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作者:月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46

同光连忙上前,问道,“发生什么事?”

那名弟子道,“沧州城告急,鞑子数万大军围攻城外!”

众人登时大皱眉头,同光接过信函,递给孟凡,孟凡却摆了摆手,“大师先看。”

同光心知战事紧急,不再多说,当下拆开信封,仔细看了起来,但脸色却越来越凝重,看过之后,当下告知群雄,说沧州城是东北入关门户,若被突厥攻破,那可大大不妙,当需尽快赶去救援,群雄了解之后,不禁愤慨,纷纷大骂,“蛮子兵果然狡猾,竟绕了那么远去攻打沧州,可恨的紧。”“不错,我们这就动身。”

孟凡和同光禅师商量一下,便再不耽搁,连夜率领中原群雄取道北上,行不数日,将到邯郸,听见路人纷纷传言,说突厥三路大军一齐夹攻京城,汉胡两方已在京都城下交战数次,孟凡奇道,“李大哥说沧州城外有十几万敌军,怎地又冒出三军去攻打长安了?难不成突厥军兵竟有百万之多么?”

花间客哈哈大笑,“好笑,好笑,把整个草原上所有的活人牛羊加在一起尚且有没有这个数也还难说,莫非那蛮子小首领把那些老娘婆、小寡妇和羊羔牛犊都抓来打仗了不成。”

其余人闻言也觉不大可能,纷纷笑了起来。

同光禅师寿眉低垂,突然说道,“不好,莫要中了对方的诡计。”

花间客点点头,笑道,“老禅师安心,我也料到鞑子那是虚张声势而已。”

初夏哼了一声,道,“可究竟哪边是真,哪边是假,你倒也料定一下吧。”

同光禅师点头道,“女檀越说的是。孟施主,料敌先机,万万不可轻率啊。”

孟凡皱眉道,“长安是京畿要地,城外群山环绕,又有长城阻隔,地势极为险要,轻易攻到城下哪有那般简单,何况我们刚刚离开洛阳不久,那里距离京城为近,我们尚且没听到这回事情,反而到了这里却传言纷起,阿史那元山素来喜好故弄玄虚,这次八成又是他的诡计。”

同光禅师道,“施主的分析不无道理,但这个局,我们赌不起。”

孟凡一凛,‘不错,倘若长安沦陷,即便我们守得住沧州,也没了意义。’当下问道,“大师的意思是?”

同光想了想道,“不如我们一分为二,孟施主和拂尘道长继续赶往沧州救援,老衲连同天赐道长赶返长安探个究竟,若长安无事,我们再快马赶去沧州。”

孟凡见群雄皆是赞同,便道,“就这么办。”话音放落,只听身后马蹄声响,一骑飞奔而来,众人见马上之人似是信使模样,便没在意,纷纷避道让开,欲让其先过,那人来势快极,到了众人面前便翻身下马,兀自气喘吁吁,群雄不明其意,又见那人匀平呼吸,看了一圈,抱拳问道,“不知各位中可有人是孟凡孟公子?”

孟凡皱了皱眉,驾马上前,说道,“在下便是,不知小哥找在下什么事?”

群雄怕此人来意不善,将其围住,纷纷暗忖,‘只要他一妄动,立时让他命丧当场。’

那人喜道,“孟公子,公主殿下得知各位正欲北上,特让我来寻你去解救长安。”

孟凡心中又惊又疑,问道,“长安果真被突厥围住了么?”

那人道,“不错,鞑子大军现在齐集长安城下,我绕了好大的圈子才出了城。”

孟凡又问,“你说公主派你来找我,却不知是哪位公主?她怎地知道我要北上。”

那人疑道,“自然是飞凤公主。公主殿下让我来找你,怎地你却不知?”

孟凡看向上官依依,见她正疑惑的看着自己,便道,“八成是郭大哥认识那飞凤公主。我可从来没见过她。”

上官依依闻言便撇过头去,不再看他。

泰山双虎周常兴问道,“你说公主叫你来的,那么可有书函?”

那人急道,“公主说此事关系重大,只传口讯。公主冒着天大风险派我前来知会,你们怎能不信?”

孟凡道,“小哥莫怪,现下两国交战,我们也是只怕万一。”

那人点点头,从怀中拿出一面黄铜令牌,道,“我是大明宫守门侍卫,有腰牌为证。”

天赐道长接过来看了看,朝孟凡道,“确是真的。”

孟凡对同光禅师道,“大师,你觉得如何?”

同光道,“我原也怀疑沧州之事是个圈套,眼下看来确是如此。”

孟凡心道,“看来此事不假。”又对群雄说道,“突厥围攻长安,我们须得尽快赶去,若那里被敌军齐围,沧州之事便是虚招。”

众人大多知道飞凤公主所做的善事,都认同孟凡的提议,花间客笑道,“蛮子小首领看来也颇懂兵法。懂得指桑骂槐。”

初夏扑哧笑道,“却不知指桑骂槐是哪家的兵法?”

孟凡道,“辛苦小哥了,我们这便动身折返京城。你也与我们一起吧。”

那人道,“我要尽快回去禀明公主。预祝各位此行顺利,早日解围京都。”

孟凡道,“你出城本已不易,怎么还能进去?”

那人苦道,“得蒙公子担忧,但公主殿下如此信任于我,将这救国救民的大事托付给了我,我又怎能胆小怕事?说不得总要闯一闯,好叫公主安心。”

群雄见他语气凛然,钦佩之意大生,纷纷抱拳恭送。

那人回了礼,便又翻身上马,折而复返,远远的去了。

群雄叹道,“看来朝廷里面也不是人人昏庸,贪生怕死。”

孟凡道,“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动身。”

一行人又回马西行,经过洛阳也不进城,一路快马争取时间,路上见到大批大批的百姓向南逃难,便知事情是真,心下多生不忍,近得长安,见百里内荒无人烟,遗屋处处,更是大生愤慨,天赐道长、拂尘道长等辈,原本都是不理世事的高人,但国家存亡关系重大,他们见如此民不聊生的景象,也皱眉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