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说过,作为凉州张氏家族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也就这么一个男丁,张轨次子张茂没有子嗣),张骏一出生便是含着金钥匙的,生活自然是十分的富足。
请大家注意,以下情节完全虚构,提到的所有名词皆是有据可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下《中国饮食史》之类的书籍。这里就不标出页码了。
友情提醒,鉴于张骏同志的个人作风问题是在有些难以启齿,而且和曹阿瞒同志有着相同的爱好,所以这里不谈风月,希望看采花的同学可以忽视。
好了,作为一个人,一天之中当然是要通过吃饭来吸收营养,张骏不是什么辟谷的道士,也不是喜欢喝茶的胡人和尚(关于佛教和茶文化的关系,大家有兴趣自己研究),吃饭当然要吃,但是吃什么?
张骏某一日醒来,便是觉得肚子中空空如野,饥饿难耐,一般这种情况下,家中餐桌上怎么也得摆上些吃食,粉蒸糕,酒酿圆子,定胜糕。
好了,打住,张骏生活在西北,有没有铁路,吃不到东北大米,也没有什么糯米可以用,自然以小麦为主,简单点,来点馒头加鸡蛋。
对不起,没有。
什么没有,馒头,就是面粉做的,白白的,圆圆的,经常吃的那种。
张骏同志犯了个错误,馒头当时不叫馒头,而是蒸饼,什么蒸饼?那饼叫什么?
我们现在街上一元人民币可以买两个的那种带着芝麻的饼,当时有一个十分时尚的名字,叫做胡饼,带着汤水一起煮,加点羊肉就成羊肉泡馍的叫汤饼,要是饼里面有馅,就更有讲究了,和面时候加上牛羊乳,就是加牛奶或者羊奶的,叫做乳饼。如果和面时候加点油(动物油,植物的不算),然后再来点蜜(注意,白糖这种会导致人长胖的邪恶的食物,要到宋代才出现,所以张骏同学至少不用担心蛀牙问题)调和,那就是髓饼。
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没事不要乱穿越,否则到了饭店都有可能叫不到自己想要吃的东西。
当然,作为锦衣玉食的富二代,张骏同学有一个寻常百姓家不能比的优势,就是他可以一天吃三顿饭,或者说,他想吃几顿吃几顿。
一天三顿饭还是贵族才能享受到的?(张骏一出生就是西平郡公,兼任护羌校尉,所以必然是贵族中的战斗机)那是当然,那个时候寻常人家一天就两顿饭,上午7点到9点一顿,叫朝食,下午3点到5点,哺食。其余时间,对不起,粮食很珍贵,少吃一点是一点,没事就躺着,节省体力。
吃完早饭,张骏同学觉得有点无聊,没问题,自然有随从陪着富二代同志玩,当然,张骏没有马六,也玩不了欺实马,从小接受正统教育,也不干那种校园飙车撞死女学生的事情,家旁边就是讲武场,干嘛的?当然是练武的地方。
张骏同学当然不蹲马步,上来先热身,当然是骑着马的,坐下的马也有讲究,河套地区自古就出产精良战马,北面的鲜卑人,东面的匈奴人,还有西域,都是有好马,加上后来从东北移民西北的吐谷浑人弄出了个波斯马加上本地马混血的青海骢,更是名马开会,齐聚一堂。
好了,热身完毕,下面就是正事了,骑马射箭,作为有着保家卫国光荣传统的张家的第三代的唯一传人,张骏不会骑马射箭是绝对不行的,周礼明确规定射箭是每个人男人必须会的技能,不会就会被人鄙视死(这个……)张骏当然也得弓马娴熟,作为中国传统武人的形象,可以不会舞刀,可以不会使枪,但是如果连弓箭都不会用,那基本就可以归入文官的序列了(不要以为这是荣誉,宋代之前华夏尚武之风甚烈)。
