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向上、向上、天天向上(8)
时过境迁后,蓦然回首这些往事,我不禁产生痛彻心肺般的悲哀。\本章节贞操手打 shouda8.coM\当年,这种荒谬到极点的做法,和“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凭着满手油污、农民们凭着满手老茧、解放军战士凭着“敢于/刺/刀见红”的胆略,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大学深造,如出一辙、大同小异。
那天晚上回家,我满怀欣喜地把白天发生的事,向父亲和盘托出。原以为他会为我轻松取得升入高中学习资格而喜出望外。岂料,父亲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只是淡淡地抱以一笑,带着急杵捣心、惘然若失的口吻对我说,你今后不要再做这些令人难以信服的咄咄怪事,单靠在这些方面投机取巧,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吗?如果在学校时间宽裕、学有余力,要多看些与课程有关的书籍,开阔知识眼界,尤其要加快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千万不能浪费宝贵时间,特别是在学校放农忙假期间,更要抓紧时间学习。
听完父亲这番话,我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不再参加学校“学唱学演”活动,但要我抓紧时间多读些课外书籍,怎么个读法,确实使我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在农村上学,每年除正常放寒暑假外,在春秋两个季节,学校增加两个各放20天时间的农忙假,好让老师和学生们,回到生产队参加“收和种”农忙劳动。父亲觉得要充分利用这两个假期时间,白天干农活,晚上继续学习。
上课期间,我每天都坚持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所有课堂用书被我反复地翻看,翻啊、翻啊,课本都快被我翻烂,我还做完课本上所有习题。学校放农忙假,老师没教新的学习内容,再学习,学习资料从哪儿来?再要加大课外阅读份量,学习资料又从哪儿来?
父亲仿佛看透我的心思。他安慰我说,先不要着急,我写信让你妈妈在南京买几本课外读物寄来。我问父亲,南京的新华书店难道就有学习用书卖吗?早就被出售**同志著作、**/语/录和“/文/化/大/革/命”专用/政/治书籍取代。他觉得我说得有道理,随即又补充说,如果真的买不到,就让你妈妈向单位同事借借看,看看有没有用过的这类书籍。
父亲虽是这么说,但他心里对能否得到这些书也没底。在那个斯文扫地的年代,哪家还敢保存或外借这些明显与“/革/命/大/好/形/势”针锋相对的书籍呢?父亲和我都为如何想方设法得到这些书,感到非常犯难。
苍天不负有心人。大约是在1972年新年后不久,父亲被公社供销社请去帮助工作,负责收购农民们出售的农产品和废旧物品。有一次,父亲在打扫店堂卫生时,发现在已收购的旧货中有几本“/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初、高中数理化教材。他眼睛一亮、如获至宝,立即先把这几本书买回来,带着喜从天降的愉悦心情,当晚就拿回来交给我,供我课外学习用。随后,他又根据旧书上的署名,向周围的人打听这位姓徐的卖主是谁,住在哪座村庄?
那时,在“代代无鸿儒、户户近白丁”的安前农村,能读完高中的毕业生可谓寥若晨星,如同旧时“名倾朝野的鸿硕之士”。在方圆10多公里范围内,如果哪家出个高中生,必定是家喻户晓、人人如数家珍。很快,父亲轻易就找到书的主人,住在距离我们7公里远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