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骗得总统大权后,即积极扩编北洋军,由清朝末年的新军九个师十一万人,巡防营旧军四万人,扩大为新式6军十二个师另十六个混成旅,约计二十二万人.当时袁控制了除云南、贵州、广西和新疆在外的所有省区,并准备时机成熟时,以武力消灭革命势力。
特别是在袁世凯大肆扩编北洋军,准备用武力消灭革命势力之时,担任南京留守的黄兴竟大刀阔斧地遣散各省的民军。东南四省在辛亥革命时成立的二十排开摆放着好几种不同款的新式枪支,当然,这种新只是对别人而言的。徐天宝一眼就可以认出最左面的是斯登式冲锋枪、接着是刘易斯轻机枪、最后是一支和春田19o3外形差不多的步枪,只是弹夹部分有些不同。
一个年近4o的军官走到徐天宝和两位夫人面前,啪的敬了一个军礼,“卑职刘庆恩,见过天帅和两位夫人。”
徐天宝此时也是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尹锐志和尹维俊姐妹也是一身军装,显得英姿飒爽。三人往那里一站,端得是英雄配美人。
随后,一个洋人军官也走了过来,向徐天宝与夫人敬礼,此人便是刘易斯轻机枪的明人,美国6军少校刘易斯。不过,现在是振华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刘易斯自动武器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开始试枪吧!”徐天宝笑了笑
“让我来~!”尹维俊一把抓起离自己最近的斯登式冲锋枪,“咦,这枪模样真乖,枪管是圆的、枪身也是圆的,怎么都是圆的?”尹维俊忍俊不禁
“你管它什么模样,枪好就行!”徐天宝在尹维俊的屁股上狠狠地捏了一把
尹维俊端平了枪,哒哒哒哒哒哒射了一梭子,觉得不过瘾,又打了四个弹夹方才罢手。刘庆恩在一旁笑道:“这枪造起来十分简便,而且打得是手枪子弹,也废不了多少弹药,但是若与人近身交火,那是十分犀利。”
尹锐志不甘示弱,她用脚背一钩,便将地上的那支步枪钩到了手中,“我看这枪和军中所用并无不同,为何说是新的呢?”
刘庆恩笑着拿出一个八子弹装的钢制漏弹夹,递给尹维俊,“夫人一试便知!”
尹维俊接过弹夹,很熟练的一甩枪,将子弹压入膛内,然后瞄准靶子抬起来就是一枪。
吧唧够
尹维俊正要习惯性地放下枪,去拉枪栓时,刘庆恩赶紧喊道:“夫人莫停,继续扣动扳机即可!”
尹维俊一怔,半信半疑地继续扣动了扳机
吧唧够
有一颗6.25毫米口径的子弹呼啸而出
“咦?”尹维俊新奇不已,一口气把枪内的八颗子弹全部打完了
刘庆恩这才说道:“这下,夫人知道这枪新在何处了吧?”
尹维俊抱着这支步枪爱不释手
刘庆恩又对着徐天宝敬了一个礼,“卑职信不辱命,按照图纸造出了自装枪~哦不对,应该是半自动步枪。各项指标经过测试全部合格~”
这时,刘易斯等的有些急了,他说道:“长官,是不是该试试我的机枪了?”
%%%%%%
徐天宝这里试枪正酣,那边唐绍仪又送上了一份最近的东北与沙俄谈判的纪要:
一、俄国撤退中东路沿线驻军,治安交由中国铁路巡警负责;
二、鉴于哈尔滨的特殊地位,允许俄国驻兵保护,人数以不过,再盖上总统的大印,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你和芝泉副署后提交国会正式通过吧……”
“好!”6征祥将文件往腋下一夹,就快步走出了暖阁。
袁世凯看着眼前的东北地图,有些无奈地用毛笔在“奉天”二字上画了一个圈。
1913年4月1日,中俄正式签署了《中俄沈阳条约》,这份条约使得中国收复了中东铁路大部分的权力。虽然内容只涉及了一条铁路,但是却令国人异常兴奋。毕竟晚清以降,屡战屡败,签下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次中**队不但打败了洋人,还签署了一份对中方有利的条约,一扫晚清以来颓风。国人好比久旱逢甘霖,纷纷上街庆祝。
和中国人庆祝胜利向映照的,是各国观察员和情报人员不断往国内的各种信息。沙俄方面非常肯定地认为,东北军肯定得到了德国的军事援助,否则不可能拥有飞机、飞艇、大口径火炮甚至铁甲战车这样的新式装备的。沙俄的报纸甚至宣称德军直接从青岛调兵,参与这次战争。
德国报纸争锋相对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副漫画,一个德国人身穿中国清朝时的衣服,旁边配字:我象中国人嘛?。在他身后,则是遍体鳞伤的俄国人在向英法哭诉。总之,此类挖苦俄国人的漫画还有很多版本。
德国驻沈阳参赞赛博特恩得意洋洋地向威廉二世汇报中说道,这支中**队身上有着深深的德国烙印,他们在编程、训练、后勤补给等许多方面几乎就是直接复制德军的。虽然他们打败的是十万俄国二流部队,但是这比起中国人以往任何一次战绩,都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领徐天宝对德国十分有好感,只要德国下更大的力气,完全可以把他变成德国最忠实的东方盟友。如果他能成为整个中国的统治者,那么当德国和英国交战时,这位盟友可以出兵印度,在英国佬的屁股上狠狠地踹一脚。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