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常凯申所赐,现在稍知近代史的国人对“攘外必先安内”这句名言都耳熟能详,而且总感觉有几分刺耳,殊不知这句话里却蕴含着中华数千年来一贯的思维方式:由内而外,先内后外,重内轻外。《论语》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学》则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孝经》中有“资于事父以事君”的逻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俗语,无不体现这一点。
孙元起从眼下局势考虑,也觉得先安内、后攘外是最好的策略。次日一大早起来,便派人去请早已圈定的外交总长陆徵祥,开始着手调整自己执政后的国家外交策略。陆徵祥倒是很快就过来了,只不过后面却跟着一个令人讨厌的尾巴:俄国驻华公使库朋斯基。
库朋斯基大约也知道自己不受待见,进门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在下听说孙先生于昨日当选内阁总理,特意上门祝贺。您该不会不欢迎吧?”
所谓“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对于这种恶人,孙元起还真是非常不欢迎。不过之前杨度和他交谈时也提到过,作为教育总长,或许可以用“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的态度来接人待物,以示自己皎皎不污;但作为内阁总理,一定要懂得“瑾瑜匿瑕,国君含垢”的道理,不能把自己的喜憎之情带到政务中来。
孙元起只好强打起精神:“公使阁下上门道贺。孙某自然欢迎之至。只怕公使阁下道贺是假,另有赐教才是真吧?”
库朋斯基面色一僵,随即打了个哈哈:“总理阁下这是什么话?在下虽然确实有些事情要麻烦您。但道贺也是真心诚意的。”
孙元起道:“公使阁下的好意孙某已经心领了,不知还有什么赐教?如果是私事,那但说无妨;如果是公事,还请公使阁下免开尊口。虽然国会已经通过提案,但在宣誓就职之前孙某无权处理公务。所以有什么事情等内阁全体成员宣誓就职之后再谈不迟!”
虽然孙元起不能像《雍正王朝》里面邬思道所言“公事找张廷玉,兵事找十三爷,如私事则答天子没有私事”那么牛叉。但模仿一下堵住库朋斯基的嘴巴还是绰绰有余的。果然,库朋斯基被堵得哑口无言,只好天南海北胡扯片刻。然后悻悻然起身告辞离去。
库朋斯基一走,陆徵祥赶紧解释道:“自从大人派兵北上、轰炸外蒙之后,这位俄国驻华公使隔三差:拖!”
“拖?”陆徵祥不由得望向孙元起。
孙元起道:“不错,就是拖!所有列强提出的非分要求,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能够拒绝的予以明确拒绝,如果不能拒绝那就慢慢谈,至少拖个一年或一年半以上。所有涉及出卖国家利益的谈判,都不以谈判成功为最终目的,而是把谈判当成一种拖延时间的手段。比如俄国索要500万卢布赔偿,你就从5万卢布开始慢慢谈起,一千一千地往上加。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
“大人的缓军之计无非就是变着法子与各国扯皮。可是万一各国公使没那么好的耐心和脾气呢?那我们该怎么办?”陆徵祥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