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奋力抢险
作者:青城十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62

木桩需要打进大堤里,战士们拿着木槌使劲砸着,木槌砸碎了大家就抱起五六十斤重的大石头往下砸,每砸一下身体都受到剧烈震动,砸完400多根木桩,无论是武警官兵还是特战队员们的胳膊、胸脯震肿了,双手磨破了。到了中午地方同志送来了午饭,但是大家的胳膊痛得端不起饭碗,手指僵硬得拿不住筷子。饿急了的人们就把嘴拱到碗里吞咽,饭渣沾得满脸都是。送饭的人们都感动的热泪盈眶。

用过午饭一位领导人焦急地告诉大家,上级打来电话上游洪峰很快就要到达,希望大家能继续加高河堤。战士们放下饭碗,没有任何休息就继续工作起来。上百斤的袋子大家扛起来就跑,一干就是十几小时。到了深夜大家谁也不能休息,因为连续的降雨一直没停,大家每人几十米河堤认真巡视着,发现任何问题马上及时解决。第二天天刚刚亮地方的同志送来了早餐,大家简单吃完后一刻也没有休息又继续工作起来。连续奋战了二十多个小时,大家疲惫至极,就连体力充沛的特战队员也抵抗不住了,因为他们的劳动量更是普通人的一倍以上,第二天夜间开始轮班作业,只有马洛说他身体好,坚持不换班,姜海涛劝都劝不住。别人干一班,他干两班。到了最后马洛终于支持不住了,背着沙袋打起嗑睡,走路摇摇晃晃,摔倒在地。后面的同志绊在他身上,才发现他在沙袋下面睡着了

就这样一连三天三夜没有人下大堤,所有人都处于极度疲劳和困乏状态。有的战士吃饭时,刚咬了一口方便面,含在嘴里就睡着了;有的战士刷牙时,牙刷还没有从嘴里拿出来,就歪倒在墙上打起了呼噜;有的战士在大堤上睡觉,翻身时滚下20多米长的斜坡都没有醒来;有个警惕性极高,对危险有着超人感应的特战队员休息时,一条毒蛇盘在他的肩上他竟然都没有知觉;这要是在平时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有的战士两手撑着袋口睡着了,装满土喊他快走才醒来;有的战士听到“休息五分钟”的口令,一下子就顺势倒在地上,身下压着铁锹把、石头块也不挪一下身子;有的收工回来,往下跳车时连眼也不睁,一下子跳到别人身上;有的战士在红旗荫凉下休息,旗杆倒了砸住脸也不醒;有的战士收工路上抓住大车蓬杆打起呼噜;有的走路象梦游,问他话都不回答;有的饭吃几口筷子就落了地;有的战士脸上、脚脖子上蚊子黑乎乎地也不醒;有的战士为了防蚊子,把编织袋套在头上,前面挖个洞,只露个鼻子出气;有的被水泡起来了也不醒;还有个战士背着沙袋打瞌睡,走着走着就一摇一晃地拐了弯,往大堤的相反方面走去,喊他不回来,凌振刚硬把他拉回了头。有的战士为了防止打盹,自己掐自己的胳膊,拧自己的大腿,许多人留下紫红的印痕。官兵确实太困了,他们真想倒头睡上三天三夜,地方领导也多么想让劳累的战士睡个够。但不断出现的险情不允许,崇高的使命感支撑着他们连续奋战。打仗可以暂时放弃某一个阵地,以后还可以再夺回来;抗洪却不能休息一下等大堤决口了再去补。

第四天连接外部的通道打通了,大部队的官兵赶到了,几十名精疲力尽的武警战士和特战队员们撤了下来。看着和自己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年轻的武警战士们很多特战队员都很感动,因为这些战士普遍比特战队员们年轻的多,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一二的样子,最小的就是十**岁,作为从小大都娇生惯养的八零后们,他们一块儿干硬的方便面,吃得如此津津有味;一瓶矿泉水,喝得如此甘甜;一个简单的盒饭吃得狼吞虎咽……如果不是参军入伍,他们还是父母的宠儿,温室的花朵。可面对洪水,他们成了为父老乡亲挡风遮雨的大树。即使休息,也不敢放下手中的铁锹,甚至不敢躺下。就这样依偎在一起,眯一小会儿,时刻等待着新的命令。而武警战士们看着这些一身迷彩没带军衔的老兵们更是敬佩有加,这一班不知道是什么部队的老兵们有着骆驼一样的顽强和钢铁一样的体力,自己拼尽了全身的精力干的活竟然连这些老兵们的一半都没有,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劳动强度大大超出了人的极限,可是这些人还是保持着军姿军容。

两天之后洪水退去了,住宿在某中学的战士们要撤离了,考虑到地方群众的情况姜海涛带领大家凌晨五点就坐上卡车,当军车驶出营地时,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群众,他们有的揣着鸡蛋,有的提着面包,有的拿着水果,有的扛着矿泉水……腰鼓队和秧歌队追逐着缓慢行进的车队,一些群众自发地鸣炮欢送。“不知道子弟兵什么时候走,所以大家就提前在这里等。”在欢送人群中足足等了2个小时的一位乡领导对姜海涛说。听说完成抗洪抢险任务的部队官兵要走了,但是什么时候走,却没有一个战士告诉我们具体时间,所以我们只好提前2个小时在这里等候,很多人甚至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就是为了欢送人民子弟兵。

“感谢人民解放军”“人民子弟兵,好样的!”看着父老乡亲在红纸上写下的那一句句真实的心声,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谢,身经百战的战士们

有的满含热泪,有的庄重地行个了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