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似懂非懂地向前(2)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83

第四节 似懂非懂地蹒跚向前(2)

我们学校开展学工活动,每次都安排在不同工厂。到达后,先请工人师傅讲厂史、讲阶级斗争史,介绍相关操作规程,随后由我们自行认师傅,并向师傅递交决心书。劳动中,同学们相互较劲、比赛干活的进度。工余时,参加厂里召开的批判会,或听师傅们讲学习**同志著作心得体会。因我们小学生年龄偏小,通常干些糊纸盒、缝笔记本、制作塑料袋等不费体力又没技术的活,主要是学习工人阶/级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尽管朱老师每次都对学工活动作出明确要求,但仍有同学当游戏对待,只求师傅对自己有较好的评价,就算大功告成。

在朱老师带领下,我们班开展过好几次学农活动。每次外出都要带上**同志/著作、简单行装和笔记本,步行到远郊的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农期间,按照不同季节,我们通常干些播种、拾麦(稻)穗等轻松农活;晚上在煤油灯下教农民们识字、为他们读报,听他们以亲身经历为我们忆苦思甜;劳动之余,帮助他们养猪、割草、放牛等。临近活动结束时,同学们个个归心似箭,匆忙召开完总结会就打道回府,使得每次学农活动,都是轰轰烈烈地开场,匆匆忙忙地收场,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开展学军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军训和拉练。军训是按照部队对战士的训练办法,进行常规的队列、打靶和军容军纪训练;拉练是为适应当时的战/备需要,在夜间紧急集合,打起背包负重急行军。每次临去部队前,每位同学都必须装扮的像正规军人,戴上军帽、身着军装、系着腰带、脚穿解放鞋,扛着带有红小兵标志的旗帜,带上自制的像在抗日战争时期,站岗放哨儿童团员们用的红缨枪,喊着响亮口号徒步前进。

军训期间,每天晚上要和战士们比赛唱**语录歌,和他们一起写各类大/批/判稿。无论是进行常规训练还是夜间拉练,很多同学都因年龄小而表现得力不从心,力有未逮,常常惹出很多令人捧腹的笑话。

实行开门办学,最大的后患是导致“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潮产生,并在全国泛滥成灾。它产生的恶性作用,使得“复课闹/革/命”的成果仿佛瞬间消逝,全国教育战线再度受到严重摧残和打击。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从这以后,“王钳工”为捞取他今后加官晋爵的政/治/资本,随意要求学校放假,让老师们能够安心参加各类运动,显示他完全具有领导学校开展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能力,同时也表明他作为“大老粗”,并不落后于波涛汹涌、起伏震荡的滚滚革/命洪流。

因学校放假时间过多,每当我待在家里无事可干,奶奶出于疼爱之心,又不想过多限制我的行踪时,就允许我经常到居委会活动室,随着以家庭妇女们为主组成的战/斗队,和她们一起任意晃荡在那条古朴幽深小巷里,观察阶/级/斗/争新动向、击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及时发现新的/修/正/主义的黑/苗子。

这些“妈妈们”阶/级/斗争觉悟和对/敌斗争水平确实很高,凡遇到她们认为稍不正常的事,就立刻小题大做、任意发挥、无限上纲,以显示她们阶/级/斗争经验十分丰富。

按照***要求,我吸取前次推搡那位老太太的教训,只是无目的地随她们走走、看看热闹而已。在这条不足400米长的小巷随意遛达,我的所见所闻,却都较完整地勾勒出,当年普遍存在的心浮气躁、愚昧无知和惊心动魄等诸多社会现象。巷子虽短却包罗万象,成为大千世界的缩影。那时,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至今还令人费解、令人迷惘、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