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蜀汉的未来
作者:匈奴的公主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09

无论是均田制还是府兵制都给西川带来了一定的好处,这自是后话。开春之后,刘备给我的活儿渐渐少了起来,我办公的时间多半安排在家中,写写划划的东西,交给侍从,由他们转交给刘备或各府衙;现在我每天更多的时间都放在学校里,教授孩子们数学、自然等一些知识。蜀汉的第一个公立小学,现在除了阿斗、张苞、庞宏之外,还有董和之子董允、黄权之子黄崇、费?之子费承。费承和阿斗一样大小,却比阿斗要淘气很多,每每与张苞这个不安分的小家伙一起登高爬远最让人头疼,他们上课老是走神,学业自然也最差,但论起舞刀弄枪来,却一点不含糊;阿斗语文上有些吃力,经常得让老师开小灶,不过这孩子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很强,别人还在为“小九九”的乘法口诀头疼时,阿斗不但能倒背如流,而且还能做简单的乘法题;董允和黄崇都是十岁,却比九岁的张苞看上去要稳重不少,一副小小儒生的样子,学习上很卖力,尤其是董允,小小年纪对《论语》、《孟子》等已相当有自己的理解,我都怀疑再过两年以自己差得掉底儿的古文修养还能不能教他;庞宏今年十一岁,在这几个孩子里面是最大的,他继承了庞统的优秀基因和一丝与生俱来的傲气,他的功课是最好的,每每说到别的孩子,总是像小大人一样,动辄就是训教的口吻。

无论是战场厮杀的武将还是后方理政的文官都是促进一个国家统一、发展必需的因素,可是笼络人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清楚张?有没有被争取过来。既然有些人才不能归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树苗浇灌成参天大树。

于是,今年一开春,黄忠和关平领令回了荆州的时候,我便托关平给诸葛亮带去一封信,请他着人去新野、南阳一带找一个十五六岁、名叫邓艾的小伙子。为了不让诸葛亮这个鬼精的家伙看出什么,我只在信中将这个灭了蜀汉的三国末期最杰出的军事家,说成是曾对自己有帮助的小男孩,又看他聪明好学而家道贫困,因此想接到川中好好培养。{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

下一个就是姜维了,如果没错的话,姜维今年应该有十一岁了吧,他的父亲姜?是天水郡的功曹,于一次羌、戎叛乱中阵亡,估计姜维与他的母亲现在就在天水、冀城一带。可是无论天水还是冀城都在韩遂治下,而韩遂也早投靠了曹操,如果要把姜维接到成都来培养,那就得去曹操的地盘上走一圈。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姜?是死是活,如果已经战死,那么去说服孤儿寡母的倒还算不上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如果此人还活着,敌国无端派人去接一个功曹的儿子肯定要引起麻烦。所以,派去的人不但要能言善辩而且还得相当有头脑。派谁去合适呢?几天来我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

今天下午从学堂出来,看看天色还早,便没有回府,直接去了赵云的大营。

赵云没在大帐里面,我径自走了进去,随手拿起案几上的竹简翻动了两下。忽听身后有人喝问:“何方女子敢私闯将军大营?”

我吓了一跳,急忙回头,身后不远处站立一名士卒,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精气神十足,此时正用眼睛瞪我。

看了看眼前这个陌生的小伙子,我笑了一下,反问:“你是何人?”

他一愣,随即又拔了拔胸脯,朗声道:“我乃大汉翊军将军赵云麾下亲兵宁天!”

看了看年轻人自豪的样子,我掩口而笑,随口又问道:“你是新来的?哪里人世?”

“我天水……”他正要回答,忽然又停住了,似乎回过味来了,“唉,我方才在问你,你怎么反倒问起我来了?”

对面年轻人的目光变得严肃而?厉。

“你是天水郡人世?”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根本没在乎他的愤怒。

“胆大女子好无理……”在他看来我无理的闯入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亵渎了他的尊严,双拳已经握得很紧了。

这时门口想起一阵脚步声,不用看我就知道是赵云来了。

赵云看了看剑拔弩张的宁天,愣了一下。

“将军,这女子私闯大帐”。他的声音清脆而明亮。

我看看宁天,笑道:“赵将军的亲兵好厉害,我还未开言,他倒先告起状来了。”又转向赵云问:“他是新选上来的?小六呢?”

“小六升职了,今日宁天方来,因此不曾认得”,赵云拍了拍宁天的肩膀,示意他退下。“夫人此来有事?”

我看了看带着一脸诧异已经退到帐口的宁天,忽笑道:“本无事,今日见你这个亲兵便有事了。”

“烟儿不会和这个毛头小伙子计较吧!”

我不屑地挥了挥手:“别门缝里看人,我哪有那么小气?子龙,说正经的,你觉这个新来的亲兵如何?”

赵云有些不解地看了看我:“此人聪明机灵,胆大心细,武艺不错,只是尚未经历阵仗……”

“这就够了”,我打断了他的话,“听说他是天水郡人世,我欲与将军借此人一用,可否。”

“何用?”

我诡秘一笑,趴在他耳边轻语几句。赵云眉头微皱了一下:“主公可知晓?”

我摇了摇头:“主公不知,我就是没有理由告诉主公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老远去弄一个孩童回来,才找你商量的。主公是不知情人,此时即便告知他,也未必会答应!”

“即便将姜维取回,烟儿打算置于何处?主公焉有不知晓的道理?”

“这个……”我想了一下,“若能将姜维带至成都,先安置在家中,主公那边我自去说。”

“岂有此理?”赵云一挥手,“他父是曹操属地之功曹,若将他们置于家中,岂不有通敌之罪名?”

“啊”,我一愣,确实如此,将敌方的功曹放到自己家里,那还能不引人怀疑。不过又觉不甘心,“你我问心无愧,何惧他人说长道短?”

他不说话,只是摇头。我有些着急:“若是姜维之父已亡,他们孤儿寡母有谁会去查他们的来历?再说,姜维此人能文能武,可是个难得的人才,胸中韬略堪比诸葛军师,若是日后扶保了曹操,后果不堪设想。”

赵云直用不太相信的眼神看着我。

“哎呀,这么说吧,日后姜维要将你打个落花流水,别怨我没提醒你。”我冲他翻了一个白眼。

这回赵云的表情更加奇怪,他上上下下打量我一番,才道:“烟儿何处此言?”

我连蒙带骗地将演义里诸葛亮收姜维的故事给他讲了一遍,又说到姜维的为人、后来的功绩等等。最后我道:“反正历史都变了,谁能保证原本诸葛军师收的这个徒弟,以后不会死心塌地地保着曹家?”

赵云沉吟不语,半晌,他才道:“烟儿所说却有道理,只是主公那里有何说辞?”

我见他有些松口,急忙笑道:“你放心吧,到时人都接到了,我自然有应对。”

赵云无奈地一笑,压低了声音道:“烟儿可曾记得因玉玺惹下的祸端?”

我不由一哆嗦,很清晰地记得一向和蔼的刘备那次发的雷霆之怒,不过我始终相信“车到山前自有路”这句话,更何况自己做的事情完全对刘备大业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