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十,众将士举刀大呼,豪气万丈。几个受伤较重的来到赵矜身边,用长短草根的办法抽了签,决定一人留下。
于是赵矜便带着二十一骑,发一声喊,各各上马,在月光之下只见一群黑影,疾驰离去。
奉命留下保护女人的那名小校,叹口气,孤独地坐在火堆旁,往火里加柴。
那边的大树下,被男人们的喊声惊醒的七个美女,互相偎依,听着一片马蹄声远去。男人们都走了吗?真的要起义了吗?这……无法过问也不必过问。她们悄悄地说了好一会儿话,想要睡去,但是都睡不着。蕙娘更是担忧,辗转反侧,不知如何是好。不是她胆小,而是因为极其牵挂赵矜,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爱的感受。爱是什么?这个时代的许多女人往往一辈子都体会不到。
荒野之中,一小队轻骑在奔进。
队伍中只有两支长矛,是劫刑场后取得的,赵矜与李荼一人一支,其他人暂时使用刀剑。有几个人背着弓,但是箭不多,勉强集中成一袋,挂在萧銎马后。
之前赵矜跟李荼粗粗学过一点枪法,现在要投入实战,李荼不放心,奔着奔着又凑近赵矜,解说道:“主公,矛与枪之不同,其在缨也。有缨故枪势自若,无缨故矛势迅捷。”
大意是说:枪法和矛法虽然基本共通,但由于枪缨的关系,两者还是有微妙不同的。主公您虽然学了我的枪法,但是现在使用的是矛而不是枪,这一点需要多加注意啊!
赵矜也不深究,唯唯诺诺而已。看得出李荼是个很严谨的人,但自己将来要用什么兵器都还没有决定呢,现在只是浅浅学一些,哪里还讲究什么枪法与矛法的不同?
两人手中的矛,原是俄军夺自蒙古军的,当时为耀武扬威而摆在刑场边。幸亏不是西式矛,若是西式矛,这里可没有一个人会用。西方武器的种类没有东方武器那么多,用法也没那么复杂。东方武器可不一样,就算是同一种武器,也有好些不同的使用路数。象是枪法,比较流行的就有子龙枪、呼延枪、杨家枪、岳家枪等等。各家的枪法、戟法、刀法、剑法、鞭法、斧法……不一而足。李荼的枪法得自祖传,有其自成一家的特色,刺、挑、搠、荡、晃、抽、打、擦……各有几种至十几种变化,整合成招数,又有三十六招常用、四十啊,东方人喜欢,西方人却忌讳它。那么现在队伍中有什么是十三的呢?有,就是十三把剑,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铁剑而已,若是开国成功,就不妨将这十三铁剑收藏起来,隆重陈列,作为国宝。
“十三铁剑起家,呜哇哈哈……”赵矜快乐地遐想着。觉得自己起兵的条件虽然比不上努尔哈赤,但是总好过陈胜、吴广,他们手无寸铁,削了木头就当是兵器,举起竹竿就当是旗帜。
哦……对了!旗帜。让何安平去想办法弄些红布做成旗帜,不知道办好了没有,这次回城匆忙,商讨后即又出城,没来得及询问。之所以用红色,因为汉人军队自古尚赤,汉朝、唐朝的军旗都是红色。赵矜读到《汉书》中记载赤旗所到之处闻风而溃的片段,例如“赵军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大惊”(《列传;韩信》),又读到唐代边塞诗人“风掣红旗冻不翻”的诗句,欣欣然于心中深有印象。
问题是……蒙古人也尚赤,将来免不了要两军对阵,混战起来到处都是红旗,那要怎么认啊?
不要紧,自古以来,汉人又喜欢在旗帜上绣字,也就是绣上国号或将军的姓氏,就用这个来跟他们做区别。蒙古人总不至于也来绣什么“孛儿只斤”、“脱脱乃马台”吧?万一的万一,他们也绣,那就认准字儿再打!凡是旗子上面绣着蝌蚪文而不是方块字的,打!
……就这样,赵矜一路上心情振奋地胡思乱想。从当前的起义,一直想到了很遥远的未来。
来到新城东门外时,赵矜再问李荼时间,李荼报告道:约莫寅时许。
凌晨三点左右,这正是一夜中最黑暗、人们睡得最沉的时候。赵矜将队伍扎住,吩咐他们休息一阵。自己却不辞劳苦,又再翻墙入城。俄兵现在忙于分赃内哄、吃喝玩乐,戒备松懈得不得了,赵矜甩绳子的技术却练纯熟了,这一次进城不费吹灰之力。
(待续本回下)
作者:面不改色([email protected],发现错误或有意见建议请不吝反馈)
监督:面无人色、面有菜色
版本:7.0
日期:2004-07-05
顾问:面面教团同仁(61.151.244.246:1616/bbs/board/board.asp?boardid=302)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