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翘起的右脚,好像正在轻轻摆动,将他那放浪形骸的性格特征更加明显。笔法劲秀的衣纹线条,转折有力而肯定,不但极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外形,更形象地表现出怀素外表狂放,内心坚贞、高洁的性情。右边一童子面对怀素持卷肃立,神情专注于其行笔之处。怀素左边,一童子左手持砚、右手握墨,似墨刚研毕,正仔细审视是否正好可用。而这幅《醉僧图》,最让人动心之处就是他淡定、静雅的境界。因为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而古天邪,这时看着这幅《醉僧图》居然慢慢的开始陷入了一种身临其中的状态。不过很快古天邪再次的清醒了过来,因为静思室内那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各种干扰和幻术使得古天邪并不能够将这种状态保持太长的时间。
不过就算是这样古天邪也不是没有收获的,因为他发现当自己从那种状态清醒过来之后。对于低于一些幻术也来很大的提高,这让他非常的高兴于是再次开始看起了其他的图画。而这时其他几人也都遇到了和古天邪差不多的情况。紫荆是看到了一个标注着南宋四家刘松年所画的《罗汉图》而出现了这种情况,画中罗汉浓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树沈思。身侧随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树上长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观,画面生动。此罗汉脸上满布皱纹,双眉蹙起,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笔变化多端,衣纹流畅罗汉头後的圆光,及三树枝柯掩映,层次分明。全画敷色妍丽,繁缛精美,皆臻绝纱。唐代禅宗兴起,主张顿悟,见性成佛,认为世间万物本身自有佛性。 首..发禅宗认为,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草木花鸟、风雨雷电和人世间百般实相都可以参禅,成为顿悟佛性的机缘。刘松年的这幅《罗汉图》正是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把佛教壁画中守护在菩萨身边的罗汉,变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人。图中前面是一棵历尽沧桑的枯树,树干由下而上呈“s”型,枯树叶已脱尽,只剩下遍体的嶙峋与凌乱的树权。
后面是一株枝叶茂盛的阔叶大树,两树中间夹着结满果实的小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趴伏在一横斜树枝上,深情地注视着面前两只温顺的小鹿,表情亲切、温和,流露出世俗的欢乐。罗汉的头部造型准确,虽与全身相比略显大些,但五官刻画细致,具有神韵。树上的两只猿猴居高临下,形态生动、活泼,正在摘熟透的果子。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一只小鹿仰头观望。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亲密关系,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而也正是这种罗汉与小和尚置身其境,神情悠然自得,营造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依存的祥和气氛。让观看这幅图画的紫荆那之前因为上午所玩的游戏引起的热血慢慢的平息了下来,并且对于室内那很容易因为体内热血的幻术的抵抗力增加了很多。这让紫荆很是庆幸,因为之前他们虽说在静思室里面只是做了很短的时间。
但是那时紫荆自己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心境因为之前游戏的影响使得自己在第一次进入静思室的时候,所受到的幻术非常的有针对性那就是完全都是血腥的厮杀。如果不是几人退的早的好让紫荆在在里面都呆一会的话那么紫荆就非常有可能陷入那无止境的厮杀之中。就算是之后被外人唤醒那么紫荆也将会变得非常的嗜血,甚至有可能发展到看到什么都想要将其撕碎的情况。而现在紫荆看完这幅《罗汉图》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心境因为这幅《罗汉图》的影响慢慢的平息了下来。所以自己这时非常的庆幸自己能够有着岚冰羽几人在身边。不过这时紫荆也像之前的古天邪一样走向了下一幅书画进行查看。而这时在静思室里面和紫荆相对的姑苏风流也陷入了那种身临其中的状态,而他所看到的书画则是一副由元代四家里面被称为‘大痴道人’的‘全真教’弟子黄公望晚年所作的一副能代表黄公望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突出成就之一的《丹崖玉树图》。图中山峦重叠,高松杂树遍布于窠石坡岸之上,梵寺仙观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若隐若现,点缀左右。山下林木葱郁,坡石相间,一位老者正策杖徐行,溪桥横卧,净水流深,一派幽远浑融的景象。
整幅画中群山积翠,层峦叠嶂,颇有宋画宏大的气势。近处长松用长线条勾轮廓,然后皴鳞片、勾松针。其余杂树或圈、或点,皆温润柔和,无强悍之气和奇峭之笔。山石多采用平缓圆浑的山体结构,长短披麻皴兼施,先以淡墨勾皴,再用浓墨点苔,层层提醒。景往后移,丘壑连绵,远树含烟。整幅画面设色淡雅,苍然浑秀,体现了画家寄情于景、寄乐于画的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那份独有的笔墨意境令人回味无穷。而且此画构图甚繁,用笔却甚简。画面下方留有大部分空白,山石少皴或不皴,与全皴的乱石形成对比,愈显画面之空灵而充实。设色浅绛,淡冶秀雅,笔法松秀。在笔法上,变宋人的繁缛缜密为简括松秀,减弱水墨刻画,改以勾皴为主,略加渲染,生动地表现出了江南山峦质地松软、平淡秀逸的特点。正如清代画家恽寿平所说:“其皴点多而墨不费。”由此在深厚中透出清虚疏宕的气韵。黄公望的这种浅绛山水画法不仅发展了董源、巨然的山水画传统,表现出江南清丽明洁的山色,也符合元人洒脱超逸的审美观,为后世所崇尚和发扬。
而姑苏风流对于这幅画的感觉确实非常的独特,因为姑苏风流他本人就是一名性格非常洒脱之人。所以他很容易的就感受到了这幅画之中其他人感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这幅画那种特有的洒脱超逸的审美观。而且姑苏风流看着那平淡秀逸的山峰和那在山下林木葱郁,坡石相间行走的老人心态不知为何就好像自己变成了那个老人将之前的种种事情完全忘却享受起来那么淡然。姑苏风流清醒过来之后抬头看了看其他人发现这时静思室的人不是在专注的看着自己面前的书画就是在继续查询着画中的秘密很是感慨。但是他自己也没有发现他的心态因为看完这幅书画之后仍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这时的姑苏风流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发现而去特意的打扰别人。如果这时换来之前的他肯定已经早就大声的呼喊了起来,将其他人喊过来一起查看这幅书画的秘密。而现在他不但没有去呼喊其他人而是很是淡然的看了一眼其他人之后再次的开始查看了静思室内的其他书画。这就是不知不觉的转变。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