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几年的发展,凉州的家底此时也比张轨刚到任时候充实了很多,这一次临危受命的是?瑗,张轨给了他两万人马,讨平叛乱的韩校尉。
当然,先礼后兵的道理张州长还是懂的,大军出发前,先给韩稚写了封信,先是陈述了一下目前的国内外动荡的局势,以及身为地方大员,该做之事(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回顾了这几年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韩校尉这种外敌尚在就开始窝里斗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然后笔锋一转,说明目前自己兵强马壮(武旅三万),要韩校尉认清形势,不要和政府为敌。
大体来说,劝降都必须有强大的武力基础作保证,先是申明大义,把公理抓在自己手里,然后说请形势,最后晓以利害,让对方知难而退。
在信的最后,张州长也人性化的给韩校尉指了条出路,只要投降,既往不咎(当然是张州长这边),以后还能一起为国效忠。
也许是张州长之前的声威太大了,荡平盗贼,扫荡鲜卑,还敢和巅峰时期的河间王对着干,韩校尉估摸了下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一看信,二话没说就投降了,?瑗带着两万人马权当公费出游一番,到秦州边上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不战而屈人之,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当时河间王同志已经失势,代替他镇守西北的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听说了这件事也很高兴,将张轨老领导惠帝司马衷赐予自己的佩剑送给张轨,并赋予他征伐陇西地区的权力。
整个一部西晋史,各个王爷们走马观花式的上台又下台,由于他们和凉州关系不大,所以本文并不涉及,但是这位司马模同志很值得一说,因为他很有名。
一般来说,魏晋时期是一个门阀掌握社会的时代,因此,提到某某人,一般得提到他父亲是谁,但是这位司马模同志得反过来,因为他的儿子,很有名。而且决定凉州未来走向的几个节点上,他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司马模的儿子司马保,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出众,或者品德高尚,而是这位仁兄是在是太胖了,而且好吃嗜睡,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当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晋愍帝司马业被俘虏杀害之后,司马保同志自己在陇西地区称帝,但是手没有琅琊王快,结果当了第二,不被人承认。由于这件事,还差点引起内乱,最后也是被自己的部下杀死。
不过这些后来发生的事张州长还不知道,东海王上台之后,风雨飘摇的晋王朝竟然显现出一丝回光返照的景象,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晋惠帝,东返洛阳,各地造反的王爷此时也是死的死,跑的跑,国家经过如此战乱,也是再也没有力气打下去了,各地开始招募流民,恢复农垦,似乎有了一丝复兴的迹象。
手持天子剑,专断征伐西北各地大权的张轨,此时也是雄心万丈,经过这五年的发展,凉州此时终于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州学开办起来,一批一批的学生毕业之后充实到凉州的地方官员队伍和军队之中,通往西域的商道重新联系了起来,往来商贾带来大量的财富,最重要的是,凉州内部对于张轨充满了信心,而自己的政绩,也是得到了上级的认可,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但是太平日子总有人不安分,已经在并州地区发展壮大的刘氏父子开始频繁的南下攻伐,劫掠人口,财富,东北面的鲜卑人也是不太安分,而最关键的是,光熙元年(306)末,已经不知道是被多少次绑架过的晋惠帝,司马衷终于走到了自己的人生尽头。
司马衷如果出生于太平盛世,以他的能力,虽然开拓不成,但是做个守成之君也是尚可,而嫌他碍事的东海王,已经迫不及待的把毒酒送到了这位末代皇帝的身边,他的死,也如同最后一缕残阳,带走了西晋身上最后的国运,司马家族成员们为了私利而肆意的杀伐,也终于将潜藏着的恶魔释放了出来,很快,帝国的东方,就重新陷入战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