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晚宴刘清带着本家几个兄弟一哄而上,终于将李继、唐义二人灌醉,害的两人第二天日上三竿爬起来时,还头痛欲裂。
刚洗漱完毕,刘清就来了,说今日他出面宴请族弟刘谦,也就是昨天商议过要拿一成股份的刘县丞的儿子,邀请李继、唐义两个一起去。
对酒坊的新股东,李继还是蛮有兴趣的,打下就随口打听起这刘谦的为人,刘清却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我这族弟也是读书人,颇有才气,只是不甚通人情世故,族叔年事业高,总想给这唯一的儿子安排些什么,故而有昨日之事,子遇兄莫怪我未提前告诉”。
“修远兄,生意之道在于做大做强,你族弟参股之事,王氏求之不得,谈何为难。”李继摇手示意刘清无需再谈论这入股之事。
刘清看到李继确实没有反感于族弟入股的事情,就顺势聊起诗词来,刚才还萎靡不正的唐义这厮立马变得精力旺盛无比,跟刘清谈东论西,挥斥方遒起来。
这明显是李继的短肋,只好在一旁装聋作哑,还要故作欣赏状,这两厮一谈就到晌午,搞得李继腰酸背痛,还有严重的面部肌肉抽搐症状。
用过午饭后,刘清带着众人去刘氏的商铺参观一番,这时李继才知道刘氏除了看书铺外,还经营着粮食、杂货买卖,这下连酿酒原料也可一并解决了,当下又与刘清协商好购买酿酒用粮食的问题。
待到粮食采购合同,李继方才醒悟,原来这日的商铺参观也是刘氏早已预谋好的。也不点破,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日后还有颇多地方需借助刘氏,更大的利益关系,也代表着能获得刘氏更多的助力。
当晚的夜宴,刘清特别在方城县最好酒楼的熙阙楼定下大包房,不但请了宗族中相熟兄弟,还请了方城县熟悉的学子,熙熙攘攘倒有近二十号人。
李继对这种书生的聚会非常感冒,不过暗自庆幸有唐义做挡箭牌。李继跟着唐义游走在学子中间,或摇头或点头故作陶醉状,倒也没有学子识破他的伪装,李继暗中偷笑,自我感觉良好。
一会儿,刘清带着一人,在旁边招手示意李继,李继忙拉了下唐义的衣襟,两人迎上去。
“子遇兄、公明兄,这位是舍弟刘谦,字子平,”刘清指着旁边男子介绍道。
“幸会,我乃唐义,字公明”
“幸会、幸会,我乃李继,字子遇”,李继招呼之余,上下打量着刘谦。
这刘谦看年纪不过也就二十岁不到,身材匀称修长,一张方脸还透着娃娃气,浓眉剑目,虽然面色有点苍白,双眼却自信有神,倒也是个英俊儿郎,见李继自我介绍,刘谦也拱手回礼:“两位兄台,幸会幸会。”
刘清倒是很热心的在旁介绍:“子平,子遇兄、公明兄与我刘氏颇有渊源,日后多来往。”
刘谦拱手致意,也没有多话语。
刘清看客人差不多到齐了,招呼大家落座,免不得先给大家介绍下李继、唐义,然后开始的今天的聚会。
宋代学子的聚会的焦点不外乎品酒论诗词,邻座的学子已经开始觥筹交错互相交流起近期的心得体会,唐义那厮却也立马和旁边坐的刘谦谈论上了,李继就心平气和地在旁边坐观众,顺便拿着酒壶给他们满酒。
那些学子各自交流,谁近期有了些自以为不错的诗词自然拿出来吟诵一番,如果周围几个学子都觉得不错,就会有学子跳出来,将大作大声念出来,然后其他学子摇头品味一番,各抒己见评论一回。
李继倒了五六回酒,就听到周围学子都吟诵了十数首长短句,李继虽然也常常自诩是文学爱好者,对唐诗宋词元曲颇有涉猎,但也仅仅限于欣赏,宋词那些词牌,李继也都没搞明白。
当下暗自倒树中指,诅咒了下这个文学昌盛的时代,原来这时代文学都是萝卜青菜般的量产啊,自己也是暗生警惕,绝不轻易谈论,以免露出狐狸尾巴。
李继注意到刘谦倒有点像是这些学子中的带头人物,刚才众学子传诵的长短句中到有三四首出自他之手,倒也心中一喜,读书人还是容易结交,如果这位县丞公子是个纨绔子弟,以李继的性格倒也颇难熟络。
当下也做祝贺装,上前给刘谦满了杯酒,免不得吹捧几句,几句话一聊,两人关系倒也显得比刚来时熟络的几分。
正当众才子们聊的昏天黑地之时,刘清的仆人从外面进来附耳说了几句。
刘清拍拍手,“诸位,今日请得凝翠楼韩仙儿来为大家献唱几区曲。”
此话才落,众学子立刻一片“快请”之声,李继看到刘谦都有动容之情,就低声向刘清询问才知,这韩仙儿乃是方城县有数的名歌伎,据说学艺自临安府,若非刘家有着官府背景,要请韩仙儿来唱曲,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