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漫步》第十七幕第五十四场,开拍!”随着王志彬一声令下,《云中漫步》中最大场面的一场戏,火烧葡萄园,拉开了帷幕。
蒋希文安静地坐在摄像机旁边,向王志彬传授着拍摄这种火景镜头的经验和方法,两个人不时地对着各处机位比比划划,看起来十分投入。
至于海蒂等一众主演,因为现在是取景阶段,还不需要她们上阵,所以大家都三三两两的坐在一旁休整。
在蒋希文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海蒂和蒋芷君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此时没有她的戏份,她们两人也理所当然地坐到了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开始聊起天来。
“两位美丽的女士,请问这里有人坐吗?”就在两人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个嬉皮笑脸的身影出现在她们面前,并且对着她俩旁边一个空位提出了明显不轨的疑问。
“我们两不是人吗?”看到面前这个吊儿郎当的家伙,蒋芷君顿时嘟起了小嘴,不冷不热地反问了一句。这个忽然出现的家伙正是罗兰,他看到蒋芷君一脸气鼓鼓地模样,干瘪瘪地笑了一声,解释到:“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看到两位女士好像很无聊,不如让我来陪两位聊聊天解解闷吧?”不知怎的,蒋芷君对这个一天到晚放浪形骸的家伙十分看不顺眼,闻言也只是冷冰冰地说了一句:“随便你。”
倒是一旁的海蒂一如既往的温柔,对罗兰和善地点点头说到:“罗兰先生请坐吧,我们只是随便聊聊,如果罗兰先生有兴趣的话,欢迎加入我们的话题。”罗兰得意地捋了捋嘴角的两撇小胡子,脸上放出了自信满满的光彩,对一旁的蒋芷君眨了眨眼睛。这个动作惹得蒋芷君又是一阵不快,气恼地转过了头去。
看到蒋芷君不再理睬自己,罗兰这才打了胜仗般的收回了挑衅的目光,再次换成一副彬彬有礼地样子对海蒂问到:“海蒂小姐,这是您第一次拍戏吗?”“恩。”海蒂点点头,等待着他的下文。“或许我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拍戏的心得。”罗兰的眼神变得闪亮起来,那种骚包的表情再度出现在他脸上:“要知道,我虽然没有出演过电影,可是我曾经是雪绒花歌剧团最著名的男主演……呃,之一。”
“雪绒花歌剧团?”海蒂调皮地眨了眨眼睛,用一种戏谑般的崇拜表情说到:“我也很喜欢歌剧啊,雪绒花的歌剧好多我都曾经看过,罗兰先生,请问您曾经出演过哪些歌剧呢?”“呃?”罗兰原本骚包的神色一下子变得有些窘迫了,喃喃了几句,他才支支吾吾地说到:“《王子复仇记》,《歌剧魅影》,《黄昏的湖泊》,这几部戏我都演过。”
“是吗?”海蒂好笑地抿了抿嘴唇,继续问到:“那您是扮演的王子吗?还是那位受伤的歌者?又或者是湖泊边上那位吟游的诗人?”
“咳咳。”如果说罗兰先前的表情还有些窘迫,现在就几乎是狼狈了。他不堪地咳嗽了几声,对海蒂说到:“都不是,我是出演的其他角色。”看到海蒂似乎还有继续问下去的意思,他连忙站起身来,装模作样地望了一眼远方,对两个女孩说到:“好像那边有人找我,两位女士,先失陪了。”说完急急忙忙地跑掉了,根本不敢理会两个女孩在身后嘻嘻哈哈地笑声。
“哈哈,笑死我了。”蒋芷君看到罗兰慌慌张张地跑掉了,这才转过身来,轻轻捶打着海蒂的肩膀一边笑一边说到:“海蒂姐姐,你真是太坏了,那个家伙还以为你真的要和他聊天呢。”海蒂也是小狐狸一般捂住了小嘴,偷偷地笑道:“那个家伙一看就是个色迷迷的坏蛋,我才不要和他说话呢。”“哈哈哈哈。”蒋芷君再也忍不住了,放肆地大声笑了出来。
这一晚的戏拍得十分顺利,到了半夜时分,整个场景就全部拍摄完毕了。蒋希文指挥大家收拾好现场,特别是注意扑灭还未燃尽的火星,又留下几个人轮流守夜,便招呼大家一起回房间休息去了。
但是演员们能够休息,蒋希文和杨文烈三人却还不得不留下来继续讨论一些问题。
“金像奖?”在蒋希文的房间里,杨文烈和王志彬正睁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出了疑问。就在刚才,蒋希文把这次去雪兰的最大收获告诉了两人,听到这样一个盛大的电影界盛事,杨文烈和王志彬先是一阵惊讶,接着开始露出喜悦的神色来。这种享誉世界,青史留名的好事,谁听到后不会欣喜若狂呢。
“是的。”蒋希文坚定地点了点头,对杨文烈说到:“我已经答应了在华星联邦举办第一届金像奖,照大家的意思,趁热打铁,明年的一月就应该打响这个奖项的第一炮,所以这两天,我们第一件事就是要赶回去筹备这个盛会。”
“那真是太好了!”王志彬的眼神也亮得特别光彩,他兴奋中又带些失望地说到:“可惜《云中漫步》在国内还有好几组镜头,我恐怕是赶不上今年的盛会了。”
蒋希文安慰他道:“没有关系,这个奖项每年都会颁,以《云中漫步》的质量,应该可以在明年获得很高的成就的。”“恩。”王志彬信心满满地点了点头,拳头不自觉地捏紧在了一起。
