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任狂飙浊浪裹携(2)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62

第三节 在狂飙浊浪里渐近渐远(2)

从那以后,我们每天的上课内容也有些改进和拓展,但仍是以学习**语录(选辑**同志著作中经典语句编成手册式的书,用红色封面装帧,简称“红/宝书”)和**同志发表的最新指示、读《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社论为主。老师们自己动手自编教材,并结合语文课教学,开始教我们学写大批/判稿,兼顾教些生字和生词,讲解造句的基本方法;算术课是从复习简单的四则运算开始,逐步学习小数运算和解应用题的方法,其余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全部取消。全校的中低年级学生,几乎区分不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文/化水平,所采用的都是形式和内容非常接近、教学要求相同,且带有浓厚“文/化/大革命”政治色彩的教材。{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

毋须讳言,相对于“停课闹/革/命”来说,我们能在“文/化/大革命”风暴甚嚣尘上的外界环境里,每天到学校上课,实属非常难得。但在陆续上过几年课后,我们在学校所学的肤浅知识,根本敌不过那时“糟粕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以至到自己具备一定文化水准后,才将这些残留的所谓“糟粕文/化”彻底从记忆中清除。

众所周知,在我国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和传世佳作中,有的是对波谲云诡的世事刻画,有的是吟诵人间的明快乐章,有的是对凝重沉静的往事回溯,有的是信手拈来的奇闻描摹。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高深晦涩、令人费解的远古名句,却被只会煮鹤焚琴、明珠暗投的造反派们,演绎得庸俗化、粗俗化、简陋化和实用化。

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经常出现在造/反派们书写大字报、标语口号和大/批/判文章中,主要是为贬损他人或自吹自擂或抒发豪情壮志,用得最多最广的当属**同志的诗词。当年,因这些诗句被用得过多过滥,就连主持会议的“大老粗”们也能耳熟能详,不加思考地脱口而出、胡乱成章,如此等等。这期间,任意践踏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精髓的现象比比皆是,实在令人发指,是可忍孰不可忍。

1968年元旦,在“文/化/大革命”中领尽/风/骚的“两报一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的社论。因受到这篇社论的恣意煽动,原已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狂热政/治风暴,更以不可阻挡的恶性发展势头,在全国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任意肆虐。与此同时,**同志决定派遣人民解放军,进驻党政机关和各行各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单位,忠实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试图医治“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创伤。幸亏,我们小学沾不上边,否则,又得经受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