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街的路面全然是水泥铺就,两侧林右着的店铺,大敬四开,
只在门楣的地方有一处卷帘门。无弹出广告小说 各家的铺子略显局促,只余下双人并异走的过道,两侧的橱柜陈列着贩卖的货物。听说这条街叫秀水街,而就在秀水街的隔壁,那一条街叫做南京路,却又是一番风景。
道路宽敝了许多,入口处还有阻拦车辆行入的栅栏,地面换成了烧制的网格砖石,便是两侧的店铺也没了铁质的卷帘门,而是换成了大块大块的玻璃。店面一个比一个宽敝明亮,周遭都是三四层高的澳洲式样楼房。那街道上总会有拎着棒子晃晃悠悠巡逻的巡捕。听说出入的都是老爷太太,男人家这般的穷人是不曾光顾的。
倒不是说明令禁止,而是随便一家店铺,里面随意一件小玩意的价格,就足以让男人家咋舌不已。
一路前行,总会碰到村子里的,或者是路上碰到的,同样来卖粮的男人家。有在外滩就地卖了的,或者等责消息的,瞧见男人家总会围拢上来,询问在县城卖了什么价钱。
每一次,男人家都是摇头不已,继而摊手lù出紧攥着的一摞澳洲银币。然后有人叹息,有人庆幸。叹息的是外滩与县城一个价格:庆幸的是没有学男人家多走了往返二十多里的冤枉路。
须臾之后,认了命的返身回去,打算就在外滩卖了粮。那些已经卖了的,则会同男人家,三,不会算账的穷汉子没个概念,只觉着那是一个天文数字。有天赋好的算了算,一百块是一个银元,十四万,那岂不是一千四百个银元!
我的老天,那个落魄到差点饿死的林木匠,才去了澳洲一年,就这般发达了?这么看来,澳洲人宣传的一个月赚十两银子,要不然就每人分上三十亩水田,的的确确是真的?
长久的沉默过后,嗡嗡声响起。却再也没了质疑声,有的琢磨着打听一下在哪里申请移民,有的犹豫着究竟是留下来还是随大流干脆移民澳洲算了,还有的豁然开朗,大声咒骂着地主老财,再也不打算租对方的田了。
男人家长出口气,转头对着女人家说:“牛卖了,那几亩地也卖了,留一些盘缠防身,其余的huā掉,过个好年。”女人家没了哀愁,脸上反倒浮现出希翼,蚊子般地“嗯”了一声。
男人家再也没了yīn霾,豪气冲天地说:“等转过了年,祭了祖,咱们就去澳洲。这逼死人的大明不留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