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十三回:联军十万卷向东,奇侠高名播城中(下)
这些人正是何安平、乌达、鹿裔、鹿祥,在全城工匠中地位算是最高的,可称头目中的头目。
李荼所极力推荐的何安平,实际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可是外貌看起来已经象是四儿而已;鹿祥却喜好读书,略知兵法,平时常向何安平请教学问。看他们的外表是长得差不多,说起话来才让人觉得兄弟两人各有性格。如果论血统,他们是氐族跟汉族的混血。氐族曾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十六国的第一个国家――成汉,就是由氐族流民首领李雄所建立。但是到了唐朝时,氐族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因为流浪的缘故,大多融入了其他民族。宋朝时,基本上已经没有聚族而居的氐人村落,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也没有保留多少本民族的文化,只在一些人的心中还深深记着:自己的祖先是氐人!是顽强不屈的氐人!
谈了一些身世家常之后,赵矜便说起举事的计划。众人不听则已,一听便心潮澎湃起来。
身为大好男儿,怎可这样委屈地过一辈子!良将之才,难道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做苦工!
众人心中都有一团火,只是没有导火索来点燃罢了。历尽艰辛苦难之后,终于有了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乌达望一眼沉思中的何安平,举手就想要一拍桌子,只是怕弄出声响来,于是跨了一步,以拳击墙,说道:“好男子,怎可牛马一生,坐以待毙?愿追随仙侠以图大业,万死不辞!”
鹿裔也拍着大腿吼道:“对!”
靠近门边的鹿祥连忙示意小心别惊动外面,然后也动情表示:“乌达大哥说得是。我辈虽不才,也宁愿轰轰烈烈而死,怎甘于苟且偷生!”
何安平点点头,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但赵矜知道他已经有决心了。
赵矜请他们再坐好,商讨起义事宜。
何安平粗略算了一下,告诉赵矜:这几天因为搜捕的关系,城里的俄军还多,但是估计那个席加诺夫大公很快就要上前线去了,今日正催着工匠备办车辆。如果他们开走,留在城中的俄兵不过数千,至多不上一万;而汉、女真、契丹、党项、羌、氐等族人,壮年的男子不下二十万。李荼之前所说的,举事后甚至可以组织起十万雄兵,不是虚言。
于是何安平又蘸了酒,在桌上大致画了城中概况,尤其点明各处武器库之所在。桌子嫌小,鹿裔便端来一大碗水,何安平在地上再划出一个详图,顾不得斯文,就蹲在地上解说。
赵矜也蹲下去,专心倾听,看着何安平边划边讲,把应该如何行动的步骤指划得条条有理。
随着时间的流逝,灯油渐竭,水迹渐渐被地面吸干,事情也谋划得差不多了。明天起何安平等人就会开始四处传告,联络起一批人来。起义时赵矜只要再登高而呼,必定一呼百应,全城有胆气的男子都会群起杀敌。事后再选拔精壮,组成军队,建立国家政权。
假如举事成功,之后俄军或许会集结大军围上来,或许蒙古人也有可能会打过来……那时的局势确实可能会变得艰辛。但是城中布匹、毛皮、兵器、铜铁、木材等物资屯积甚多,粮草足支四。张宾死后石勒痛哭道:“苍天不允许我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的右侯夺去!”
同样是在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国主符坚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并统一华北,王猛有着莫大的功劳。起初王猛也不过是一介寒士,好读书,不拘小节。符坚急于求人才,亲自去拜访他,穷得叮当响的王猛就一边捉拿着身上的虱子,一边从容跟符坚谈话。一席话后,符坚大喜,立即拉王猛同车而归,此后言听计从,打下了大片江山。王猛平生用兵百战百胜,多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只可惜也是死得早。临终遗言,告诫主公不可以过早渡江去攻打东晋。但是符坚毕竟性急,又心想自己手握百万雄兵,投鞭即可断流,吞并东晋统一天下并非难事;于是还没等国家内部安定下来就发兵南征,结果遭到淝水之战的惨败,之后身死国灭,大业功败垂成。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