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回:中原来士说文相,西土高人知吉凶(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82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111回:中原来士说文相,西土高人知吉凶(上)

一方面想方设法扩充兵源,另一方面,炎汉亦非常需要人才和劳力。军政人才一直欠缺,而这次扩军子陵,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刘秀)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光武帝先是派人后又亲自到严光的住处,请他下山辅政。严光全然不理会当朝皇帝的恳求,只管睡觉。光武帝说服不了严光,但仍决定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严光拒不接受。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再次降旨征召,严光仍不应召。他矢志寄情山水,躬耕田亩,“年八十,终于家。”

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感佩严光孤高正直、不慕名利。为此,严光隐居、垂钓和躬耕的富春山,便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来拜谒。李白、孟浩然、范仲淹、苏东坡、陆游、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陈毅等古今名人都来过这里,并且大多留有诗文墨迹。

西台距东台约百米,是南宋末年谢翱哭祭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地方,所以又称“谢翱台”或“谢翱哭台”。

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在元兵大举南下,中原沦陷后,文天祥退到福建延平。谢翱仰慕文天祥,于是率领乡兵数百人直接到文天祥的军门前报到。文天祥当即任命他为咨议参军,从此俩人结成生死知己。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义。谢翱闻讯,悲不能禁。他隐居南方,每逢文天祥就义的日子,总要找个秘密的地方哭祭。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文天祥就义第九个忌日,谢翱约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吴思济、严侣、冯桂芳四人乘船来到富春山。登岸后首先拜谒了严子陵祠,目睹台上坍墙枯井、一片破败的景象,“如入墟墓”一般,心中自是十分悲凉。雨止后,谢翱等人登上西台,安放了文天祥的牌位,反复跪伏,泣拜不已。哭祭毕,谢翱等人回到船上。举酒酹江,洒泪赋诗。谢翱在船上写了《西台哭所思》一诗,及不朽名篇《登西台恸哭记》。这篇名作由著名的书法家肖娴书写,刻成名碑,立在西台亭前。谢翱的一诗一记,字字句句,读之令人热泪盈眶,感慨不已。

本节读者回应:(于mm.yhiu.com“风雪山头”)

面面吃面:“?山”是不是文天祥跳下去的地方?我最佩服文天祥也最看不起他。

人面桃花:面面吃面兄,你搞错了,是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进大海,文天祥是在潮州转战被俘的。你也不要看不起文天祥,说实话,有宋一代到了即将灭亡之时才迸发出一些血性,只可惜晚了。然而正是这点血性才使汉族的薪火传承下来,才有后来朱元璋一声“驱除鞑虏”天下景从的局面。

宇天烽:妙啊!面面众兄弟真是妙人耶!吾不如之多矣。

面面小卒:到风雪山头来,最好请注册带面字的名字!

惊寂:唉,拿文相的死来预言说事,突显自身光环,这个这个……心里有点怪怪的。

铁面人:呵呵,楼上所言正是我感,不过古人对神鬼向来敬畏,如此不失好计。

黑魔法师:此书妙哉,那苦儿之后会有什么经历呢?

面不改色:苦儿嘛……第14辑第129回时会吓人一跳吧!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