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独行大笑了片刻,说道:“人吗,就当有凌绝顶,一览众山的气概!”
萧远说:“杨兄,此时无事,反正你我也就是看看这仙人岛的地势。倒不如你把你这段时间经历的,都讲了来听听。上次你离开朱府,都经历了些什么事情?”
“可以啊。不过,回头我问你事情,你可要诚实的回答。”
萧远说:“放心吧杨兄,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告诉你。”
于是,杨独行讲起了他离开朱府以后的事情。
杨独行用了两天时间,回到了徽州贾家,第一眼见到的,竟然是老太公的灵堂。杨独行想:老太公平日里身体健壮、豁达知命,只剩了安享天年了,怎么会突然就故去了?那时贾家的当家是贾三少,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还只顾着在街头玩耍。杨独行就去找了大掌柜。
杨独行去了账房,见到了二房的大太太,也就是现在当家三少的母亲。那大太太打扮的像个妖精,正和大掌柜商量着什么,见到了杨独行,大太太就站了起来,说道:“呀!是杨独行回来了呀!事情办得怎么样啊?辛苦了吧!”
杨独行施礼说道:“见过大太太,杨独行不辛苦。”
杨独行偷眼瞧见了大太太,正和掌柜飞了一个媚眼儿,说了声:“你们谈吧,奴家先走了”
大掌柜送了大太太几步,回过头来招呼杨独行坐下,问他:“你这次去北京,事情办得怎么样啊?”
杨独行说:“不顺利!信在半路上被人截了。我没有去北京,想直接回来问问,或者再补一封信,我快马送到北京去。或许,还能拦得住他们。”
‘啪’地一声,掌柜拍了桌子,喝道:“你为何不直接去北京?这样子不耽误了时间吗?”
“没有信件,北京的掌柜怎么会信我?”杨独行站直了身子,盯着那掌柜说:“你现在给我写信,我马上就赶往北京,路上一刻都不停留!”
掌柜的摆了一下手,说道:“算了,既然回来了,就歇息一天吧。等我和当家的商量了以后,再做定夺吧!”掌柜的叹了口气说:“你看看,外面的事情处理不好,这老太公又故去了。里外里忙得我晕头转向啊!”
杨独行问掌柜:“这内宅的事情,不是都有管家照管吗?”
“管家?你还提管家。”掌柜的瞪圆了眼珠子,说道:“那管家早跑了!现在还不知道他拐走了多少东西呢!”
杨独行听到这里不再说话了,看来家里出了天大的事情,老太公怎么会突然故去了?那管家怎么又会突然跑了?这一切,到底都说明了什么?
杨独行在后院,见到了一位老仆人,问他为什么管家跑了,老仆人眼珠子一瞪。说:“谁说的管家跑了?那不是胡说八道吗!明明是你们把管家抓了,还要说管家跑了,真是丧尽了天良。”
老仆人埋怨杨独行有一份,杨独行倒不作辩解,事情的真相他知道了,原委是什么?杨独行想着,有故事的人,就是那大掌柜了。还有就是二房的大太太,那个骚狐劲儿四处传的人。要想弄明白事情,还是要找大掌柜,就凭他和大太太的那两下子,就可以看出问题来。杨独行又返回了账房。
返回账房以后,杨独行发现掌柜的不在,正在他要准备离开的时候,冲出来几个人,按住了他。杨独行没有反抗,尽管他的武功不是一般的高,这都是自家人,你越反抗,不就证明你越黑吗?杨独行被五花大绑了以后,掌柜的站了出来,指着他大骂:“贾家对你不薄,你在外面干了不齿的勾当不说,还要来这账房里偷东西!把他带走,扔到地牢里去!”
杨独行没有辩解,这当让他上的是心服口服。谁要你回来了?你不知道这里正有口袋等你吗?
杨独行被扔进了地牢,但是杨独行在那里见到了管家。
管家说他知道事情的原委,管家说他见到了真相。这个千疮百孔的大厦,早就该倒了,里里外外,有多少人窥视着这份产业。管家去给太公送茶,见到二房大太太在那里,和太公争吵着。太公气得脸都白了,一个劲儿的往外赶大太太,但是大太太就不走,反倒要管家离开。
下午,管家听到一个说法,说太公要调戏大太太,被下人撞见了。太公恼羞之下,却病倒了。到了晚上,太公就驾鹤西归了。管家正忙着太公的后事,就有人来告诉他说,大太太要见他。管家到了大太太房里,大太太告诉他,要忘了在太公房里见到她的事。管家见太太敞开着怀,那妖媚劲儿比天上人间都艳丽,急忙应允了一声往外走。开了房门,就有一条麻袋罩下来,套住了管家,扔到了这里。
杨独行一下子就全明白了,里外都是二房的大太太一人在作怪!怕管家不配合,扔到了这地牢里;怕他杨独行捅娄子,也扔进了这地牢。只有那大掌柜是聪明人,一下就扑进了大太太的怀里,这就是所谓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了吧!
杨独行知道,他毕竟是个外人,即便知道了真相,也不可能把这贾家的天下再掰回来。毕竟,贾太公已经没了。
后半夜,那老仆人悄悄摸进了地牢,用斧头砸开了铁链,放出了管家。那老仆人,不知道杨独行也在这里,杨独行也懒得与他解释,在他打开牢门的那一霎那,杨独行就窜了出来,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