由于受到了匈奴蛮子的强烈刺激(具体事宜可以参见石勒全歼东海王主力那一幕,不好意思还没讲到),骑在马上飞驰如风的骑射手射出致命的箭矢,然后纵马远遁,就是不和你玩近战肉搏,追不上我,就是追不上我,这下可坑苦了晋朝骑兵,重骑兵追不上,轻骑兵追上了打不过,这仗没法打。
好了,射箭同时要高喊几句口号,什么光复中原,还我河山,打回老家去(宜阳在匈奴人手里,不知道张骏的籍贯该怎么写了)等等,不过口号是口号,射完了箭,人也是累了,到了午饭时间。
午饭当然比起早饭要丰盛许多,张骏同学可以慢慢享用,先来块蔓菁(大头菜)润润嗓子,蔓菁的根部经过蒸煮之后,放入口中咀嚼,味美甘甜。随即是重头戏,奥肉新鲜出炉,精选的猪的肋下五花肉,小火精心熬制,然后撒上盐,豉,等作料再大火煎煮,权当重头戏了(五胡时代中国养猪业急剧萎缩,猪肉价格一飞冲天,但是牛羊肉的价格却是便宜了下来)。
真正的好戏在后面,只见奴仆小心翼翼的端上一张薄饼,张骏同学不待热气散尽便是大张一口咬下去,竟然是韭菜馅儿的!
这里插播,社会主义好,冬季也有反季节蔬菜丰富大家的菜篮子,但是在五胡时代,反季节基本是不可能的,张骏同学要是春天里吃到这个韭菜盒子,那倒是**体验生活,感受民间疾苦了,但是若是冬季吃到,那绝对是奢侈的行为。
凉州地处西北,饮食风格也是受到各民族影响,最重的便是久居于此的羌人,羌人最喜欢放羊,自然羊肉多了许多,但是到了冬季没有蔬菜解下油腻怎么办。
很简单,老祖宗也是懂得生活的,弄个房间,用炭火保持温度,然后精心栽培韭菜,为什么是韭菜不是别的蔬菜,还是因为这种菜长的快,换成晚熟种类,这个取暖费也是付不起的。
当然这个方法不是张骏发明的,当年石崇同志富可敌国(砸珊瑚那位),家里冬季吃这个韭菜盒子,也得掺着麦苗吃(没那么多韭菜),所以,可以想象到这个小小的韭菜盒子背后的珍贵之处了。
当然,张骏同学大可以选取别的吃食,比如炙,就是烧烤,烧烤牛羊肉,张骏同学那会儿一没孜然(关于香料的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参考一下达伽马同志航海缘由),二没辣椒(宋代传入),做出来的味道自然不如现在,因此省略不提。
好吃的当然要有美酒做伴,张骏可以选择许多新的花样,拜匈奴等马背上的民族所赐,马**酒开始流行起来,入口甘甜,杏香四溢,若是喝不惯,也可以选一下西域或者凉州本土出产的葡萄酒,总之,花样百出。
酒足饭饱,自然要有饭后点心,只看见侍者端上来几个桃子,一个巨大无比,要两手才能握住,一个稍小些,一手便可以握住,大的是王母桃,据说是昆仑上出产的,小的,自然是凉州自产自销的木桃,张定摆摆手,今天胃口不好,来点苹果。
对不起,没有,当时苹果的主产地在山东,那是石勒先生的地盘,而且当时的苹果类似于现在的沙果,小而涩,大家都不喜欢,最受欢迎的是。
侍者有些委屈,木桃也是桃啊,当年您爷爷的老领导晋惠帝没饭吃,也是拿这个充饥的,不过既然时代进步了,当然要精益求精,来点有特色的。
随即侍者端上一个巨大的梨,说巨大实在是贬低人家了,这一个梨有十几斤重,传说中的含消梨,水分贼多,养生贼好,张定咬了一口,好是好,就是不甜,水分太多,但是念在是好不容易从东面进贡来的,还是忍忍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