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安形势相比,阎锡山在太原仿佛如鱼得水,就显得从容许多。
山西巡抚陆锺琦1911年9月才到任,接印没几天就发生了武昌起义,随后长沙、九江、岳州、腾冲、昆明等地相继光复,太原也有风声鹤唳之势。陆锺琦这个人不坏,就是思想有些守旧,见状赶紧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大家根据各省情况分析,一致认定新军是祸乱根源,必须严加防范。如何防范呢?商量来商量去,最终拿出两项办法:
第一,将驻扎在太原的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两标人马分别调往晋南和晋北,加以隔离;将驻在外地的巡防营调来省城,以资震慑。
第二,新军平时不发子弹。尤其是在调离太原过程中,必须先开拔后发子弹。这倒与陕西所作所为几乎如出一辙。
革命党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山西地邻直隶、京津,风气开化较早,思想颇为解放,早在1902年就设立武备学堂,编练新军。全省上下有很多革命党,尤其是驻扎在太原的新军,几乎大部分中上层将官都是同盟会员。此外同情革命的士绅也不在少数,为成功起义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但不利的条件也有不少,比如手中没有子弹,更重要的是山西周边局势:北面是荒无人烟的内蒙,西面是情况不明的陕西,南面、东面则是重兵把守的河南、直隶。
此时袁世凯正在武汉与革命党动手。为了保护后路、威慑朝廷,在直隶正定驻有大量北洋劲旅,半日之内就可通过铁路直达太原。革命党在太原举事。弄好了,是中心开花,弄不好,直接被人包了饺子,十死无生!
正因为如此,革命党人颇费踌躇。第四十三混成协第85标标统黄国梁、第86标代理标统乔煦等一方面和陆锺琦软磨硬泡讨价还价,希望能先发部分子弹。另一方面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发动起义。就在这个时候,阎锡山带着第四十四混成协第88标抵达了太原。
陆锺琦和陕甘总督长庚一样,单纯地认为外省过路新军比本地原产货更可靠,还想借阎锡山的兵威来威迫黄国梁、乔煦等人早日调离太原。殊不知,黄国梁和阎锡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好到穿一条裤子。陆锺琦的借势之举完全是引狼入室。阎锡山表面上声色俱厉逼迫第四十三混成协早日上路,暗地里却早已与黄国梁、乔煦、姚以价等人打成一片。
当然,阎锡山也不会单纯把希望寄托在山西新军身上,他在和山西革命党密谋的同时。自己也抓紧时间收编各地前来报名的学生军。不知是他阎锡山影响力不够。还是太原实在太偏僻,他通过同乡、同学、同事等关系,很快利用山西本土青年编了两个营;但学生来此报名的并没多少。到十月底才刚刚把第88标满编。
太原与洛阳之间每日有往来电报,互通消息,听说洛阳截止十月底已经有超过百川,咱们山西代州提及孙元起,程子寅和张辉瓒不觉相互对视一眼,面色凝重。
阎锡山下台后,山西咨议局议长梁善济被推上了讲台,言不由衷地唱几句高调。趁着这个机会,程子寅侧身对边上的阎锡山说道:“百川兄,山西军政府选举都督一事干系匪浅,我们是不是该先告知先生一下?即便不告知先生,也该知会赵协统他们?”
阎锡山似乎有些无可奈何:“阎某也知道兹事体大,只是现在太原刚刚光复,必须尽快粘贴安民告示。而且第四十三混成协的第85、第86两标也正在往回赶,我们必须抢占先机,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谓‘事急从权’,阎某不得不如此,想来孙先生、赵协统也会明白阎某苦心的!”
梁善济在台上说道:“……如今山西已经光复,应该乘机实现共和。我等推举都督不妨采用投票的方法,从在场诸人中选出山西军政府都督,既可以体现民心所向,也可以昭示军政府的正统。”
阎锡山在山西招收的第一营营长张树帜此时突然从台下跳上台,用肩膀把梁善济推到身后,大声叫道:“我等要选阎百川为大都督!不用选票,用举手表决!”说罢,率先举起左手。
诸位议员还在迟疑张望,阎锡山在山西招收的第二营营长周玳在台下猛然起身,掏出腰间撸子狠狠拍在桌上,眼睛扫视各位议员,一字一顿地说道:“赞成的举手!”
在这种情况下,傻子也知道阎锡山玩什么把戏,大家只好相继举起手来。张树帜检查全体都举了手之后,满意地说道:“一致通过!既然大都督已经选好,那就散会。”
各位议员便纷纷散去。
程子寅与张辉瓒相对苦笑,随即起身找到阎锡山:“百川兄,西安、太原都已经成功光复,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清军沿着正太线,越过娘子关,直扑太原。小弟毛遂自荐,愿与张辉瓒携带第88标第1营及后来招募的学生军东下,扼守娘子关!”
阎锡山也知道这些人终究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留在太原也是心腹大患,巴不得他们早走。程子寅此策既可以撇清干系,又可以驱狼拒虎,可谓正中下怀。当下便笑道:“既然程老弟自告奋勇,阎某敢不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