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作者:逆流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76

也正因为如此,三家公司的实权牢牢地掌握在了他的手上。他就像封建王朝的皇帝一样,牢牢地“统治”着整个黄氏帝国。

陈娇汇报完工作后,黄光军命她先出去,然后拨通一个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王秘书吗?”

“我是王秘书,请问您是哪里?”对方回答后,反问道。

“王秘书啊,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我的声音您也听不出来了。我是光辉电器的黄光军啊。”

“哦,黄董啊!你好,你好。不好意思,刚才一时没有留意,所以没听出来是您。黄董,您有什么事吗?”对方语气突然变得分外客气。

“好,呵呵,这么久没有和王秘书联络了,所以,想跟您一起吃个饭,怎样,不知道王秘书有没有时间啊?”黄光军客气地道。

“好啊,我也正想跟黄董多学习学习,请教黄董一些问题呢!”王秘书答应地十分爽快。

“那就说好了,我们今晚七点在王府井大饭店,可以吗?”黄光军建议道。

“好啊,到时见啊。呵呵。”王秘书回答道。

“好的,到时见。拜拜。”

“拜拜。”两人挂断了电话。

其实,此刻二人的通话已经被人给监听了。只是二人还不知道。

黄光军下午陪着老婆顾红逛完街后,便开着车出了门,直奔王府井大饭店。

到达时,发现王秘书已经早到了。这会儿正在向他这边招手呢。黄光军便径直向他这边奔去。

“你好,你好,黄董。”

“你好,你好,王秘书。”二人握着手客气地道。

“请坐,黄董。”王秘书显得很主动,很热情。这一点有些令黄光军感到诧异不已。因为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才会这样,就像眼下他是有求于他王秘书的。但是,他的感觉好像这个王秘书似乎有求于他。

黄光军记得以前为了跟这个王秘书攀附上关系,他四处向人打听这个王秘书的情况。比如,兴趣爱好,性情等等。他收集这些人的情况主要是为了投其所好,拉拢关系,然后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情况。他还记得,这一招是以前某个走私犯传授的。为了搞水货走私,他不得已买通很多政府官员,尤其是海关的。所以,他便派人去调查掌握这些官员的兴趣爱好及性情,然后投其所好,最终都能够拉拢好与其的关系。甚至,这个走私犯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找到弱点就好办了。还举例说,有个官员是多么的刚正不阿,多么的清廉,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官。他们当时想了很多办法,可是此人都拒人千里之外。当大家都觉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几乎绝望了,还开玩笑说这老家伙是真的是“刀枪不入”,真地是能够承受住“糖衣炮弹”地考验。最后我从他的资料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点有关他的情况,原来他喜欢书法。于是,我找人定做了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给他。这幅《兰亭序》的字可不是一般的纸和墨写的,而是用丝绸替代宣纸,金粉代替黑墨,然后找书法大师亲自写上去的,价值几十万。结果这老家伙见了后,爱不释手,便收下了。当然,他也不是爱那些金粉或者丝绸什么的,他是真的喜欢那些字,认为收藏起来一定十分有意义有价值。但是,不管怎样我们的目的是达到了。我们成功地将他拉上了船啊。

黄光军一向很会学习并掌握这些“前辈”们的做法。他当时用此方法找到了这个王秘书,这个王秘书受过高等教育,家庭背景也十分不错,当年公务员考试他是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并经历过几年的努力,很快被调至部长秘书一职,帮部长处理许多绝密的文件。同时,他也深得部长的信任和器重。黄光军正是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详尽了一切办法与之拉拢关系。最后,终于发现了这个王秘书的弱点。此人贪慕虚荣,想做文化名人。黄光军便花重金请来北京文化届许多名人,举办了一个什么文化座谈会,介绍给王秘书认识。这个王秘书当时看见身边都是些熟悉的大名人,大作家,那心里的虚荣心差点膨胀到破裂了。经过此次活动举办,黄光军一举二得,不但拉拢了同王秘书的关系,而且还得到一条重要的商机。这条商机就是他日前刚刚收购完的商联书社。为他打开了一条通往文艺届的捷径。黄光军一直梦想着混进文艺圈,眼下这机会他自然不会让他白白流失。事情也确实就像他料想地那般得以顺利进展。几经周折,他成功地收购了频临倒闭的商联书社。

“黄董啊,听说您最近已成功收购完商联书社了?”王秘书问道。

“嗯,是的啊,说来也巧啊。当时就是我们开始认识的时候,我在活动中了解这个商联书社快要倒闭,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它收购回来。这不,这个愿望居然实现了。”黄光军也觉得庆幸和蹊跷。

“呵呵,是啊,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时,确实令人感到自豪与高兴啊,就像此时的黄董,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啊。什么理想愿望都能够实现。实在令王某佩服啊。”王秘书羡慕地回答道。话语中流露出许多无奈。

黄光军想:没有想到你今天来还真是向我请教来了。他心里虽这样想,可是嘴上却说,

“王秘书,此话过奖了,黄某也是靠朋友多多提携才有今日啊,这朋友中也少不了你王秘书的帮忙啊。”

“呵呵,黄董真是太客气了。作为黄董您的朋友也是王某人的一份荣幸。”王秘书回答道,顿了顿,接着又说道,

“黄董,今年书市中出了一本十分畅销的书,也是个公务员写的,书名叫什么《明代那些事儿》,一共写了六本,听说卖了上百万册。当然,这赚多少钱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家出大名了,年纪轻轻的还不到三十呢。”其神情流露出许多的羡慕。不过这一切早被久经商场的黄光军给看在了眼里。

黄光军想:莫非你也想出书?可你有那个料吗?黄光军自然仍然是心里这般想,但是嘴上却不能这样说的,他忙试探性问道,

“我最近刚刚收购完这个商联书社,为了将这个书社救活,我准备投资一些钱进去,打算包装几十套套畅销书出来,不知道王秘书有没有写作方面的爱好啊?”

“是吗?原来黄董早有计划了。说出来不怕被您笑话,我们这些做公务员成天上班无聊地狠,干了这么多年,差点要自杀啊。所以,为了消磨时光我们都会有些个人的兴趣爱好做做。比如,我平时就有看书的习惯,有时候也会动手写写小说,不知不觉也写了几十万字出来,可是却苦于没有人帮忙看看,指点指点啊。”

听完王秘书的这番话,黄光军心里顿时什么都明白了,之前的诧异与困惑顿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