正是队里的麦]结果就是笑话里的"三个和尚"
这儿雨水少,碰到干旱,当兵的会肩挑手提.他们就从不,只一种方法.那就是用灌水,本来井水可浇十亩.可是它用灌的.结果一亩还没到井就见底了.维一不同的是当兵的有收割机收割.
当地的百姓可不简单,多是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的人[乞丐专业村],且能说会道,讲起话来象首长做报告似的,一套一套的,不过那只是嘴上的功夫而已,谈到生产那简直是不敢恭唯.平展展的良田,大片大片荒芜.基本上撒上麦种就不管了.任杂草丛生.懶觉睡到日当顶.抱着锄到打麦场,向阳背风处一蹲,打屁[闲聊],抓跳蚤[据说一生只洗三次澡],收工.
原来这儿年年报灾荒.国家从南方年年调救灾粮.全是大米.久而久之自种的杂粮就吃不习惯了.所以他们反怕丰收.因为这样反而没大米吃,还要交公粮,十分不划算.由于长年的荒废,土地沙化严重.总之是当时的时事造就的这一怪事.
对当兵的他们有句口头阐叫当兵的吃白馍不干活也真亏他们说的出口.有很多江南来的农村兵说"我们那里一年三季,你们一季都不好好种,真是太懒了.
这年.我打了退伍报告.没想到还会派我来参加秋收.动员会上场长介绍了往年的状况.说今年的情况更加严峻.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周围几个村子已为枪粮的事串联做准备了.大家听了轰堂大笑,心想几拾个兵在这.怎么可能,而且不是有枪吗?
对于他们枪不如烧火棍.如果是抢匪倒好办.问题都是村民,『妇』女儿童『摸』都『摸』不得.更别说打.何况还有个军民关系问题.场长一脸忧愁慢慢的将枪粮的经历诉说:
原来在7-8年前小偷小『摸』的情况就有了,一直是几个人小规模,基地领导想是怕坏了军民关系,一直是睁一只眼闭只眼.这样就无型中助长了哄抢之风,发展到近几年已是有组织大规模的枪.都是在夜深人静时.
每年丰收在望的麦子都损失过半.最另人痛心的是浪费严重,麦穗踩的满地都是.
到了去年哄抢更有所升级.以手电打信号.东面的先抢,等到战士们赶到.一个信号西面的又象『潮』水般涌上.弄得战士们疲于奔命.
更要命的是他们进退有序,冲抢的时候青壮年在前,『妇』女中,老少后.撤时先掩护青壮年先逃[因为捉到敢打,对『妇』女老人和小孩却无可奈何].
也不知啥时候哪个泼『妇』发明了一招---脱裤子.
好嘛"当兵的一追近,后排的『妇』女们一脱,白晃晃一片,吓的小兵掉头就跑.这一重型武器至使去年小麦损失惨重,如果今年他们更有组织那后果不堪设想.
8jx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