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节 七品
作者:天使相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35

萧远又问:“谁给你起得名字啊?叫七品。”

回答:“我奶奶。”林采儿又接了口:“为什么叫七品啊?”那小孩白了林采儿一眼说道:“我奶奶说,我长大了能做七品官!”一句话,大家都笑了。

“那你家在哪里啊?”回答:“卧牛石”

这孩子,回答问题倒是简单,但是大家听了半天,也不知道这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时候,朱灵儿又端了一碗热汤来,递给了那个叫七品的小孩。又问他:“那你家里,都是有什么人啊?离这里远吗?”

这么多人围着他,这个十多岁的,叫七品的孩子,也许是由于害怕,或者是什么,突然就哭了起来。边哭边说道:“我奶奶病了,睡了两天。家里没有吃的,我就给奶奶水喝。我奶奶醒来,叫我下山,给她找吃的。可是,我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意思明白了,这个叫七品的小孩,是和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的。他为了救奶奶,出来找吃的,结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林采儿说着,走到一边。那杨独行梳洗了一下,走过来,刚好听到了几句。就说:“也不见得。既然家里没有吃的,七品守了他奶奶两天,说明他也饿了两天。他奶奶叫他出来,未必不是想要他找一条活路。”

杨独行的一番话,几个人的心又沉了下去。萧远说:“哎!要是知道这卧牛石在哪儿,就好了。我们可以去看看,七品的奶奶是不是还活着。”

这个时候,马三保回来了,后面还跟来了衙门里的差役。他们是来请道长的。府台和总兵知道山上有人会妖法,因此下就差人来请道长。见到了萧远和杨独行,马三保兴奋异常。

萧远却向那位差役拱了拱手,说道:“差官大哥,请问一下,你知道这附近有没有一个地方,叫卧牛石的?”

那个差役眯着眼睛想了半天,摇着头表示不知道。突然又说:“这好办啊。回去找一下钱粮师爷,不就知道了吗。咱们这一州之地,还没有师爷不知道的地方,哪怕是一户人家。要不,到时候收钱粮了,找谁去啊!”

萧远就对马三保说:“那就拜托马三哥,请这府里的师爷,查一下卧牛石这个地方。”

马三保睁圆了眼睛,问道:“萧兄弟你干嘛?要找这个地方。”

“我们捡回了一个孩子,他说他家在卧牛石,可是说不准卧牛石在哪个方向。”萧远指着大伙围着的七品,对马三保说。马三保走过去看了一眼,说道:“既然捡来了,就让他先住这儿吧。有空了再慢慢找。”

那朱灵儿康复的差不多了,脸色也红润起来,此刻就说:“对呀,先住下来,我教你念书识字,日后好做一个七品官儿。”

除了朱夫人一家,还有那个刚来的七品,留在了家里。剩下的人,都跟着马三保去了府衙。那府台大人为了一方平安,不惜屈尊,要宴请道长他们这些江湖中人。当然,也是因为那尹火龙妖法厉害,普通人制服不了他,要借助了道长的法力才行。那钱得彪回去又禀报了总兵,道长是如何救了他们出来。

到了府衙,那府台大人正带领文武,恭候在了府门。见了道长,先是一揖到底,接着拉住了道长的手,口中喊着:仙长!迎进了府内。大厅里摆好了酒宴,各色陪酒支应的人,站满了两厢。那府台大人长着一双绿豆眼儿,身材粗短,满脸横肉。他分开主宾,依次坐下,然后大喊了一声:倒酒!那些仆人丫环就捧着酒坛,给大家的碗里倒满了酒。

那钱得彪先站起来,敬了道长酒,又敬马三保。说是谢谢道长相救,又谢谢马三保能并肩作战,是个朋友。萧远在一旁无事儿,就问身后站着的人,哪一位是钱粮师爷。那仆人就指了指在主席末座的一位老者。

看来这钱粮师爷,在府里的位置不算高,他排在了总兵和刑名师爷之下。也许是因为剿匪之事,他主管钱粮的插不上嘴,因此只见他只顾低头喝酒,不怎么说话。萧远就走过去,敬了他一杯酒,说了声:“师爷,在下有请了。”

那钱粮师爷是个诚实之人,见萧远过来敬酒,激动地连声说好,急忙喝了杯中酒。萧远问他:“请问师爷,您老可知道有个叫卧牛石的地方?”

师爷就一直端着空杯,想了半天,又摇头,说道:“小兄弟说的这个地方,好生僻啊,记不起来了,不如我们来查一下花名册吧。”说着,师爷就站起身来。

“那如何是好,耽误了师爷您喝酒。”萧远客气的说着。

师爷摆了一下手说道:“剿匪之事,老朽是外行,就帮小兄弟你查这个事情吧。”说完,就领着萧远去了他的公事房。这师爷也许认为,找卧牛石这个地方,也是和剿匪有关,因此下十分卖力。但是他不问,萧远也不说。

师爷拿了几本花名册过来,说道:“那些册子,是我闭着眼睛也能说出来的,要找,也只能是在这些里面了。”两个人花去了大半个时辰,翻了一个遍,也没有看到:卧牛石,这三个字。师爷说:“小兄弟,看来这卧牛石,不在本州管辖之内啊。”

萧远拱手作谢,说道:“劳烦师爷您了,我再到别处去查。咱们现在快去喝酒吧!”

