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名门闺秀
作者:从容飞燕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54

190年十月底,高顺军绕过张济叔侄重兵防守的华阴,奔袭陕县,樊稠招架不住,弃城而逃。

11月2日,张绣率数千骑兵攻打陕县,高顺以数十骑牵制该敌,亲领700人围魏救赵,攻陷华阴,张济被俘,后释放――乃攻心战术也。

11月6日,气急败坏的二张引一半人扼住陕县,另一半直奔华阴。高顺一边领人死守城池,一边分兵奇袭距长安仅200里的南田,二张正要破城,蒋绣大军突然杀将过来。西凉兵连日来疲于奔命,哪里抵挡得住精锐之师?张军大败,余者鸟散。

至11月中旬,全军连陷大谷,临晋,南乡,咸阳,穰县,商县数城,缴获物资无算,各地勇壮接踵相投。

12月上旬,蒋绣挥师西进,突破长安城外数道形同虚设的防线,兵临城下。此时,曹操,孙坚,刘备三枝军也前来会师。由于此三人没能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导致在进军时遭到董?,牛辅等顽强抵抗,虽然最后夺关斩将,但减员严重。至会师之日止,蒋绣用兵12000,曹操有军5000余,孙坚7000余,刘大耳更可怜---兵已不足五百,只得依附于曹操。

曹刘孙三军加起来方大致等于蒋绣的兵力。

长安城中,董卓仅剩下了张济,李儒,樊稠等数名心腹将官,甲士不满万,人心惶惶,兵不思战。有不少官员见大祸临头,纷纷越墙逃跑,至有摔死者。

在讨董战争中,蒋绣及麾下一批人立下了旷世奇勋,无人可比。况且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一路诸侯敢于与其争功。{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嘁,那董卓,冢中枯骨!早晚拿来点了天灯!

似乎,蒋绣成为中兴名臣,奉天子以令天下已成咫尺之遥。。。

还有谁能阻止他!?

他甚至觉得这样的胜利来得实在太容易了.

夜,长安城中某府。

一位发髻盘束,身材勾曲,着装鲜艳轻盈,宛如惊鸿掠空,翩翩起舞的女子,双手搭于腹侧,面容略显忧愁,轻步缓行,穿过府中的花园,向书房走去――无论从外表装饰还是举止气质都透露出一股淡雅的才气。

如果你把它当成四大美女中的某某,那就错了。她的容貌第一眼看上去确实远不比闭月羞花的地步。然细细端详,一位恬静的冰美人就映入眼帘。再用心品味,简直倾国倾城,什么沉鱼落雁诸词在她面前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她柳眉颦蹙的模样,让男子观之无不心碎。

除了蔡琰蔡文姬,还有哪个女人是如此才貌双全啊!

蔡琰走到书房,小心翼翼地点亮火烛,从书藏万卷的书阁中取出一册竹简,坐于案前,抄录起来。

她是朝中大儒蔡邕的女儿,自然精通笔墨,可今晚写着写着手却莫名其妙有些发抖,平时一手清秀字体也走了样。

她是标准的名门闺秀,深居简出。可惜生逢乱世,自己的父亲又是天下众矢之的董相国的幕僚,因此或多或少地知晓一些天下事。。。

早就听说了...那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将军...早在几月前化雄兵败汜水时,长安城就互里传说.几个姐妹们也在她面前吹牛:大英雄白袍银甲,意气风发地手执长枪,好不威风!据说那张英俊的脸庞能让女人看一眼就流鼻血...

这个年纪,正是情窦初开时,蔡琰不能不被外界传说的美男子所迷,可是与其他天真无邪的姐妹相比,她又不能不多一些顾虑和不安------因为那位少年将军的矛头直指董卓,作为“董相国”亲信的女儿,作为接受了儒家正规教育的孝子,她能不为父亲感到担忧吗?

不知不觉,一位秉烛夜行的老者已经蹒跚慢步到她的身后,机敏的文姬察觉到背后隐隐有人,张皇地回过头来,尖叫一声,吓了一大跳,手执的笔也打落在书简上.

"琰儿,是老父."

一声温和的熟悉叫唤,使得蔡琰镇静下来,急忙起坐:“琰儿见过父亲大人。”

蔡邕点头示意道:“文姬,这么晚了还没睡。”

“噢。劳父亲大人关怀,几日前您不是让我抄录经书吗?琰儿不敢误事,特此前来。”

蔡邕沉默一阵,走到案前,眼睛一掠。立即皱起了眉头:“文姬,你平日书写挺不错,我才让你摘抄。然今日之字的确让我有些失望。”

蔡琰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声音小得几乎连自己也听不到:“琰儿并非敷衍了事。。。只是最近听到城里有些谣言。。。”

“是什么谣言啊?”

文姬的喉咙蠕动了一下,轻声道:“听说联军已经打到长安城下了?”

蔡邕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冷冷道:“没错。”

“长安城里的士兵不多了,是吗?”

“是。”

“董卓的主力军已经被马腾军牵制住了?”

“。。。”(默认)

文姬听到这些意料之中的回答后,不禁急道:“父亲!长安城朝不保夕了!董卓不日就要灭亡,我们还是赶紧离开这吧!”

“文姬!”蔡邕怒道,“你一个女孩子,知道什么社稷大事!岂不闻‘人无信则不立’?若不是董相国看得起咱们,蔡家至今还不知流落何处!况且董相国尚有精兵数万,又岂是说败就败!?你要走便走,老夫一人留罢!”

“可。。。”蔡琰知道父亲的性格,感觉咽喉处被无形的力量卡住了,待其怒气稍平,一声不吭地回到案旁,继续动起笔来。

蔡邕在她身边沉吟一阵,正要离去,无意间目光停留在了那卷书简上,这一看不要紧,刚见到书题,就被吓了个魂不附体,脸就像变戏法般“刷”地惨白。很快汗流浃背,手骨暴起,颤抖不已,食指缓缓指向书简:“琰。。。琰儿你。。。抄录的是什么书!?”

“嗯!?”蔡琰回过头来,“这是后汉光武帝所作的《春秋谶》啊。”

“快。。。快把抄录的和原书一并烧掉!!”蔡邕简直惊恐到了极点,眼睛变得狰狞,差点跌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