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卡上校日子不好过,维尼也很替他惋惜。话说前两日卡上校的大军势如破竹那会儿,王师已然攻到乱党老巢班加西城下,那是何等的风光。听说那会乱党已经在清真寺里进行最后一次晚祷了。说白了就是交代完遗言,然后冲出寺去,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反正是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可不成想,乱党们穷途末路之际,突然局势逆转,不知是真主听到了他们的祈祷,还是上帝睡醒突然给力,奥德赛黎明来临,大天使加百列带着使徒们从天而降,可怜卡上校没看过EVA,不知道其中的厉害,手下女兵们也不是明日香和凌波丽,眼看着大热倒灶,悲催鸟。
维尼是个学者,凡事喜欢严谨的学术考据。就去查了一下,为什么要取这么个代号?原来是有讲究的。所谓奥德赛的黎明,典故出自希腊神话,希腊英雄远征特洛伊那段故事。再往细查,原来班加西这座城市的由来,也和希腊文明有关。话说利比亚按文化地缘来划分,其实分三块,西部叫的黎波里塔尼亚,东部叫昔兰尼加,南部叫费赞。
西部的黎波里塔尼亚由迦太基移民开辟,属于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文化圈,东部的昔兰尼加,则由希腊移民开创,属于希腊,马其顿,以及希腊裔埃及托勒密王朝文化圈,南部的费赞,那是撒哈拉边缘和黑非洲属于同质文化圈。
现在东部重镇班加西,名称词源是希属埃及托勒密王朝时的一位皇后Berenice,后来到了奥斯曼土耳其,由于语音翻译以讹传讹,结果变成突厥勇士BaniGhazi的音译,好比观音大士在阿三本土原是男儿身,到了中土大唐却变成了观音姐姐一样。
班加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中心,希腊时期,是自由城邦,罗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时代,是王朝下属自治领,到了近代意大利殖民时,在西部的黎波里,南部费赞绿洲都相继臣服之后,可班加西依然在抵抗,时代呼唤英雄,王者应时而出。赛努西家族以宗教,民族相号召,把抵抗军团结到黑底白星月的大旗之下。从1911到1945,家族三代,历经两次大战,终于带领族人获得最后胜利。
可是大国态度,改变了历史走向。按照历史沿革,联合国原本的计划是,按意大利殖民之前的文化地缘,历史区域划分,南部费赞各部落归到法属非洲,东部交给英国的盟友,赛努西家族,成立独立埃米尔国。至于西部原意大利人开拓的的黎波里,则仍交给意大利托管。
本来这么分,抛掉意大利殖民者强加的所谓大利比亚国家概念,一切回到历史轨道上去,皆大欢喜,可偏有人要捣乱。苏联人不同意。苏联非要西部的黎波里,各国又连番协商,最后的结果,干脆把原先的意大利利比亚总督区全盘升格成利比亚联合王国,统统交给班加西的赛努西家族。
别以为赛努西家族是占了大便宜,由一个单区公国变成了三区王国,实际上合并之后,困难更大,的黎波里基本盘是原意大利时期的伪军,殖民官僚势力,费赞是柏柏尔,黑人等部落武装,赛努西王朝接手这两块区域,就和让中央军去接收华北,东北这些战前就不是自己的地盘一样,完全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
为了折中,于是联邦制,一国两都,首都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之间,一年一轮换等等,无非是为了拉近东西部差距,各部慢慢磨合。可再怎么磨合,也得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西方只是做生意,建基地,经济上沾点便宜,但政治上还是盟友。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苏联是一直想搞他,战后在北非西亚,有个特色,凡是王朝,背后都是西方盟友,而凡是新建的共和国,那些总统们全是埃及纳赛尔的翻版,背后全是卢布。
