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十二回:双树原上定大计,二十二骑拜主公(下)
天为帐,地为床,星光辉映,旷野苍茫。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二十三个男子团坐在篝火旁,用头盔传递着饮水,定下大计。
未知当年成吉思汗十九骑流落翰难河原,饮着浑河浊水时,又是何等光景?
次日起来,二十二人撮土为香,要正式拜赵矜为“主公”。赵矜本想阻止,但再一想,这是古礼,不必推辞。于是受了九拜,领众人又朝天拜了九拜,定下约盟,要共做一番事业,生死不相背叛。
接下来便详细商订起义策略。李荼是新城副将,对城中情况极为熟悉,而且其人文武双全,胆大心细,当真是难得的将才,赵矜得此强助,对于起义之事也是信心百倍。
李荼等二十二人,来自汉、羌、女真、党项各族都有,来自上就料到了,亦是将门之后。祖籍东京府(汴州),一位祖先曾是做监军的钦差,其后随同北宋名臣寇准保卫京师;宋廷南渡后,又有一位祖先曾在岳飞元帅帐下为将,撤退时因养伤而留在北方,曾作为一支八字军的领袖在太行山抗金,八字军失败后又隐入民间。萧銎少年时,被拉壮丁入伍,他习武资质甚好,尤其是箭术十分高超,于是也被提拔做了一名偏将。但当时蒙古军已经在对南宋作战了,萧銎对于祖先曾英勇抵抗异族入侵,自己却被迫在异族军队中任职来攻打自己的祖国,一直耿耿于怀。于是自愿到远西来,不肯参与攻打南宋。
李、萧二人的品级是将军,萧銎相当于蒙古本族军中的千夫长,李荼地位更高,但是身为异族,蒙古人大多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其余众人有的是校尉,有的是士兵,也各有各的故事,赵矜问起时都一边诉说一边唏嘘。
例如颜士重,却是女真族人,而且本姓完颜,因为完颜是金国国姓,蒙古灭金后大杀姓完颜的人,祖上便去掉姓氏里的“完”字,混入汉人群中逃难,父亲娶的便是同逃难的汉人女子。颜士重也是少年时被抓入蒙古军中当兵,编在汉人队中。开始时不敢泄露自己的女真血统,但是在远离故土的万里西疆,什么族的历史恩怨都已经淡化,从前宋、金、西夏、西辽各国的遗民,竟在患难中结成了生死之交。
所谓“物以类聚”,在李荼手下的大多都是本性硬直的汉子,却为命运所迫,不得不弯。为什么宁死不肯投降俄军?正是李荼所说的“士不重辱”,也就是说:士,一次身不由命就够了,既然知道痛苦,不应该再屈辱自己第二次。
新城中据李荼所说,共有二三十万奴隶,大部分是为了筑城、制造军械等任务而聚集于此的工匠、苦力。这些人中,同样有身怀本领与志向,却被命运逼迫得喘不过气的人。
李荼还未开始谈起义方略,首先便向赵矜推荐道:“恩公,城中工匠头领何安平,实为奇人!依荼之见,可比前秦时‘扪虱谈天下’之王猛。”
赵矜笑道:“呵呵,是吗?这么有本事?哦,对了,你们真的不要叫我‘恩公’了啦,我听着可不敢当。”
几个人便叫起来:“恩公便是恩公,有甚么不敢当!某等欲呼恩公为‘仙侠’,恩公又不肯。”
赵矜摇头道:“罢了,那就这样叫也行,不过总不用时时叫着嘛。”于是回到话题:“李将军请继续讲,那位何安平乃何许人也?”
“乃何许人也”是官话,赵矜学着说了一句。双方正是古今交流,融合一体。赵矜学不了满口官话,也并不想学,因此主要还是说他的现代白话,众人自然不以为怪,只觉得恩公是仙人弟子,用语不同也是天经地义的!
李荼便向赵矜介绍了何安平的情况。那何安平身为匠人,心思极巧,新城皇宫和城里面主要的楼阁大多数是由他监造。因为人才难得,蒙古人优待他,要封他做官,他却宁愿和匠人兄弟同甘共苦,并趁机劝说蒙古权贵稍微改善一下对工匠、苦力们的待遇。为人自不必说,至于本领,李荼原先不知,偶然一次心血来潮,邀何安平喝酒,不料半酣之后谈起兵法来,何安平竟说得头头是道,连经历过不少战事的李荼也自叹不如!
“恩公,这位安平先生实乃奇人!自古孙子、诸葛武侯、王猛,皆是未经战阵便通晓军旅之事,不料荼于远疆,竟也遇得上这等奇人!”李荼介绍完,又大加赞叹。
赵矜用力地“嗯!”了一声,心道:“象李荼这样的人都这么推崇,看来这何安平确实是奇人了。果然,通常的人都很经验主义,认为没经验的人不能担当大事;可是孙子在写他那部著名的兵法之时,甚至自己还从来没有打过仗!可见天下确实是有天份极高的人。对了――我是不是呢?哇哈哈哈……”想着,脸上便不禁露出了笑容。
李荼不知赵矜笑什么,继续推荐了另几个人材:乌达和鹿裔、鹿祥兄弟,都是工匠头领;另有一个名叫李圭的埋没英雄,则是李荼无意之中从苦力队里发现的,那人原来也是将门之后,因坎坷身世而隐姓埋名,只有同为英雄的李荼才能与他惺惺相惜。
赵矜听得心动,一拍大腿:“好啊!我这就进城去联络他们!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况这么大的一座新城,是应该有一些人材的!但是也亏得你留心!”
李荼微微笑道:“白乐天有诗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荼之生平,便是爱与草莽志士结交。”
萧銎亦倾身道:“主将常谴末将私下送酒肉与何先生等,交情甚好。恩公若要举事,彼……哦,他们必竭力相助!”
赵矜不由得也笑了,却是笑萧銎模仿自己说话,居然也已经会用“他们”这个词,生怕自己听不懂“彼”是什么意思!
萧銎却是因为细心,听赵矜说过“身在仙界久了,怕不太会说凡间的话”,于是尽力配合赵矜的说话习惯。
李荼见赵矜对着萧銎笑,大有赞许之意,便也明白了,说道:“恩公要进城去,找安平先生……他们,只恐涉险,荼等心中不安。”
在这句里,“进城”是现代白话,古人并不说“进”的,要说“入”;通常也不会说“要”、“找”,习惯**应该是“恩公欲入城中,寻访安平先生”,亏得李荼也转过了弯!
赵矜心底一阵好笑,看见眼前这些象是古装电视剧中的人物,却跟着自己说起现代白话来!之前自己说过“进、要、找”这些习惯用语,他们就已经学了去。但是现在还学得远远不够,例如“只恐涉险”,真正的白话应该说成“只怕会遇到危险”。不过,这已经算是进步蛮快的了,以后会更好吧!
(待续十三回)
作者:面不改色([email protected],发现错误或有意见建议请不吝反馈)
监督:面无人色、面有菜色
版本:7.0
日期:2004-07-04
顾问:面面教团同仁(61.151.244.246:1616/bbs/board/board.asp?boardid=302)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