“所以我和老杨明天就要离开了,至于这边的收尾工作,乑德,全都交给你了。”蒋希文拍了拍王志彬的肩膀,把这份任务留给了他。王志彬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头应承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蒋希文就带着杨文烈等人离开了葡萄庄园,踏上了返回华星联邦的道路。这次随他一起回去的,不止有蒋芷君,还有海蒂和罗兰二人。因为西神洲这边的分公司还没有建立起来,两人暂时也无处可去,蒋希文干脆将两人带回了华星,让他们在公司总部那边再接受一下专业的演员培训,顺便熟悉总部的一些高层和运作流程。
十几日后,众人终于再次踏上了华星联邦共和国的国土。
这些日子以来,华星的内战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南联盟基本已经镇压住了长江以南的奴隶起义,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了北方的长江防线上来。由于格陵兰人提供的火炮非常先进,南联盟的部队甚至可以在一些江面窄的地方隔岸炮轰联邦政府的阵地,所以近段时间以来,时常传出联邦政府有士兵伤亡的消息,和文中等人也被迫将某些江段的防线向后撤退了十数里。
这种微不足道的胜利却极大的鼓舞了南联盟政府的信心,他们开始气势汹汹地向联邦政府提出各种要求,甚至摆出一副即将渡江作战的态势,对联邦政府的备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不过幸好日耳曼人那边动作也不慢,签署了双边协议之后,他们卖给华星联邦政府的五艘潜艇即将到位,而专程派来支援华星潜艇制造工业的专家们也早已到达,目前华星联邦共和国的潜艇制造工厂正在紧张的筹备和建设阶段。
蒋希文得到这个消息,心头就安定了很多,他知道,南联盟虽然暂时还有嚣张的本钱,可是等到联邦政府的潜艇一出现,他们就会真正明白什么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到时候有的是他们哭的时间。
而中华星娱乐集团这边,在卢惟中的管理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之前说的选址建立电影器材制造二厂的事情,卢惟中也已经基本敲定,只需要等蒋希文回来签署文件下拨资金,就可以正式动工了。
对卢惟中的能力,蒋希文也感到非常满意,他计划在电影器材制造二厂建成以后,把卢惟中调任二厂总经理,市场部这边,交给卢惟中原来的副手,市场部副经理董和仁来管理。相比于卢惟中,董和仁更年轻一些,冲劲也更足一些,市场部这样需要魄力和闯劲的部门,交给他也不算为过。
得知蒋希文等人回来,最高兴的却不是一直在家照顾父亲的蒋诗愔,而是早已经闷得浑身皮痒的满兴龙。
蒋希文回来第一次踏进公司大门的时候,就看到满兴龙风风火火地冲了出来,一把抱住蒋希文开心地说到:“蒋大哥,你终于回来了,怎么样,在国外过得还不错吧?”蒋希文微笑着和他用力拥抱了一下,乐呵呵地说到:“还好。对了,你不在武馆照顾你师父,怎么这么早就到公司来了?”满兴龙埋怨道:“师父说他身体好得很,根本不需要我。倒是蒋大哥,你什么时候再拍电影啊,我觉得我浑身都要长霉了。”满兴龙原本就是闲不住的性子,自从拍了两部电影之后,更是彻底喜欢上了这种特别的生活,这不一听说蒋希文回来,就兴冲冲地跑过来讨角色了。
蒋希文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尴尬地说到:“快了,快了,等过了年,我就有新电影开拍了,到时候一定找你做主演。”说起拍电影这件事,蒋希文还真有些惭愧,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导演,他到目前为止也只拍了《勇敢的心》、《霍元甲》和《冷山》三部电影,2年3部电影,说不上低产,但也绝对算不上是满意,对于装了一肚子后世优秀电影的蒋希文来说,这样的成绩确实有些拿不出手。不过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公司刚刚起步,国家又动荡不堪,这种情况下他若是对外界不闻不问,一门心思扑在拍摄电影上,他蒋希文也不会有今时今日的身份和地位了。
应付完满兴龙,蒋希文又得到了两个意外的好消息。第一个消息来自于成立已经将近大半年的编辑部,从当初的两三只小猫,到如今堂堂一室数十位编辑人员,蒋希文和杨文烈等人对编辑部的重视和支持不可谓不多,但是这个部门一直都还在尝试和磨合阶段,前半年都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成绩,倒是蒋希文等人到兰西去拍电影这段时间,编辑部一连拿出了好几个非常不错的剧本。
