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俄国大盗科兹洛夫
作者:炒楼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84

.

“这很正常。这么热的大漠,有蛇能躲在哪里?也只能躲在洞里了,”杨大京这一番话说得我连连点头,分析得入情入理。对于那杨大京对震慑人心的虎眸,此时我却只能是露出了苦闷的笑容道:“有蛇是好事。杨大哥,这鬼地方,我们在明处,蛇在暗处,是很容易受到攻击的。所以,在这里你们最好不要乱走。没事,更不要远离火堆。”

看了我一眼的杨大京,点上了一支烟,一脸慷慨激昂,精神抖擞道:“老弟,看你这样,应该不怕蛇的主?”

“农村长大的孩子,有几个怕蛇的,”我的语气轻松了起来,小的时候在农村,能抓的我是很少放过。农村的蛇和青蛙,是夏季最长见城里人爱吃的野味。一条蛇虽然卖不上几个钱,但我上大学当一年的学费,大多来源于捕蛇的收获。学费是凑够了,家里周围方圆十公里见不到蛇的影子。可家里的老鼠,却成了精,那一年至少祸害了我们家三百多斤粮食,害得我们家第二年秧子还没下地,就揭不开锅盖了。一想到这,我心中蔓延起了股难以言喻的滋味,从哪以后在没捕蛇卖钱的我,拍着胸脯向他们保证道:“你们放心,只要有我在你们身边,我决不会让蛇伤到你们的。”

“真的?”杨大京像孩子一般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黯然的眼神也有了神,忙递给我一支烟道:“不过老弟,那人之死,我想应该说咬他那一口蛇的毒性很强。可以这样判定。按理说沙漠中的响尾蛇奇毒无比,好在咱们国家没有。响尾蛇所吐之毒,使人口眼青,并伴有持续低烧的症状,双眼产生幻视能看到。纸、金属钱币,妇女装饰、若干家庭用具和日用品,佛像之类的东西;在数量上,科兹洛夫收集的考古资料就装了1o个普特重的邮箱。一普特相当16公斤,也就是说,科兹洛夫第一次盗掘了16o公斤重的我国西夏文物。在科兹洛夫挖掘出的书籍中,有译自汉文典籍的西夏文《论语》、《孙子兵法》等;还有用西夏文编写的《文海》、《音同》等辞书。

在出土的画卷中,除了大量反映佛教内容的唐卡、版画外,还有一些是反映世俗生活和历史人物的绘画作品,如行旅图、舞乐图、相面图、四美人图等等。其中,四美人图尤为珍贵。画面绘有古代美女绿珠、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等四人画像。画面上还题有“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铭赞。这幅画是西夏时期由中原地区流传于黑水城的一幅宋代雕版画,距今已有8oo余年的历史。这批珍贵的出土遗物,当时就被运往俄国,成了俄国的收藏品。

自明朝初年黑城废弃后,已在沉寂的戈壁沙漠中沉睡了六百年,黑城废墟中保留下了三百多年间丰富的文化遗存。随着黑城西夏文献的重大现,外国学者才开始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党项和西夏两个国家,于是开展了以西夏文字与语言的研究活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对西夏文字的研究和西夏文文献的整理进入**。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展,西夏研究从语言文字扩展到西夏的历史、文化、考古、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等更加广泛的领域,并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国际性学科——西夏学。西夏文字是打开西夏文化宝库的钥匙,但遗憾的是,那把打开西夏文明的“金钥匙”却被科兹洛夫带到了俄国。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