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间的是非颠倒(1)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19

第五节 初识人间的是非颠倒(1)

每个时代都留下独特的烙印和声音。古往今来,无论是动荡不安还是激情燃烧,人们所经历的温情和美好、彷徨和矛盾,激励和奋进、隐秘与殊荣,争夺和厮杀、欢欣和鼓舞,都在光阴的逝去中成为历史、格调和记忆。

在充斥荒谬野蛮、狂妄动荡举动的“文/化/大革命”年代,所有尊严和道德、规范和法纪、秩序和是非,理想和信念、情感和爱恋,全都被扫荡得丧失殆尽、撕扯得支离破碎,践踏得斯文扫地,百姓们的正义言行被无情击碎。正直的人们无所适从,邪恶的异己随心所欲,终究酿成无数幕悲伤、悲哀、悲痛、悲壮的闹剧,留下无数段可悲、可恶、可鄙、可憎的诉说。

正当“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1969年4月1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的确立的主题是,所谓“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会议认为,这条至高无上的理论,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既是**同志在社会主义阶段长期存在阶级斗争的观点,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概括,也是开展“文/化/大革/命”总的指导思想,更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总纲领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这次会议,精辟地将这条“继/续/革命”理论称作是**思想的最新发展。会议的突出特点是,自始至终被极“左”倾思潮和对**同志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

由于党/的“九大”制定的极端错误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在全国迅即再度引发“文/化/大革命”狂潮迭起,狂风肆虐,导致生产停顿、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的局面进一步加剧,致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和毁灭。绝大多数中国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大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由这场“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全国上下一片唉声叹气。在这场政/治运动的重压面前,心存良知的中国人,纷纷压抑心头怒火,急切期盼面临的灾难尽早结束。

然而,在那个近似腥风血雨的年代,百姓们翘首以待、如盼甘霖的心情,期望国家尽快取得实质性好转的善良愿望,终究没能得到实现。不仅全国的经济没得到任何发展甚至是倒退,而且还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再次陷入极度混乱和难以自拔的怪圈之中。

在“九大”会议上,按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精髓,为强化这条理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同志再次昂首挺立、气宇轩昂地发表震撼全国人民的讲话:“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反对这样的口号,叫做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短短数言,气势磅礴、横贯河山。

**同志这段话,虽是针对当时剑拔弩张的国际形势、各级领导和各个地方对“文/化/大革命”运动产生的怨怼和牢骚而言,但其含意立刻被和“大寨人”(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农民)的创业精神,及“大庆人”(中国大庆油田工人)的艰苦奋战、“拉革/命车不松套”等壮举豪言紧密联系,渗入全国人民心田,促使全社会积郁已久的不良思/想倾向迅速得以扭转和膨胀,随时都可能以改天换地般的能量爆发。

当时,在人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指向中,似乎只要认真按照**同志的这段话去做,就能成为“继/续/革命”的先锋,就能谱写一曲曲雄浑有力、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交响曲,就能实现人人都是钢铁硬汉的宏伟愿望。

1969年10月1日,我随学校组织的群众队伍,参加江苏省暨南京市庆祝建国20周年盛大*活动。放眼望去,整个/游/行/队伍仿佛就是红色的海洋。红旗、“红/宝书”、红/标语、红/卫兵、红小/兵,直至“全国山河一片红”,充分表达人民群众对**同志的无比忠诚,凸显人们硬是要把全社会都染上红色的荒唐愿望。

“红”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始终象征着革命/和胜利,但却在此时此刻却被肆意扭曲。在红色的革/命口号下,在红/色的种种掩盖中,几乎人人都往“红”字上靠,惟恐沾上“黑”字边,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忠实执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真正革/命派。我置身于/游/行/队伍中,似乎真切地听到,这股混沌的思想恶浪在狂泻之前山崩地裂般的呼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