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此时的颍川,并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郡名,颍川郡。由许县、阳翟县、长社县、鄢陵县、襄城县、析许县、颍阴县、襄城等县组成。许县,也就是以后的许都,现在还只是一座小县城,在曹操置为许都之后,才得到发展,这些都是后话了。
乐峥此行的目的便是颍阴县的荀氏庄院。这是当今名士荀爽的清读之所,不少世家子弟与寒门学子在此借读。久而久之,荀爽便开经授学,教导那些前来借读之人。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颍川学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前去那里借读,荀氏学宅的名声越来越大。可是,荀爽却因为年纪大了,受不起太过疲劳的折腾,因此便定下入门借读的规矩。
第一、身世要清白,不收作奸犯科、身份低微之辈。
其二、具备好的德品,不收忤逆、不孝之徒。
其三、要有才学。也就是说,没有天分的人,不收。
那些本质就是石头的人,再怎么教导,也还是石头,无法成为一块美玉。这样的人,颍川学宅是不会收留的。
这三个要求看起来平淡无奇,好似并不难达到。可是真正开始选人的时候,就不会这么想了。
身世清白,这就直接将商人子弟划分出去。德品,谁都会说自己具备,可是只要荀爽问上几句话,就能得出结论。才学嘛,更是麻烦。
乐峥最熟悉的只有《唐诗三百首》,虽说汉代的诗歌已经有些格律和绝句的雏形,可是乐府仍然是现在的主流。如果说的不好,是很难登上那些人所谓的大雅之堂。
“苦恼啊苦恼!”乐峥皱着眉头,心中早已经盘算开了。拿不出手的诗句肯定不能作,“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在第一轮就给pass了。儿女情长的也不能用,现在自己都还没发育,要是说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的话,估计会被按上轻浮的印记。
经过好几轮的筛选,乐峥才将可能会符合当时情景的诗句确定下来。
“nnd,再这样下去,《唐诗三百首》不够用了。。。”绞尽脑汁,乐峥又回忆起几首宋词来,这时候宋词可是新玩意儿,说不定有些功效。
虽然说,乐峥的背诵能力不行,那种一目十行的超能力几乎与他无关。可是他却非常努力。通常人被一两遍就能记下来的东西,他会背上十几二十遍,花的时间也是别人的多许多倍,这就让他在一些方面的知识记得比别人更牢、更久。
“呼。。。”缓缓的呼出一口气,乐峥心中还是惴惴不安,甩了甩头,“算了,过不了他们的测试,我就不入他荀氏门了。在他们边上搞一间草庐,我照样能偷师!”
就这样,乐峥心中放开不少,一路上走走停停,三天下来,还没有行百里路。
这天,天色渐渐昏暗,这一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乐峥他们依然在荒郊野地中前行着。
“子安,子安兄!”乐峥掀起车帘,将脑袋探了出去,“子安兄,先停停!”
队伍最前方,一名青年壮汉勒住马匹,让队伍停了下来。他行至乐峥身边,俯身问道:“峥儿表弟,怎么了?”
此人是乐进的族侄,名为乐平,字子安,使一杆青尖长枪,弓马娴熟,乐进极为赞赏。这次,他被乐进安排在队伍中,来保证一路上乐峥的安全。
“子安兄,天色已晚,可有探到落脚之地?”乐峥对乐平很有好感。乐平是个习武之人,性子爽烈,却并没有因为乐峥为乐进螟蛉之子,便对他心生厌弃,反而还对乐峥极为照顾。
“没有,我们探路的兄弟已经回来了,往前三十里,都未曾发现人家。”乐平见乐峥脸色难看,心中嘿嘿笑了一声,又说到:“如果昨天我们没在津川逗留一整天,今日我们便有歇脚之地。”
得!怪我了。乐峥苦笑着摇了摇头,颇为苦恼的拉下帘子。
靠,得睡野外了。。。nnd,早知道昨天就不和乐平去逛青楼了,他倒是爽了,我就只能看不能吃,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捞着。害得今天还得睡野外。。。你大爷!
心中不爽,乐峥隔着帘子,气急败坏的大吼道:“小顺,进来给老子捶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