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亚共和国
作者:风晴01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597

第三章东亚共和国

先注,本章中写的关于东亚的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本人的设定,与现实无关,官方也没有给出过多少关于东亚的设定,而且有很多完全不合理(就好像,内战请外援,这在咱这地头上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这一章千万不要当真,不过如果你喜欢并且自己也想写,我不介意你拿去当自己的设定。

===============================================

五月八日,联合军在阿拉斯加的约书亚基地执行独眼巨人作战,成功消灭了ZAFT五成的兵力――当然宣传是不能这么说的,官面上的文字是这么写的:“五月八日,ZAFT对我约书亚基地进行奇袭,在我联合军将士的英勇抵抗之下损失惨重,而疯狂的ZAFT军动用了新式大规模杀伤武器,将整个约书亚方圆十公里化为焦土……”

但是联合军高层对这个战果并不满意。

东亚和欧亚作为被牺牲的鱼饵自然是很不爽,大西洋方面也同样对阿拉斯加一战最后的大溃退有强烈意见,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就是东亚和欧亚的军队太无能,竟然那么快就被突破了包围圈,不然的话起码能再消灭ZAFT两成兵力。

而且,整个联合军中下层对某祥瑞哥都抱有极大敌意……当然上层也好不到哪去……

祥瑞掉整个阿拉斯加基地的人――很多人都无视了这个作战计划其实是联合军自己干的。

引得ZAFT奇袭阿拉斯加的人――也有很多人忘了这个决策是ZAFT上层干的……

导致阿拉斯加后期大溃退的元凶――大家都知道,最后联合军士气低落的主因就是因为祥瑞传说甚烈。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乐观的看法――祥瑞掉ZAFT五成兵力的人……

反正,某人和祥瑞是脱不开边了。

祥瑞光荣的回国了……

东亚高层很紧张……

“我们直接把他灭了算了……”这是某官员的说法:“判他个临阵逃脱应该没啥问题吧?”

第二天,此高官在回家途中脱鞋抖沙子,恰好一辆失控的卡车冲进了人行道,把他印在了电线杆上……

上下一片静默……

“好像……好像祥瑞的力量升级了……”

“是啊……好像每次经历一次大事件之后都会变得更强更强更强……”

“恩!现在好像妄想对他下手的人都有问题了耶!”

“你说,会不会有一天说起他的名字都会有问题?”

“啊?神啊,我啥都不知道……”

不过幸运的是,广武号在国内呆了三天之后就被调去支援巴拿马了。对此,大西洋联邦方面的军官一致表示不满,并批判东亚这种不顾大局的行为。而广武号,则被发配到了远离巴拿马的一个小小的前哨基地站岗……

在一段时间里,祥瑞似乎能安分一下了。我们不如来看一下他的祖国。

东亚共和国的制度比较混乱,尤其军事设定上,经常会在一堆“司令”、“军长”中发现一些充满古色古风的称号,比如,“都督”“太守”……

究其原因,和东亚战神家族方家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就是方家老祖给命的名……

有的人说,重组战争打起来的原因是石油资源枯竭,其实不过是个借口,各个大国早就有了各自的能源来源,抢资源只是一帮穷A的小国闹腾而已。但是,大国们早已经发展到了某个程度,力量积攒的不得不释放一下了。

所以,借着一些很可笑的借口――比如支持中东某国,虽然可能这些大国的领导人根本就记不住那个国家的位置――世界大战打起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重组战争。

东亚共和国本来信心满满,想在乱世里捞一票,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很多的状况导致它在这次大战中获得的利益比其他两大势力少很多。

战争开始之后,东亚方面首先将矛头指向了台湾,准备安内再攘外――想法是好的,现实却很蛋疼。虽然成功的攻占了台湾,但在东亚军在东南线开战的时候,西线却遭到了变局。

民族独立……

东亚在东方布置了重兵警慑日本,却没料到自家的后院起了火。这一度使东亚面临着两面开战,仓促应战的窘境。

一些莫名其妙的国家出现在原本的东亚西部。

火上浇油的是北边又闹出了事,蒙古统一,立国,喊着重复成吉思汗荣光的口号南进。

然后棒子国趁着东亚焦头烂额的时候下来打了个谷草。

日本又趁着东亚军四处调动的机会渡海而来……

东亚的地盘曾经一度被压缩到江南,和几百年前的南宋差不了多少。

北京毁于战火,最后不得已迁都南京。(我不是乱说的,这是官设)曾经有人一度悲观的认为,东亚会不会就此灭国。

然而,大国积攒起来的家本,庞大的民众基础,民族危亡时刻就发疯的文化传统很快的就显现了出来。在稳定了阵脚之后,东亚尽起百万大军,渡江反击,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之处云集响应,很快便稳定了大局,将江北地区基本收复,而后和日本的军队对峙于河北,再遣大军西进,平定七国二十四族,重复河山。

在延误了几近三年之后,东亚终于正式开始了扩张之路。而这次乱局,也导致东亚虽然拥有世界最强的陆军,却在战后路上地盘扩展很小,反倒东南沿海获得了一系列明显战果。

――方文程。

方家之祖。

虽然他的生命充满了传奇,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那传说中“起于市井,战于疆场;功高盖世,位极人臣”的大神。在这个时代里,非科班出身的人根本就没有成为大将的资格。并非是门第之类无聊的理由,而是因为,这个战争日趋复杂的时代,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太多了。所谓的熟读兵法完全不够用,不能张嘴就报出各国主战坦克的型号重量火力性能根本就没资格出来混。

