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6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22

() 关于洛阳城下的这场战斗,可能会有争议,比如有些观点认为经过应该是,凉州卫队出城迎战,随后王弥大军箭如雨下,箭矢用尽,而重甲厚盔的凉州士兵并无重创,因此,轻骑兵发起自杀性冲锋,奔着重步兵而去,随后的场景,大家可以回忆下勇敢的心里面,鲁莽的英格兰骑士冲锋的场景。

笔者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晋书并无详细记载此事,而在资治通鉴中,提到的是一百人的突击队,大破敌军。

由于魏晋史的资料并不是很多(笔者搜集资料能力也是有限),因此,我想说说看我的分析方法。

1,俄而王弥寇洛阳,轨遣北宫纯、张纂、马鲂、阴浚等率州军击破之,又败刘聪于河东,京师歌之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

这是晋书记载,注意歌谣所唱,凉州大马,自是京师百姓对于凉州骑兵印象深刻,而如果在洛阳破敌的是依靠步卒,而破刘聪是在河东,那么这首歌谣是在无法解释。

2,轨遣将军张斐、北宫纯、郭敷等率精骑五千来卫京都。

这是洛阳陷落前凉州增援京师的记载,当然,这五千精骑不可能全是甲骑具装,但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骑兵在护卫城市时候的重要性,否则,也是应该多增派步兵而来(守城战,重步兵比重骑兵更有用处)。

关于重骑兵的可怕战斗力,后来的事件更能说明,比如契胡铁骑打破葛荣乱军,可怕的白袍骑兵,但是,这里笔者想要说说为何重骑兵会在中国没落。

首先要明确,中国的重骑兵和西方的骑士其实并不一样,西方骑士装备自备,粮食自给,打仗分战利品,和国王或者君上只是合作关系。这种权利的分治,其实也是西方近代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中国或者东方国家,重骑兵都是国家征召,从小训练,装备国家配给,发给粮饷,战利品统一归国家,属于绝对服从,这样,中国就没有骑士这个阶层,而只有重骑兵这个兵种(骑士并不仅仅是一个兵种)。

而重骑兵在中国的消亡,许多观点认为是其本身的灵活性差,无法适应中国的军事作战方式。

在这里,想要说说士族这个阶层的衰落,从魏晋开始,士族门阀的兴盛,到了科举开始之后以庶出地主为代表的新兴官僚的兴起,其实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悄然的改变,从另一方面反应,就是中央权力对于地方的扩张,和地方自知道额削弱,前文说过,庞大的地域使得统治缺乏技术支持,因此往往是放权于地方大员,比如罗马的总督,魏晋的刺史,军,政,民,财等权一起集中于一个人,方便于战争,或者救灾等事务。

而魏晋时代,中央权力的衰微,和士族势力的强大,为甲骑具装提供了条件,这个时期的战争,开始有像春秋时代的贵族战争的模式演变的趋势,构成双方军队精锐和核心的,是出身门第的士族子弟,重骑兵高昂的开支,使得平民和自耕农阶层无法负担,春秋亦然,昂贵的战车费用,也不是一般人家担负的起的,而且,国家衰微的另一方面,是无力提供军队充足的保障,起兵征战之人,只能自备粮草,因此,细节上,开始有些类似于后期的欧洲中世纪。

但是,隋唐的统一,随即的大一统,国力的迅速恢复,也使得中央的权威迅速重建,同时科举之后,门阀士族衰落,培育中国骑士的土壤不复存在。而到了宋之后,文武分制,武人地位的快速下降,更是使得这种职业军人开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