赛努西王朝再怎么努力,最后还是没有逃过这劫,结果很明了,纳赛尔的小弟,卡上校造反成功。话说卡上校刚上来那会,只要西方肯承担盟友的道义责任,国王政府还是有机会的。可当时绥靖主义蔓延自由世界,而且美国金融业老板为了石油利益,愿意和保证低价出口石油的卡上校做新朋友,背弃了盟友,一切无可逆转。
卡上校是个什么样的人,大伙都知道,举个都熟悉的例子,69年上来,开头几年,清算前朝,站稳阵脚等等,73年开始搞绿色特殊时期,革委会上场,打出反官僚主义的旗帜,其实就是对一起打天下老兄弟们下手。连他在内,69年造反的12个核心骨干,除了一个千年老二,一个自降军衔,赋闲吃干饭的老总,一个情愿去沙漠搞军工芥子气的,一个蔫头耷脑,装病认怂的之外,其余七个,一个都没放过。这套技术流程从73年搞到86年,一元主神的地位奠定,清一色之后,开始收摊,又绿色改革计划了。
外交上也是技术流,各种口径随时变幻,70年代,纳赛尔死了之后,卡上校给自己定位是纳赛尔主义的接班人,狂骂埃及的萨达特是修正主义,标榜自己是阿拉伯的任我行。结果在阿盟被埃及老大哥给挤兑,又想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称霸,不想突尼斯这些小兄弟,背靠埃及,收了大量援助之后,反过头来也不买他的帐。马盟也混得不好,于是再退而求其次,在非洲当散财童子,花钱无数想当非盟的老大,最后还是不行。光是凯子外交还不算,80年代又搞炸弹外交,为了扬名立万,捞取反美荣誉,隔三差五就支助恐怖组织干一票,结果把美国惹毛了,海上炮艇被美军打沉,空中又遭轰炸,美军来袭,上校往地下掩体一猫,敌机一走,上校跳出来,指给百姓们看,帝国主义侵略被我击退了,然后在国内顺势加强控制,清洗政敌,一概都是外国特务云云。靠操作反美既转移国内不满,又捞到政治实惠。90年代,原先的老大俄国没了,开始韬光养晦,和中东,拉美,东亚那些同类兄弟走得更近。进入新世纪,老萨一完,怕轮到自己,又搞亲善外交,支持反恐,把自己包装成可以与美国合作的反恐先锋,借打击伊斯兰和更廉价的石油输出,换取华盛顿对他个人统治的背书。
要说卡上校统治,无非三大利器,一是油管子,靠着黑金,可以在西方国家广结善缘,凡是利比亚淫民的老朋友,卡上校的客人是有优惠的。例如石油开采,按公帐比率走流程,是2.5比7.5,即正规石油开采投资回报,外商拿25%,75%归利比亚国库,但如果是老朋友来,则是花帐2.5比3.5比4,国库入账25%,外商拿35%,其余40%由老朋友们洗好再合法转手到卡公子在境外各种基金会,慈善组织。老朋友们拿人手短,于是顺理成章也就变成上校在各国的强大院外游说集团,开新绥靖主义的滥觞。二是枪杆子,早年上校号称华约的编外小弟,总顾问是苏军,各军种顾问都是各家对口支援,匈牙利的陆军,捷克的空军,波兰的海军,保加利亚的防控通讯,东德的特种警察,后来又有北韩的飞弹,两伊的芥子气,据说还有天朝的铀环,重水,离心机什么的,古巴的训练营,以及从南部黑非洲找来的编外伊斯兰雇佣军团,近几年和美国打得火热,又是一水的美式装备。三是笔杆子,文宣是上校的长项,在家当着百姓骂西方封锁,出门当着西方骂恐怖主义,言下之意,离了我,百姓就会被洋鬼子欺负受穷,离了我,西方就少了个反恐盟友,反正谁都不能离了我云云。
在卡上校之下,被压迫最厉害的就是王国时的首都,后来的废都班加西了。利比亚这么好的基础,如此多的石油资源,在王国时期,班加西不逊于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这些北非名城,要按正常发展,利比亚人过得都该是现在的阿联酋,卡塔尔人一样富的流油的日子。
所谓不平则鸣,班加西自然成为火药桶,各派乱党云聚之地。之后无非就是各派源流,导火线引燃,人员构成,街头战术,文宣手段,维尼累了,这些枝节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