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温州府之行(一)
作者:雪漂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61

【今日第二更,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推荐,谢谢啦】

两日后,李继、唐义已经坐上了韩英的战船,出了长江口,驶入大海,沿着海岸线向温州府开去。

韩英指挥的是海船,跟韩豪的指挥的“飞虎舟”那是两种概念的,飞虎舟也就是千料(约为100吨)的战船,在内陆河上航行那已经算是大船。

韩英的战舰已经达到惊人的三千料,而这时代跑东南亚的海商常用的海船也不足两千料,所以当李继看到这艘长度超过50米的,有着四张硬帆的战舰时,不禁惊叹于这时代的造船技术。

上了战舰,韩英吩咐副尉去指挥开船,自己陪着李继等人参观了一番战舰,这是典型的宋代的尖头海船,站在船舷旁边,吃水线到船舷尚有七八米的高度,两侧的船舷旁安装了数十具弩炮和神臂弩,看样式跟李继采购的那些差不多。

韩英因为在军队中已经算是中级武官了,除了自己战舰外,还有两首辅助战舰跟随,也都是超过两千料的战船。

让李继感到奇怪的是,这时代火药已经被充分利用在宋军的守城战中,韩英的战舰上居然没有一样武器是利用火药的。

问起火药武器,结果让李继大跌眼界。韩英听到火药武器时,露出的颇有不屑的神情,带着李继来到后船舷,然后亲兵去捧来一捆东西。

李继翻检了一下,都是写竹制的火箭和各种奇怪式样的东西,说是武器,倒不如说更现代的焰火类似,不禁也暗中苦笑,这推动工业革命的源动力之一的火药,却在发源地完全发展成一种鸡肋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嘛。

亲兵操作了几种火药武器给李继看,都只是些近距离发火或者喷射所谓毒烟的玩意,让李继着实哭笑不得,彻底放弃了研究的兴趣。

不过还是让李继发现了一样有用的东西,那是一个仍在船尾的铁制装置,韩英说那玩意叫猛火柜,是军械监根据《武经总略》上的记载制作的,可以喷火伤敌。不过韩英在韩英嘴里,这玩意除了烧死自己外,别无用处,让李继哭笑不得。

既然叫猛火柜,自然是燃烧某些油料,当亲兵打开一个封闭木桶时,李继很直觉的发现这估计是石油的某种提炼品或者混合物,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李继估算了下,这三千料的战舰,载货量估计可达千吨以上,二两千料的战船载货量也不低于八百吨,这样的船只已经完全符合大航海时代的船只要求了,李继对自己海外之行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三艘战舰张满船帆,沿着海岸行驶了一整天,当李继站在船首,观看海上日出之后,靠上了温州府的港口。

韩英自去交接公文,李继、唐义和韩豪便上岸去打听船厂之事。

温州府在宋代是全国可数的大型船厂集中地,虽然这里不是市舶司,不过港口的海船不少,多为全国各地前来定制船只的,所以各船厂都在码头上设有商铺接待。

李继并没有直接去找王伯的弟子秦良,在港口的各船厂的商铺转了一圈,李继选择了最大的一家商铺走了进去。

里面已经有两个客人在谈生意,一个管事模样胖乎乎的中年男子看到李继进来了,忙过来招呼,引导客厅中坐下。

“客官贵姓?我是这里的掌柜朱得金,鄙店东家是温州最大的船商齐家船厂,不知道客人想购置什么船只?”朱掌柜挂着职业化的笑容介绍着。

“我姓李,朱掌柜,是买海船,说说你们船厂的海船吧”,李继不动声色的问道。

招呼伙计送上茶水、点心后,朱掌柜拿出一张纸递给李继,李继接过一看,竟是一张报价单子,不过内容并不多,是根据船只的用料多少来定价格的,不过让李继惊讶的是,这家船厂可以定制的竟然有七千料的大船。

李继想了想,问道:“朱掌柜,你们手头能交付的最大船只是多少料的。”

朱掌柜一听,马上意识到是一单大生意,忙招呼伙计拿过登记簿,仔细查阅了一番后,说道:“李公子,如果一个月内交货,可以提供5000料海船一艘、4000料海船最快能在二十天内就提供一艘。”

一个月,李继对于这速度倒是很满意,李继想了想,点点头,表示考虑下再来订购。朱掌柜自然非常热情的送李继出门,而且一再表示李继如有特殊要求,到时候都可以在讨论,至于价格方面,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

接下来,李继又跑了几家船厂的商铺,能提供的船只与齐家船厂的差不多,价格方面也差别不大。

李继看情况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回船上拿了一份礼品,就去拜访王伯的那个叫秦良的弟子。

温州府可比华亭大多了,不过李继选了个省心的办法,那就是雇了辆马车,一会儿功夫李继就找到了秦良的住所。

这是座带院子的三间的砖瓦房,李继在门口吼了一嗓子:“秦良在家不。”

只听里面房门吱呀声响,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子探出头来,问道:“我家秦良不在家啊,客人从哪来来,等我使人去叫。”

“是秦家娘子吧,我是从华亭七里庄来的,有王伯的书信,有事要找秦良”

“哦,是老师家里的人啊,你们进来做,”秦家娘子忙出来招呼,然后从屋子里叫了声:“小三,你把你爹找来,说华亭来客人了。”一小孩哦了一声,跑出院子去。

李继几个进了院子,把礼品放下,秦家娘子摆了张桌子,上了茶水,让他们先坐,然后自己进屋去做家务了。

过了片刻,一个大汉带着刚才那叫小三的小孩出现在院子门口,看到李继忙上来施礼,“几位是从老师那里来的?”

李继取出王伯的信交给秦良,秦良忙接过去打开看了起来。

这秦良倒是出奇的壮实,估摸着四十不到年纪,国字脸,鼻子高挺,也穿着一件白色褂子,露出的胳膊晒成古铜色,显得精神头十足。

秦良看好书信后,便招呼李继几个坐下,“多谢李公子带来家师的信,我都好些年没去拜访过家师了,家师信中说,李公子要来这边订购海船是吧?”

“确实因为此事,才来拜访秦兄弟,”李继拱拱手。

“李公子太客气了,叫我大名即可,”秦良显然对于李继这么客气的招呼有些不适应,毕竟这时代,读书人和普通人有着显著的阶层差别。

“刚才我在港口的商铺了问问了船只的造价,不知道秦兄弟有什么建议?”

“李公子,你准备走那条航线,如果只是在东瀛和勃泥之间航线,三千料的海船价格最合适,”秦良想了想,说道。

“若是要去大食国,秦兄弟有何建议?”李继不紧不慢的说道。

“大食……李公子可知那边航线已经中断多年了,听说大食国正在打仗,打了百多年了,去哪里贸易可是凶险非常啊,”秦良显然不怎么认可李继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