回到了厅里,见那里已经炒得不可开交。府台大人要组织兵马,直接冲进去救人,如果那个尹火龙施法,就由道长来对付他;总兵大人说那样不合兵法,冲击之下那些贼人就四散了,起不到镇压的作用。弄不好,还会叫他们带走了那些少女和孩童。

萧远听了出来,这总兵大人的意思,和道长早先的意思暗合,都是说要先围住了再攻进去。府台大人的意思,不愿太和江湖中人计较,以免以后落下仇恨。所以要直接冲进去,能救出那些妇孺就行了。至于那些贼人,能抓住的就抓,跑了的,就算了。

作为道长和萧远他们,自是不愿和官府走的太近。杨独行则不同,如果拿不回那封书信,那就要马上回徽州老家,做善后准备。不管如何,马上进攻成了首务。

萧远就壮了胆子,站起来,对那府台说:“大人请放心,咱们兵精马壮,一定可以成功的;没有必要计较如何了,只要是进攻就行!”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反倒让府台很高兴,他拍了下桌子,说道:“好!这位壮士说得好,马上准备用具,安排人马进山!”

府台大人离席而去,这饭自然就没法吃了,几个人到了外面,总兵看着萧远,一副埋怨的神态。萧远对总兵大人说:“府台大人又不去山里,怎样调度还是大人您的事儿,到时候,还不是大人您说了算!”

总兵此时才算醒悟,向萧远举了下拇指。说道:“既然这样,那本大人就带一千人马,围住西山的几个路口。钱得彪带五百兵丁,随了马捕头进山!”总兵说到这里,朝道长和萧远他们一拱手,又说:“多劳仙长和几位壮士,就一同进山吧!”

“好!”道长答应了一声。说道:“只要进山,就不要停下来,一定要救出了那些百姓,才算一个了结!”

马三保也说了句:“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各自准备吧!咱们一并用力,不论黑白,围山的不撤,攻山的不停。”

马三保随着总兵和钱得彪走了,去调配人手,相互约定好了,一个时辰以后,山脚下见。萧远和道长回了朱灵儿家,好在萧远和杨独行都是皮肉伤,不妨碍再次进山的。那杨独行更是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找到那封信。

正在大街上走着,林采儿忽然看到一个人的背影,在人群中一晃,她就追了过去。萧远看到林采儿跑了,怕她发生什么事情,也追了过去。那林采儿拉住那人的胳膊,就喊了声:爹爹!萧远也惊了一下。这不是林承宗吗?

林采儿抱住她爹爹就大哭起来,林承宗也是老泪纵横。萧远上前去一抱拳,说道:“这不是林镖头吗?你怎么来这里了?”

林承宗哽咽着:“哎!这可是说来话长了。”

“那咱们走吧,回到住处再说!”萧远说道。

说是回到住处再说,在路上走着,林采儿和她爹爹就唠叨来了,萧远跟在后面,也听了个大概。那日,林采儿留书,说自己追那三个自称是宫里出来的黑衣人去了。并且说,要找那位法术高强的道长帮忙,要她的爹爹不要担心。

林承宗担心也没有用,他不能撇下重伤的妻子紫霞,还有受伤的镖师们。无奈,就听天由命,任由林采儿自己闯了。林承宗回到了镖局,还没来得及打理,新上任的府台就派人来封门了。林承宗听到,那托镖的老府台,也没落了好下场,就心灰意冷,带着众人回了乡下。

东拼西凑了一些银两,打发了那些下人和镖师,林承宗又守着妻子,在乡下打发了一些时日。后来,紫霞的伤势见好,又成日里思念女儿,才让林承宗出来,顺着去京城的方向,来寻找他们。林承宗说:“老天有眼,终于让他找到了女儿。”

林采儿听到她的母亲大好,心里也是十分高兴,就讲了自打那日以后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抢了包袱,又如何换了包袱,以至于到后来,又碰到了长乐帮这档子事儿。林承宗听了,也是大为感叹。他说道:“好了女儿,爹爹我赶上,就帮你们出一把力。事情过了,咱们就奔京城而去,快些将这证物交到御史台。”

回到朱灵儿家,道长和林承宗相互见过,就不再耽搁,准备进山了。萧远很高兴,一是林采儿他们父女团圆,再者,又增添了高手。林承宗的大枪萧远是见过的,端的是出神入化,现在添了高手,对付长乐帮更容易了。

临出门时,七品又追了出来,看了大家一眼,然后问萧远:“哥哥,见到我奶奶了吗?”萧远鼻子一酸,强忍住了眼泪,说道:“七品你先回去,等我忙完了这事儿,就领你去找奶奶。”七品点了点头,独自回去了。

萧远想到那些被抢到山上的少女和孩子,他们的父母该是如何的担心。接着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此刻又会在哪里呢?可怜小青早走、可怜那没有名字的孩子!一时间萧远心乱如麻。

杨独行看出了萧远的伤心,就在他肩头拍了一下,问他:“兄弟,你又想起了什么?其实世间事,有太多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不要太难过了。”

萧远点了下头。杨独行就不再说话了,随着众人往前走。其实杨独行也很烦躁,如果找不回那封信,会出现什么后果,他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