方文程好读史,曾经他的同学都以为他会考历史系。可是,方文程在添考试志愿的时候添了一所有名的军校。但是常年的历史阅读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很重的痕迹,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白痴,因为他行事喜欢模仿古人,几乎可以说是“开口必言诗词,闭嘴必引典故”。

不过事实上,这只是个人偏好而已……天才有的时候都是有怪癖的。

虽然喜欢历史,却不代表他不懂自己的时代。

这在战争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军校同学见到他的时候,比他低了三级。他依然是那样,满口云云兮兮,昭昭浊浊,但是却指挥了许多场精密的战斗,成为军中的新秀。

然后,在东亚一路收复失地,最终和日本对峙河北的时候,他被晋升为准将,然后领了一支部队,奇袭日本本土。

从某些角度上看,方文程是个愤青,还是特喜欢沉醉于过去光荣的那种。但是他这个愤青和别人不同,起码他看得清实事,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知道自己国家的位置在哪里。

一些对他一知半解的人以为他会在日本本土来几场大屠杀之类,但事实上他完全没有这么做。奇袭部队强攻东京,生擒天皇,压制日本国民,却将乱局控制在了最小――据说当时,为了不引起强烈的反弹,他下了死命令,伤天皇汗毛者立杀无赦!

知进退,明取舍,方为大将军!

之后他又反攻朝鲜半岛,硬踩平了蒙古大草原――东亚少数的开疆之功几乎都落在他手里了。

之后,在战后安排上,方文程又对东亚之后的政策进行了全面规划。

――会独立,会乱,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和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划分开了,这个族那个族的,每一个族都保留文化,都保留民族独立性,那自然有一些东西会格格不入,而在他们记住了自己是什么族的同时,他们也会忘记自己是什么国家的人。欲长治久安,则必以融合为主。

这是方文程的说法。而之后,东亚便借战争初歇的局势展开了大规模且强制的移民去俗活动。移西民北上,移南民东进。离了乡土,能量毕竟会减低的。而方文程更是主张文化复兴,设计了一大套的反古计划……

废除了所有民族服饰,凡是需要的时候都穿新式的汉服,小的民族节日直接取消,大一点的扩展到全国,变成汉人的节日……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而这些政策也确实在之后稳定了一些局势。

但是叛乱依然此起彼伏。

最后方文程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设十二都护府,监控全国动向,而各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职称则是“镇”。此“镇”并非城镇之镇,而是镇守之意,本来这个职位的名字是“守”的,但是因为方文程愤青性格发作,觉得“守”字缺乏进取心而改成了比较霸气的“镇”。不过因为这个称号经常造成一些很困扰人的事,在一些场合里,称呼的时候都是说某某镇守,或者某某都尉的……

都护府和军区是不同的,虽然用的是古称,但内部构造都是现代化的东西――之所以用古称纯粹是某人的恶趣味――都护府总督一个地区的监察权,地位高于军区司令,却又没有明确的统属关系,可以调动军队,军区司令却又有否决权。三年一换届,以防止拥兵自重。

“老师,你为什么一定要保那个韩夜呢?”一个文质彬彬的眼镜男对坐在他面前的老人问道。光看外表,绝对不会想到这个眼镜男是个镇守一方,杀伐果断的人物――他是东亚共和国前任的东洋镇,如今刚刚调防蒙古任北疆镇,此次回南京述职顺便看望老师,前东亚三军总司令方靖元帅。

东洋镇,总理东洋四岛――也就是前日本所在国境――的一切军务,一直以来是东亚最混乱的地方之一。但自从这个眼镜男李罗翔上任以来,四岛状况明显改善,其能力不可谓不高。

“嘿!”方靖笑了一下:“怎么,为什么不保呢?我看他是个人才啊!”

“唉……老师你别开玩笑了,我说的什么你还不懂么。”

“嘿!”方靖微眯着眼睛:“看来祥瑞之名真大啊,你远在本州都听到了。”

“这个……”李罗翔有些尴尬,现在军方上下谁不知道韩夜的大名?本来祥瑞之名已经很响亮了,之前方靖还对一帮高层表示自己要保他,祥瑞风暴早已经吹遍了大江南北……

“怎么?你也信?”

“这……宁可信其有吧……”李罗翔心想,这事还用问么,哪个年代没几个邪门的人,不然军队里也没有祥瑞的说法了,何况这个韩夜也邪门的过分了点。

“祥瑞也分两种的。”

“恩?”

方靖不紧不慢的抿了一口茶:“一种运气很好,一种运气很差。运气好的那种,容易克死旁人,而运气差的那种,从来都死里逃生。我看了他的战斗记录,运气差到了极点。”

“……”李罗翔想了想,其实这是个相对论的关系,说了和没说一样,不过他这个老师很睿智,这话后边一定有深意。

“总之,我看好他。”

“恩……”

“恩?”

“啊?没了?”

“没了。”

“……”李罗翔有些晕了,这算什么回事啊……

方靖再次不紧不慢的抿了口茶,在心里补充了一句。

――老子当年就是运气最差的那种祥瑞。

“人不会倒霉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