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年,是你?”
“丹平?真没想到,好久不见,你好吗?”
丹平做梦也没想到那位“有经验的政委”竟是骑兵团的老战友侯松年!两位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战友竟在这种情形下重逢,松年和丹平都感到极其意外和兴奋!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早在十九世纪末,这里就播放过第一部西洋电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就出产故事片了。几十年后,当人们依旧回味着三十年代鼎盛时期上海大都会的繁华时,电影独到的影响功不可没;四十年代,上海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背景混生出来的风气云涌、醉生梦死、风花雪月,也通过电影,以它独到的语言述颂出那时代的奋斗、哀乐与痴狂。。。这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导演、编剧、演员纷纷涌现出来,走进了人们心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都市风景。建国后,文化部整合了八家影业公司,成立了新的电影制片厂,也把上海的电影人整合在了一起。当银幕上的明星走到了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的面貌呢?
“电影这玩意儿,我只会看,其他的一概不懂,你倒说说我们怎么开始?”松年做事一向实事求是、直来直去,这么多年下来,一点没变。
“知己知彼吧,先了解一下情况再说!”丹平还是一贯的运筹帷幄、不急不缓。
“哟,忘了我们还有一位老侦察兵呢,哈哈!”
杜书记是去年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制片厂里按照中央指示需要“支持”的左派代表。杜书记大约四十出头,中等身材,剃着板刷头,讲话声音略尖,语速较快,语气有点急。
“欢迎欢迎,欢迎军代表进驻我们电影制片厂!” 杜书记笑容可掬地与支左队的成员们一一握手致意。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杜书记领着松年和丹平去了一间小会议室会谈。
“我原本是在文化部机关工作的,一年前,刚刚到电影制片厂时,那感觉,大概就和两位现在这种样子差不多。。。”杜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兀自哈哈大笑了起来,见他们神态自若、丝毫不动声色,杜书记才眯缝着眼睛,渐渐收敛了笑容。“到底是军队出来的,庄严肃穆啊!这里可是文艺单位,环境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杜书记轻轻吹了一下茶杯面上漂浮着的茶叶,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就说那帮演员吧,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够正经、够英雄吧,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就完全不是这样啦。。。别的不说,就光说这生活作风问题。。。”杜书记把嗓音压低了一些,“简直就是乱七八糟。。。除了少数个别例外,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都有这样那样的生活作风问题。。。”
“哼嗯。。。”松年清了一下嗓子,和丹平对望了一眼。杜书记察言观色,立刻转了话锋:“其实,这也都是旧社会里遗留下来的恶习。所以呀所以,文化战线上的破旧立新、彻底革命是刻不容缓的!说个笑话吧,那年,有位副总理前来视察工作,就有那么一个所谓的知名演员,对着副总理哭诉,说解放了,就拿三百元工资,穷得没法过日子。你们猜副总理怎么说?‘我这个副总理每月工资才两百呢,**每月也只拿三百元啊!’那演员没话说了。。。这些都是他们在运动中互相揭发出来的。”
杜书记顿了一下,见支左队长和政委都在仔细地听着,像是得到了鼓励,继续说道:“文化大革命,批的就是‘臭老九’,说他们是‘臭老九’,一点都不过份!什么作家呀、编剧呀、导演呀、名演员呀,平时看上去一个个道貌岸然,稍稍抬举他们一下呢,尾巴就翘得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一有风吹草动,一个个都没了骨头,什么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就连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好之间,都不用威胁恐吓,只要稍微牵扯到一点利害关系,什么私房话不往外说?连枕边话也都拿出来当证据相互揭发。。。整个就是丑态百出!不是我在这儿瞎说,这都是有真凭实据的。。。”
天黑了,松年和丹平才从制片厂走出来,终于“下班”了,两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怎么样,什么感想?”
“胜读十年书!”
“呵呵。。。看来拍电影比看电影要累得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