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吴氏
作者:匈奴的公主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55

第二百章吴氏

赵云的病堪堪将好,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停下来,因了军中还有些事情,有时不能在府里,便时常让他的亲兵林年来支应。林年虽性子火爆做事大大咧咧,可对他这位将军照顾得却也十分周到,我自然放了心。

一日在大殿议事完毕,刘备单独将我留下,让我去后殿的静心斋等他。静心斋其实就是他的书房,这里比原来府邸的书房大了不少,外间很敞亮,是会客所在,西间里有几个镂空的架子,架子上放满了书籍;一张精雕细琢的案几,上面也堆着各种本章与书信之类,便是刘备平时办公的地方;东间是暖阁。

我正琢磨今天刘备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他已换了一身便服从门外进来。

“子龙可曾好些?”他边进西间的书房边问我。

“承蒙主公惦念,子龙他已好了大半,不几日便可重返军营!”

刘备将手一摆,笑道:“不急,不急,子龙这胃疾怕是夙夜劳顿、饮食无常所起。孤与他相交二十余载,深知子龙秉性,外表温和柔顺,内心实则倔强刚强无比,若要他离开军营一刻便如剜心般难受,而今日他之病情尚需将养,梦烟回去好言安抚,莫要心急,军中所辖之事暂由常德代理便是。”

我深深一礼,规规矩矩道:“多谢主公在百忙之中尚且惦念臣下,主公之言待回府之后尽数转告于子龙!”

不知为何刘备忽以一种奇怪而陌生的眼光瞪着我,我心下顿时一紧,难道自己说错了话或者是短了什么礼数?

正胡乱猜想,只听刘备浅浅一声叹息,仿佛自言自语,“称孤道寡人皆神往,却有几人能知其中之寂寥?”

我又是一愣,还未回过神,刘备已然拉了我的手,叹道:“梦烟啊,你随刘备久矣,于公你乃近臣、重臣,于私你是弟媳、小姨,怎也就因了一个孤字,与备疏远起来?”

他的面容依旧宽厚和善,而熟悉的眼睛里却多了一份陌生的孤寂,我心中不由一颤,或许是真的,因了他现在高高在上的王位,人们出于天生对高位者的敬畏,以往的近臣似乎都在疏远他,尽管连自己都意识不到这种悄然变化的感情;像我这样一个一向都口无遮拦的人,不知何时在他面前都变得谨小慎微起来。现在的刘备已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寂寞!

我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自己此刻的情感,只觉得有丝丝难言的酸楚,这或许叫做同情。不知该如何应答,我只微微低了头。

“若手足间有了芥蒂,多年与子同袍之情付之东流,备纵要这万里河山又有何用?”他决绝的语气发自肺腑,让我一激灵。

“主公不可这么想……”,下意识地我喊了一声,随即马上后悔自己的后续语言无力,什么要匡扶汉室、使百姓安居乐业等等之类的话,我都说不出来了,只剩下呆呆望着他发愣。刘备看我的目光带着些许复杂。

许久,他终于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兀自叹了口气,又自嘲似地摇摇头,遂道:“备有一事难决,请弟媳为之一谋!”

“主公请讲!”嘴里虽然是很正常的语气,可我心中却不禁纳闷不已,刘备绝少称我为弟媳,印象中也只有那么玩笑的两次,今天这一本正经的倒觉得有些别扭和奇怪。

他也不看我的表情,从案几上一堆本章的下面抽出一副绢画,递到我手里。画中是位衣袂飘飘的女子,清丽的姿态,优雅的身形,配上绝色的容颜,不禁让人心神荡漾,于此同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慢慢升腾!

“主公,这是……”禁不住疑惑,我开口问道。

“画中之人乃讨逆将军吴懿之妹……”

“吴苋?”

我有些吃惊地望着画中人,刚才那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突然清晰起来,这个女人不就是那日骂街七婆的主人吗?既如此,也就不惊讶当日见吴苋时为何惊诧于她的美貌了。现在既然她的画像在刘备手上,看来必是为了姻缘之事,想到这里我不由一笑。

“梦烟识得此女?”

“仅一面之缘,不过这吴夫人看上去蛮端庄大方的!”我本想轻描淡写,若刘备不开口说此事,我也不点破,可他那诚挚中仍带着孤寂的目光,让我又改变了主意,“主公未决之事莫不是由此女而起?”

“正是”,他重重点头,语气中夹杂着些许无奈,“许靖为媒,要将此女妻与备!”

“主公何意?”

“吴苋乃季玉弟刘瑁之妻,备与之乃同宗,岂可乱了人伦?”

“若论亲族关系,主公与刘瑁之亲比起晋文公和子圉又如何?”抄袭了历史中法正劝刘备的话,我不咸不淡道。

刘备稍稍一愣,随即道:“梦烟之意便是劝备纳了吴氏?”

我轻轻一笑:“若不纳,恐寒了西川士人之心!”

刘备依然一副烦心的表情,看了看我,一把托起颌下胡须,“备已偌大年纪,况有糜、孙两位夫人在,恐误了年少人之青春!”

看着他无奈表情中那份孤寂更加明显,我忽然想笑的冲动却消失得无影无踪,陡然明白了他今日叫我弟媳的用意。

带着一丝复杂心绪,我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道:“主公之意,我已明了;此王后未立时,吴将军晋献其妹,而西川旧臣亦多望主公纳之,无他,意在后位;主公若不纳,恐冷了人心;若纳,立后之时却更左右为难!”

“对对对,备正为此犯愁,梦烟可有良谋!”

我又想起那日望着吴夫人的背影想起马超的事情,终是忍不住笑了出来,旋即又正色道:“主公容我进一言,糜夫人虽无所出,然早已将公子阿斗带在身边,她又为正室,举止温良,识大体明大义,既然主公决议立阿斗为世子,岂有将糜氏偏废的道理?”

见刘备若有所思地点头,我又道:“主公可将吴氏之事敷衍几日,待立世子与王后之后,纳与不纳全由主公斟酌!”

刘备不语,扶着额头沉思了一会,点头,有摇头,似乎还要什么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