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艰难的求助之路
开始我是在生产队找张会计写个证明,大队盖章,去公社申请补助。公社说他们没有担负社会救助的职能,这事归县民政办管,你到县里去吧。于是我当场又对县里民政办打报告,请公社盖章证明。公社很痛快就盖了。这事拖不得,越拖你就会越没有斗志。要趁热打铁。当天我从公社乘11点多的船去了县里。
下午我到了县民政办。没想到民政办兜头一瓢冷水。他们说不能补助,救灾是对公不对私的,要公家来办,可你这算什么灾!比你这严重得多的都批不了。我一下子傻在那里,半天讲不出话来。他看我这样,连忙走开。
可是过了不久他又转回来,手里拿张表,说:这样吧,你填张表,我们给你批一点布票棉絮票。我喜出望外,那时买铺盖不光是钱的问题,棉絮,被面、床单、蚊帐都要票证。即使家里有钱一时要把垫的盖的办全也很困难。所以这确实解决了大问题。我赶紧把表填了,交给他。他指着后面一栏基层意见,要大队、公社盖章。我一听,头又大了。我说我今天从队里到公社,从公社到县里,连走路带坐船,跑了80多里,现在中饭都没吃。又要我从头一个一个盖章,我怎么受得了?
我碰到的是个好人。经他请示上级,同意将我前面交的生产队、公社的报告附在现在填的报表一起,让主任签字把报表批了。但他们不是按人头救助,而是把我们当成一个家庭,我填的报表就是以户的名义填的,不可能以个人的名义一个一个报。
民政办同意给我们若干布票,若干床棉絮票。这对于一个五口之家也许够了。可对于五个单身汉那就是僧多粥少,这就造成了分配问题。后来我不跟任何人商量,独断专行处理了,得罪了人。这当然是我做得不妥。这是后话。
县里的救助是只批报告不给实物,指标都下到公社,布票还要回到公社去领,棉絮票要去供销社领。这衙门办事就是讲规矩一板一眼,你不服不行。我还得去趟牛鼻滩。
实话实说,这些事按道理是应该大家一起办的,现在我一个人全操办了,自以为劳苦功高。造成了我后来对八口之家的强烈不满。现在想来已是悔之晚矣。如果我当时耐心劝说受灾的另外四个人跟我一起申办救助,就不至于我独自一人以逞能始,以怨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