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孔明,我不瞒你了
作者:匈奴的公主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30

我还想问诸葛亮到底有什么高明的主意,他却捻髯一笑,一副“天机不可泄漏”的样子让我乖乖选择了闭嘴。一时真弄不清楚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过看他那泰然自若、成竹在胸的神态,想必当真有了高招,只是不便于说出来罢了。

诸葛亮呷了一口茶,看我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禁一笑:“梦烟还有什么心事不成?”

我慌忙摇头又无奈地点头,滑稽的事情连自己都觉哭笑不得。

“梦烟有话请讲便是,何必如此吞吞吐吐?”

“这个……军师……”我的确心里有事,本不想说出来,可智圣面带微笑的脸庞却实实给了我莫名的压力,沉思了几秒钟,变开口道,“军师此次离开荆州,江陵自有云长守之,不知,公安何人镇守?”

“参军何故只问公安之事?”,诸葛亮稍愣了一下,正色道,“公安由糜芳将军把守!”

什么?你怎么把此地交给糜芳?我不由得微皱双眉,一言不发。

“梦烟,梦烟……你觉有何不妥之处么?”

看着他略带疑惑的眼神,我一时不知该怎么解释,对于糜芳,我在21世纪的时候就没什么好感,到了三世纪,随着和此人接触的频繁,才发现他身上有不少的有点,但他强烈的功利心与搬弄是非的手段仍让我敬而远之。

如今,该怎么向军师说原来的历史,糜芳的叛逃?我轻轻摇了摇头,微微叹口气:“有军师在,并无不妥。”

这样的解释显然让诸葛亮不满意,他不动声色地摇动扇子,或许因为我多次的“未卜先知”和颠三倒四,他虽然微笑之色不改,可深邃的眼神已在咄咄逼人。

也许我早该向他坦言自己的身世,不仅是诸葛亮还有刘备,这样以后自己行事就不会再被不理解和困扰。

尽管我已经向赵云解释过一次自己的来历,可现在面对的不是爱人而是战友,他挺了之后会是什么样一种态度,我拿捏不定。不过,这事隐瞒下去终归不是办法,还是趁着今天这个话茬和盘托出的好。

理好了思路,我对着他轻轻一笑:“军师且勿生疑,今日先听我说一说自己的身世,奥秘尽在其中。只是我要声明,此言绝无虚词,孔明听后也莫要太过惊慌。”

诸葛亮把眼睛睁大了一些,他似乎有点不相信我要说的事情会扰乱他平和的心境。他只是呵呵笑了笑,做了个“请”的手势。

看着平静如水的他,我深吸了一口气,缓声道:“我并非能掐会算也并非未卜先知,只是自己并不属于这个时代,我来自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世界,对于史书中记载的你们每个人的生平都早已熟烂于心而已。”

我顿了一下,看向诸葛亮,此时他脸色严肃而惊异,而后用狐疑的目光上上下下不住打量我,忽又笑了:“梦烟莫不是说笑?千百年后之人,如何得到此?”

我微扬了下嘴角,依旧神色严整,“军师认为赫梦烟在说笑么?”

渐渐地诸葛亮的笑容僵住了,他目不转睛地瞪着我,仿佛那一刻他的时间已停滞不前,这一刻是认识他以来最失态的时候。

我悠悠叹了口气,回忆起初见诸葛亮时的情景:“军师可记得当日梦烟与你与崔先生偶遇,孔明甚是奇怪我一小小女子怎会知你一山野隐士,其实早在我幼年读书之时便认识了先生,先生的《隆中对》以及后来的《出师表》至今我还能倒背如流。我在我的年代本是一名学生,在山上看书时被雷电所击,醒来时却来到了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间,当初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事实,只是后来的种种情形让我慢慢接受和适应了这里。其实,我不懂兵法与行军,我所依靠的就是这些多于你们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先人积累,只是站在先知的高度用自己的所能来助主公一臂之力。即便如今的历史已改,可人的秉性万年不变,这也正是军师所见的梦烟为何对许多事情都有预见性的原因。”

诸葛亮一动不动地站着,如同腊像一样,就连手中的羽扇也凝固了。要不是眼睛上下地眨动,任谁看都是没了气息一般。我吓得用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又拽了拽扇子。

“军师,军师……”我慌乱地叫着。

终于听到他长长的喘息声,我才如释重负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回神之后的他仍然对我说的并不太相信。

“梦烟所言不虚?”

“哎呀,这是开玩笑的事么?要不然我也不会大老远写信让你去寻邓艾,也不用担心吕蒙白衣渡江……”,我有些着急地皱着眉头,语无伦次道,“军师观我言行可与此时女子甚同?”

“不甚同……”他小声说着,似乎自言自语,忽又想起什么似地,急急问道,“梦烟方才说吕蒙白衣渡江是怎样一回事?”

噢!我暗自出了一口气,不由得佩服起诸葛亮的定力,在这个脑子已经彻底短路的时候他居然还能抓住紧要部分,不得不说非常人所及。

我用了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跟他解释清楚了来龙去脉以及三国后期的一些重要人物。

慢慢地,他脸上惊诧与疑惑渐渐褪去,一边理着鹅毛扇的羽翎,一边静静听着,时而剑眉微蹙,时而轻轻点头。话说到后来,他居然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与自若。

“梦烟是说,原本交州也落在东吴手中?”

“是的,史书记载是江东使步鸷为交州刺史,又因吴巨怀异心,步鸷斩之。”

诸葛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书中可提过九真和日南两郡?”

我想了一下,摇头道:“不记得提过,或许因为太过偏远吧。”

“依梦烟看,这两郡该如何取得?”

“军师,我说过自己不懂行军打仗……”当我抬头看到他笑眯眯的眼睛时,却又不得不改口道,“交州之地,士家势力庞大,邀买其心,加官进爵,利用他们的威势巩固主公的基业,用得好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九真和日南,这两地的沙盘我已做下,山川河流地势高矮一目了然。如何取法么……,因是南越夷人居多,定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我们的战线从成都开始,到这两郡不可谓不长,所以,新得这几郡,要笼络人心,加快根基的稳固,不但便于日后的治理而且对于深入南部两郡的大军也提供有力保障。”

“嗯,梦烟所言不差”,他笑着站起身,望着窗外,似乎在盘算着什么,又回头道,“方才听梦烟言荆州之事,倒使亮有些忐忑,休整一日,后便回兵荆州。南海之事就劳梦烟付些辛劳,出兵之事么,待张将军回来之后再做定夺。”

都说诸葛亮谨慎得要命,看来一点都不错,他来这里之前,荆州定然做了滴水不漏的安排,可是我几句“大意失荆州”的话,又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他。不错,有这样一位牛人在这里顶着,天塌下来都不怕,他要是一走,全部的担子就压在我身上了。

希冀归希冀,事情还得按部就班地做,诸葛亮做了一番部署之后留下了一千兵马给我,自己带着余部回了荆州,沙摩柯和陆明也引本部人马回了原郡,余下的张任在南海休整了十几天,留下我和雷铜看守南海,他与张翼又领兵去征九真和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