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二十四回:劲旅奏凯回京都,王师高歌赶路途(上)
话说齐劲十分记挂东西两路的战事,于是攻克斡伐鲁、叶雷思之后,留一些兵马继续平定残余俄军,并负责招揽战士、抚慰民心。自领主力,急回安汉。
斡伐鲁改称“斡州”,叶雷思改称“叶州”,今后作为北地的行政中心。叶雷思再向北,还有些人烟稀稀落落的村庄,散布在千里林海之中。整个北地的居民状况,后来据安汉派出的司农卿虞默所统计,在南北约二千七百里、东西约二千里的辽阔土地上,共有自然村落两千余处。少数大村(如蔑米尔)拥有的居民可达二三百户,而大多数的村子只不过二三十户的规模,小的连十户也不到。虽然地旷人稀,但是总户数加起来也有八万左右,人口四十万有余。
如果是在中原,四十万人口只能算个零头,差不多等于一个州郡而已;可是对于建国伊始的炎汉,就有着显著的意义。拥有这片地区以后,全国的总人口增长了一倍多,壮丁增加了近一倍。
至于居住在城镇和一些主要殖民村落的俄族人口,也有十万。对于这部分人,赵矜说了:“我们用不着太过宽容,让他们爬到头上;但也不要冤冤相报,欺压他们。相比北地民族,优待可以少一些,征税可以多一些。征兵就暂时不必了,今后我们还要跟俄族国家打仗,怕他们怀有二心。总之,除了生活的优待和当兵的权利,俄族平民还是有人权的!人权是什么东西你们知道吗?唔……说来很复杂,但也可以简单地总结为:首先是生存的保障――能吃饭,有工作;其次是脸面的保障――有自尊,不被歧视。唔唔,要说歧视,我们国家还是有一点儿。但是,相比别的国家,就已经是十分进步的了,不是吗?”听得主公这样教诲,文武大臣们自然是佩服不已、,搞什么民主自由啊?
于是虞默遵命打点了一阵北地的民务,留下若干名官员负责管理斡州、叶州两地的政事,便回安汉。北地从此成为炎汉巩固的后方,不断向南输送毛皮、马匹、木材、铜铁等物资。
这些都是后话了。
且说齐劲班师,先带骑兵星夜赶回安汉。出兵时是五百骑,现在有两千骑,而且还带着收购来的一千多匹北地马。
北地的马匹,高大倒不十分高大,但是特别能够吃苦耐寒。一般的马匹都比较依赖人照料,有些还十分娇气,非精草细料不吃。北地马却不一样,食性杂,胃口可大可小,可以一餐吃很多,也可以多日不进食,这样照料起来就容易多了,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也强。北地马还有一种习性,到了冬季天寒地冻,会自行刨开深雪吃下面的苔藓和枯草。因此主人若无法储备那么多草料给它过冬也无妨,只多掉几斤膘就是了。
奉命留守安汉的后将军何安平见北路军捷报连连,而且这么快就班师回来,十分欢喜,连忙出城迎接,对齐劲笑道:“齐大将军辛苦。主公嘱咐‘拓地五百里,确保首都安全’,而将军建立大功,将北地整个儿平了,真乃神速!”
齐劲谦让道:“都赖主公洪福,将士用命。”
何安平道:“主公拔将军于行伍之间,可谓知人。出师之时,主公又曾私下与安平说道:‘齐将军大有本事,一定能够超额完成任务’。”
齐劲拱手道:“幸何如哉!主公英明,劲当舍身以报!”
何安平不再客套,便将东西路军的消息告知齐劲。原来,这二十多天里,左将军李荼率领西路军已经攻克了几座俄人城堡,现在正要攻打莫吉廖公国首都连叶谢伊,但是兵力不继,暂时相持着;大王赵矜率领东路军,正在苍岭筑关,蒙古军有大批铁骑即将杀到,眼看就有大战。留守安汉的何安平等将得知消息,虽日夜训练新兵,但是有武器经验和作战知识的人差不多都已经在三路军队里,剩下的都是只有一身蛮力的壮丁们,若不经过比较充足的训练就上战场,恐怕在蒙军铁骑面前只如草芥一般。
齐劲点头称是,于是自告奋勇,马上就要带领本部人马,向东赶去支援大王。
何安平道:“将军征北辛苦,本应休息几日,怎奈形势不允许。将军之见,甚合愚意,且好好安寝一夜,明日一早便可出师。祭天地之礼不妨从简,将军只管誓师便去,我代将军献纳牺牲、祭告神明。”
原来汉人自古敬重天地,结婚要拜天地,认哥们要拜天地,出兵之前当然也要拜天地。“牺牲”就是用来祭天的牲口,必须好好弄,仪式更是庄重而繁琐,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妥的。但是形势不允许,何安平让齐劲发个出师誓言就走,其它的由自己代办。这是主公的告诫:万事从权,不要执迷,要讲效率。“形势不允许”这词儿,自然也是赵矜的白话,何安平学了过来,不足为奇。
兵贵神速,救兵如救火,因此齐劲不辞辛苦,第二天就又领军出发。
(待续本回下)
作者:面不改色([email protected],发现错误或有意见建议请不吝反馈)
监督:面无人色、面有菜色
版本:7.0
日期:2004-07-06
顾问:面面教团同仁(61.151.244.246:1616/bbs/board/board.asp?boardid=302)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