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
作者:魏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56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天

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称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即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玉皇上帝(或者玉皇大帝);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天意”、“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天啦!”中的“天”。

《『毛』诗传》:“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昊天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

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另一方面,有时又作了区分,如《汉书》记载:“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将天和上帝区分开来,上帝地位低于天。

以郑玄为代表的神学体系认为上帝为天之别名,总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与常常合成一个词来用,其实,神与仙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文化中,神这个概念不是宗教『性』质的,和西方的“god”中国的“佛”“仙”不同,神是个信仰概念,是个制度概念,这点要详细注意。

一是传说中天上固有的创造者兼统治者。二是人死后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请注意是死后,言下之意就是,神肯定是由魂魄归天后而成的,没有带走自己阳间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诸如封神榜最后封的皆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学习修炼相关宗教经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只要你有缘份,或是阳间十分优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间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后被天庭封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当官任职。比如后世的包拯,文天祥,关羽等人,他们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没有进行过修炼,只因阳世影响太大,为人优秀,死后就被天庭吸收为神了。所以神这个概念并不是单纯道教的概念,这和仙佛是有区别的,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仙,在中国文化中,仙吸收了神的概念,摆脱了世间万物被轮回所制的枷锁,超越时间和空间游『荡』于宇宙之间,他们无生无灭,无所不能,与天地同寿,他们中有开天辟地的上仙神,也有修炼而成的飞仙(神仙)——虽然很多神仙依然保留有自己的很多思想和特征。从这些概念上,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神话中的神仙和其他外国神话中的神更为贴近,不过也有一些不同,这点我们稍后会讲到。

所谓得道而成仙。作为道教在中国的神话中的最高境界,仙一向有着最高的地位,即使是在《西游记》这些佛教概念为主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这些仙和佛同起同坐的场景。时至今日,很多南方沿海城市和名声山峦中依然有诸多对仙的崇拜——固然很多人的对仙的概念已经混淆。

从广义上讲的话,仙有五种,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狭义的仙即指天仙,地仙。这里只说一下狭义的仙,即与神相区别的仙,仙这个概念也是纯粹的宗教『性』质的,言下之竟,是道家的专有,无论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总是和道教是息息相关的。仙是肉身成圣,功德圆满之人,所有的物体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被动成仙,无论是人,动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动成仙。比如受仙人点化,或被仙人仙气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灵『药』,或生长环境吸天地灵气,都可以使物体成仙。此中例子有很多,不举例了。

第二种是主动修仙,“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动物可以修仙,当他们信奉道教,主动修炼道门正宗法术,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缘人就可以修成仙道。但必需是修炼正宗法术,如果修炼了旁门,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后,如果没有受到官方承认,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遥长生之体。如果受到官方承认,就入真流,成为真仙。此时可以选择在天庭为官,也可以不去,毕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此时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岛,自在逍遥,终日下棋喝酒访友,没事去听听天尊们讲经,不问世事,真可谓至乐也。

可见,神和仙的区别是:一,神是传说中天上固有的统治者,超自然的天神,不需要修炼。神是固有的,存在于先天之前,仙存在于后天之修炼。二,就是在人间有影响的人被册封则为神;仙则是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超越生死,超自然的人或物。

谈了这么多,尤其是神与仙,免不了又要陷入神与仙哪个级别高的陈年老调问题上了。(注意!这里所说的神,是被封的神仙。)其实那是将级别官职与修行的圆满层次弄混了。神与仙的级别问题,是其修为的圆满层次不同,修成正果的途径不同,一为肉身成圣,一为死后飞升,仙确实是比神的圆满层次要高。

神的级别要比仙高的多。被封之神,则都是世间影响力极深,十分优秀的人。被封之神,其实都算神仙。但和所谓的官职是扯不上关系的,比如封神中封的中天北极紫微大帝,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类的神,这都是大帝级的,官阶非常之高,远比一般的仙要高的多,何况一般的仙还没有公职呢!

关于神仙的传说,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中土广泛流传。《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燕齐海滨一带,传说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禽兽尽为白『色』,所居宫阙都用金银做成。

《神仙传》中也对仙人作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述:或者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者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者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者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气,辟谷茹芝;或者出入世间而人不识,或者隐其身而莫能见。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潜江隐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转载ps:道教名词中经常出现的天境: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