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完美老头
作者:文詞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32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处在张知秋的这个年龄,正是开始形成自己处理一些复杂事务地风格的关键时期——作为高中生,他们已经开始能够接触到一些大多被刻意摒弃在校园之外的光明或者阴暗面了。

与自己的父辈、祖辈们相比,张知秋的这一代人更具有自己的优势——现代传媒的发达,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确实是在潜移默化地对人施加以影响,尤其是对这些尚未成年的学生们。

相对于一些日常琐事等“平凡”事件来比,现代人对于那些本应属于突发罕见地“非凡”事件更有“经验”,而这就要感谢现代传媒孜孜不倦的“润物细无声”了。

对于眼下陷入了一场看起来相当大的麻烦地张知秋来说,事情似乎并不如何特别——最起码,比起大多数电视剧里的惊悚剧情来说,眼下的情形实在是太过于微不足道了。

在十秒之内对这个貌似带着“猪脚光环”的完美老头做出一个简单地认定与判断之后,张知秋迅速地从记忆中那无数可以用来应对目前局势地阴谋诡计里挑选了最为直接的一种。

混水摸鱼。

对于眼下的情形,说实话张知秋是看不明白的——当张丹枫非常狗血地自称“锦衣卫”的那一刻起,张知秋就已然是下意识地进入到了“电视剧模式”的。

所谓地“电视剧模式”,就是事情绝不可以日常常理来做衡量,除了狗血,就是更加地狗血;在这种状态之下,张知秋却也不怕“引火烧身”了,因为这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换句话说,当事情发展到了这个时候,无论你是做出如何地应对,剧情都会按照原有地路线走下去,到了该把你拉下水的时候,你就是躲在沙漠里都可以遇到地下暗河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认知,是以张知秋也不怕自己的嘴上失德,直接便对这个看起来让人非常舒服地“完美老头”开骂了。

做为一个勉强还算是处在“叛逆期”阶段的少年人来说,张知秋本能地不喜欢自己被按着别人所安排的剧情来串戏。

混水不一定能够摸到鱼,但不混水的话,鱼是一定摸不到的。

如果张知秋要再大几岁的话,大约也就不会眼下这么地“意气用事”了,遇事时就会有更多地非感情因素来占据思考的主导地位。

这其实也就是少年之所以会让人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正如此刻眼睛连闪的罗大佑和嘴唇微张的张丹枫一样——张知秋的这种反应,实在是让他们都感到太为意外了!

“简凯南是死在你手里的吧!”对于张知秋的无礼,完美老头儿却是没有理会,依然是如行云流水般风度翩翩地温文尔雅。

果然如此的么……

面对老头子的大度表现,张知秋的笑脸于瞬间如春花般绽放了。

老头子的反应,并没有出乎张知秋的意外。

事实上,这也是老头儿所有可能地几种反应中最为差劲的一种——再好的创意,当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多了以后,也就变的烂大街了。

虽然没有什么真实地体验,但根据一般电视剧通常地剧情模式来说,当遇到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莫测高深角色出现时,便意味着由他所引出地剧情是早已设定的了。

在张知秋看来,自己在这时无论做出什么反应都已然是无所谓的了,因为他接下来所要去做的事情,与自己所作出的反应根本就没有任何地关系。

换句话说,自己接下来已然是注定要被拉下水了,而借口便是这个不知所谓地简凯南。

“老家伙,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的。”有了这个认知,张知秋也不怕将话说的更为难听,同时却是在急速地思考着对方的真实本意。

站在一个二十一世纪地现代国人的角度来看,任何人所做的任何事,都是由其所获利益来做驱动的。

虽然张知秋自己觉得自己并不认同这个命题,但是在真遇到事情进行论断的时候,却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拿这一套标准来进行衡量。

没有办法,在张知秋成长的这些年代,不仅所有的文艺作品里都是这么向大家灌输的,就连法官在判案子的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不知道的去百度**。

张知秋这时所想的,便是如果自己就此倒霉之后,谁会由此而最大得益的问题——倘非如此,谁又会下这大功夫来构陷自己?

与在场的所有人所不同的是,张知秋根本就对于“简凯南”这个名字没有任何地印象,更不会把它与自己曾经在街上所撞到的那个大胡子给联系到一起,在他的眼中,那只不过是一件极其平常的小意外罢了。

完美老头儿的一句话激起了千重浪,张丹枫那原本已经微张的嘴巴,这下终于成长到足以塞进一枚大枣了,而旁边一直都极其淡定、不动声色的柳青云,更是脱口惊呼出声来。

对于简凯南,一般人可能确实是不知道是哪方的神圣,但此刻在场的这些人中,还都就不是一些“一般人”,对于这个“屠夫”知道的还真不是一般地清楚。

“这个简凯南是谁?马匪半天云吗?”张知秋即便是再有些迟钝,在看到众人的反应之后也有些困惑了,脑中一阵急转之后,还是忍不住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昔日的辎重营一战之后,蛮族和马匪地两千联军几乎被团灭,蛮族领军统领正白旗甲喇额真索额图战死,但尸体被蛮族残部拼死抢走;而马匪的匪首“半天云”,却是始终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如果说这个突如其来、似乎将锦衣卫都不放在眼里的“完美老头”此番是来给“半天云”撑腰做主的话,张知秋到是没有一点儿意外的。

其实,张知秋一直都在怀疑这个“半天云”是与某些汉人有所关联的:通过后世所解密的清朝文件,张知秋可是深知这个时代的晋商是有多么地无耻与疯狂的,而商人与**的勾结,在现代也是如火如荼的完美结合。

事实上,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张知秋才意识到,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那种“国家意识”,而对于大多数地人来说,家庭与家族的重要性,是要远远地高于“国家”之上的。

换句话说,在这个时代其实并没有现代人所想的那种全民面对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地奋起觉悟的,对于很多人来说,改朝换代是“顺应天命”的事情,而自己为了家庭与家族的前程而卖身投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为了使自己的这种卖国行为合法化,崇祯末年的大明读书人们还是下了一番苦功的,除将传统地“的信心,甚至网页也没有去看——可怜俺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在这里惺惺作态……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