说到编辑部,这里就不能不提一下。蒋希文当初创办编辑部,其实并没有遵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原则,而是直接采用了好莱坞大部分电影公司的编辑模式,即集体创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将各个编剧的功能和职责细化,有人就台词方面构思,有人就背景方面创作,还有人就人物性格方面刻画,总之针对一个故事,大家各司其职,共同把自己的创意和点子融入进这个故事当中,不断的丰满它,改造它,直至这个故事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剧本。这种模式和独立编剧模式相比,能够集中更多人的智慧,也能够避免剧本中出现明显的漏洞或者疏忽,显然对一个剧本的构成更加有利。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容易陷入格式化、流程化,很多故事有可能会显得千篇一律,很多桥段也有可能大同小异,在后世的好莱坞,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可是蒋希文以为,相比于单兵作战的独立编剧模式,这种集体编剧不会轻易出现那种大起大落的质量问题,也避免了了某个编剧江郎才尽,再也无法写出优秀作品的缺憾,显然更加符合电影行业的展和电影公司的利益。
不过正是这种模式,使编剧部大部分人一开始都非常不适应,也造成了编辑部成立半年没有作品的尴尬境地。幸而经过大半年的磨合之后,编辑们开始逐渐找到了感觉,终于在年底一举拿出了好几个成熟的剧本。
这几个剧本固然令蒋希文非常高兴,但是让他更加兴奋的是,纽因斯那边传来消息,留声机的改造试验终于成功了。
经过纽因斯等人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新造的留声机已经具备了近现代留声机的基本雏形,圆盘唱片,高音喇叭,电动马达,最重要的是,他们用宝石针头代替了钢针播放,使改造后的留声机具有了更高的讯号噪音比及稳定性,也就是说,声音的真实还原比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这样利好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让蒋希文喜不自禁,他立刻给纽因斯拨打了电话,请求他马上运送一批录音设备及留声机到华星联邦来,有了留声机和圆盘唱片,中华星音乐集团的成立也就指日可待了。
借着这股兴奋的劲头,蒋希文找到了正在进行声乐培训的黄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黄莺是在蒋希文等人离开华星后,才不远千里投奔到公司的上京新总部来的。她回家照顾了母亲大半年,但是她母亲久卧病榻,缺乏治疗,虽然有蒋希文暂借的一大笔钱四处求医,但终究是因为积重难返,最终没能熬过来。黄莺一直等到母亲病逝后,才悲痛地将她厚葬,然后便遵循着和蒋希文之间的承诺,穿越重重险阻,来到了中华星娱乐集团在上京城的新总部。
蒋希文知道这个瘦弱的姑娘一个人穿越重重封锁的长江防线到底有多么困难,因此也对这个女孩的守信有了很高的评价,得到留声机研制成功的好消息,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她,让她知道自己终究等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谁知黄莺却并不因为自己有机会出名而显得有多么兴奋,她只是感激地对蒋希文说到:“蒋先生,我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华星娱乐集团,并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报答您的恩情。我母亲临走前告诉我,我们家欠您的,我用一生一世都偿还不尽,只要蒋先生还需要我,我愿意为蒋先生做任何事情。”看到这个女孩倔强而纯净的双眼,蒋希文心头涌起一股热流,有些感慨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动情地说到:“好,你有这样的美德,蒋某人铭记在心。若是你不介意,以后就跟君儿他们一样,叫我一声大哥吧,你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了亲人,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人,以后会一辈子照顾你,保护你,不再让你承受任何苦难和伤害。”
黄莺的眼睛瞬间就变得通红,她努力咬紧了嘴唇,颤颤巍巍地对着蒋希文站了半天,才终于微不可闻地喊了一声:“大哥。”蒋希文开心地笑了出来,摸摸她的头,柔声劝慰道:“好妹子,好好加油,大哥一定把你打造成世界上最出名的歌星!”黄莺听到这句话,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一头扑进蒋希文的怀中,感动地喊到:“大哥!”
蒋希文保住怀中柔软的身子,心头却是心潮起伏,音乐公司的成立,金像奖的举办,国家战事的胶着,如今又认了一个新妹妹,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才能真真正正的静下心来,完完全全的投入到拍摄电影中去呢?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