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为报倾城随太守(下)
作者:何事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02

就在我和白健生谈话的时候,我们蒋雨岩将军也在和方旭初将军商议对策,根据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局势最终制定了一套作战方案。 尽管我参加了整个作战过程,但没有直接看到这套方案,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外乎就是“先进后退,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十六个字。

所谓“先进后退”,就是我们先派一支部队前出到光化、谷城一带,与鄂军试探性接触,然后渐次后撤,一方面示敌以弱,让他们生出骄纵之心;一方面通过不停骚扰,迟滞鄂军向郧阳进军的行动。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因为每拖延一天,从陕西过来的兵力就多上一分;如果拖得足够久,甚至四川弟兄也能赶上这场战斗,那样我们就不用担心兵力不足了。此外,我们陕军士兵和安插的湖北将校团军官也需要时间磨合,否则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很容易不战自溃。蒋雨岩将军也考虑到这一点,选定我们三营和军令司卫队一部作为前出部队,通过战斗来加强相互之间的关系。

白健生接任排长的当天晚上,每个排的教员就在课上讲述了此次援鄂的前因后果,并宣布了标部制定的一系列注意事项,比如服装要改穿鄂军军服,而不能穿迷彩服;武器要改用汉阳造,而不能用中工1911式步枪;头上不能戴钢盔,而是要戴鄂军的大檐帽等等。总之在正式围歼进犯鄂军之前,不能让他们发现我们陕军出现的痕迹。

鄂军军服、汉阳造、大檐帽之类的物资倒很好找。之前他们打下均州的时候缴获了一部分,军令司卫队还可以让给我们一部分,足够我们使用。但问题是我们的士兵习惯了钢盔。再戴上大檐帽后,发现它不能防弹片,心里老觉得不踏实。平时使用的中工1911式步枪是10发固定弹仓,可以连发;汉阳造的弹仓只是5发,还不能连发。习惯了中工1911式步枪的陕西娃子感觉汉阳造特不顺手,扣完子亮也有追慕孔明先生的意思,但和白健生这个“小诸葛”相比,就显得太名不副实了。

据白健生私下里说,川军刘明昭、尹昌衡部并没有来郧阳,而是沿长江而下,兵锋直指宜昌府。宜昌府驻军只有第七镇第十三协的一个标两千多人,根本不是川军对手,宜昌府很快就被攻下,现在川军正准备攻打只有一个标驻守的荆门州。第七镇统制唐牺支不由得慌了神,一再电令协助季雨霖进犯郧阳的第十四协尽快归建。一旦第十四协归建,我们的当面之敌就只剩下第八镇所辖的第十五协四千人,而我们现在的兵力已经超过六千!

8月18日,第十四协统领喻洪启迫于唐牺支的压力,只好率兵返回荆门。统领此次进剿行动的第八镇统制季雨霖似乎也感觉到某种危险的气息,赶紧命令麾下的第十五协尽快后撤,但为时已晚,第十五协被陕军、军令司卫队牢牢围困在汉江、曾河、浪河之间的狭长地带。

季雨霖闻听消息顿时魂飞魄散,赶紧分别致电黎元洪、唐牺支、喻洪启,哀求相距只有一天路程的鄂军第十四协尽快回援,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谁知得知消息的喻洪启不仅不回援,反而像受了惊的兔子,加快撤退速度,一溜烟逃回了荆门州。唐牺支对季雨霖迟迟不放第十四协归建导致宜昌府失守一事还耿耿于怀,此时秉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对季雨霖的求救置若罔闻。黎元洪倒是声色俱厉地命令喻洪启解救友军,可县官不如现管,喻洪启逃回荆门州后,黎元洪也无可奈何:总不能逼迫喻洪启叛逃到川军那边吧?

第十四协的逃走,直接判处了季雨霖和他麾下第十五协的死刑。季雨霖倒也光棍,眼看自己逃不脱,直接率部向我军投降。就这样,我们陕军几乎兵不血刃地攻下了襄阳府,还收编了季雨霖的第八镇,一夜之间成为鄂西北不可小觑的武力。

——

以上节选自《一个行伍军人的回忆》(又名《刘汝明回忆录》)第四章《巧取》。(未完待续。。)

ps: 算是周末双更吧?看在这几天更新还算给力的份上,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