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一笔投资
作者:雪漂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43

“却是如此,一是来拜访修远兄,另外确实有事来请教”,李继也没打算拐弯抹角,就如实说道。

“此乃我新制五粮液,此酒有传统酒颇有不同,一般淡酒藏的时间久了,便容易发酸,不能饮用,而这五粮液,如若窖藏数年,则酒香更盛。但我对商贾买卖的规矩不甚了解,故而来求教于修远兄”。

“子遇兄,此事有何困难,请随我去后院,等我请家父来商议此事”,刘清不愧是经商人家的子弟,已经敏锐的闻到了巨大的商机。

刘清引这李继众人穿过书店来到后院,李继暗暗吃惊,这刘家宅院倒是颇为壮观,穿园过院,居然有迷路的感觉。待到客厅坐下,就有仆人上来端茶递水,刘清自去请他父亲。一会儿,一个圆脸长须老者和刘清一起来到客厅,老者一进屋就说到:“贵客来到,不曾远迎,老夫失礼了!”,李继、唐义忙起来回礼。

刘清忙在旁边引见:“这是家父刘远山,父亲,这位就是李子遇”。

刘远山倒是很直爽,开门见山的说道:“老夫托大,听清儿说贤侄要了解些商贾买卖的事情。”

“小侄所制的五粮液请伯父点评一二,市价几何?”李继很恭敬的问道,好不容易找到个熟悉行情的,刚快打听下。

刘远山打开酒瓶的神情一如他人般的惊讶,稍作品味后,略作思考就说到:“此酒性烈,不过似乎火候稍差,不过算的上品美酒。只是恐怕南人不喜。”

李继忙打开那瓶最淡的五粮液请刘远山品味,刘远山对这口味倒是很喜欢。他给出的市价是每瓶酒可卖到三百文。李继琢磨了下,这也就相当于现代人民币100吧,相当不错。

品味过几种五粮液后,刘远山倒是先开口:“听清儿说,贤侄有意售卖此酒,不知道能有多大产量。”

“现在规模不大,不过如若资金充足,产量自然能跟上,”李继非常诚实的坦白了。

刘远山沉思了片刻,突然问了句:“这酒的生产是贤侄的产业?”

“这倒不是,我前番落难之时,王氏族人相助于我,这酒是我所制,这产业是王氏族人的,我只占三成股份?”李继答道。

刘远山对李继的回答吃惊不小,作为一个商人,眼前这个商机的价值他可是非常的了解,这种新式酒类完全颠覆的传统的酒的概念,眼前这个年轻人缺仅仅为了报恩就送与他人分享,实在是让他感到发自内心的敬佩,不过眼前的商机不容错过。

刘远山算计了下,很直接的提议道:“贤侄,不若这样,我刘氏出钱一千贯,购买两成股份,这酒的售卖都由我刘氏来经营,你看如何。”

一千贯、一千贯,李继对这突然到来的财富心跳不已,却不动声色的答复道:“此事我还做不得主,等我回去找王氏族人议定才行。”

随后,又就方城县周围交通、买卖规矩、酒类定价跟刘远山请教了半天,然后起身告辞,约定来日再谈入股之事。

李继让弟子去徐铁匠铺订购了十套蒸馏设备,自己忙赶回牛庄跟王保正商议刘家参股的事情。

王保正听到刘家要出一千贯买两成股份,当时就吓一跳,忙把本族的各户家主叫来商议,结果一群农民兄弟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就是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王保正来拿主意,说了句,“一切由老师做主”。

李继对刘氏入股自然是持认同态度,后世职能分工的道理李继还是明白的,若是由自己或者牛庄的这些农民兄弟来操办这买卖,多数是要搞砸的。

次日,李继带着自己拟好的合同来找刘清,刘清似乎早就在等,“子遇兄才来啊,小弟恭候多时啦”,忙把李继拉进客厅。

进了客厅,除了刘远山外,还有个五十岁左右的小老头也在座,一副打扮和神情就是个精明掌柜的样子。

刘远山得到李继肯定的答复后,介绍道:“这是舍弟远河,现在刘氏在外的产业主要是舍弟在照料,我年纪大了,不方便跑动。”

李继拿出合同给刘远山看,刘远山仔细看了后,心中颇为惊讶,不过神情上却没什么太多表情,签字画押后,把合同递给刘远河。

李继看刘远山签字后,就切入正题,询问刘氏准备如何销售这批酒。

刘远河原本当李继也就是一书生,待看过那份合同后,完全放下轻视的念头,认真的和李继探讨起销售的问题。

刘家现有的商铺销售都在襄阳府、江陵府一带,这两地倒也是富庶之地,李继估计短期内销售不会饱和。至于销售的办法,李继提出来将每季产量的三成进行窖藏,待若干年后,这窖藏白酒的价值那就是数倍乃至数十倍于新酿。

至于高度的五粮液,李继建议销售往北方金国。李继早就知道,宋金并立百多年,但双方的贸易仍很频繁,两国政府在淮河沿岸开设了很多“榷场”。恰巧刘氏产业所在的襄阳府就有多个对金国的榷场,北地寒冷,高度酒对那里的人有着无法抵抗的诱惑力。

等到诸事商议完毕,李继正色对刘远山、刘远河说道:“两位世伯,这高度酒的价值相比两位比我更了解,五年后,我会与刘氏共享这项技术,可否?。”

刘远山、刘远河对望一眼,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李继拿着合同,告辞而去。刘氏获得的专营权利,而王氏解决了酒类销售上的短腿。一个完整的营销网络初步建成了。

刘远山目送李继出了大门,转头问了一句:“二弟,你看这李子遇如何?”

李远河想了想,“这李继书生模样,可谓博学,且心思缜密,那份契约格式奇特,却面面俱到。此人之前定未从商过,却对从商之道颇有见地,大哥,这可是个人才。”

这时刘清来到客厅,见父亲和二叔在谈论李继,便插话道:“父亲,子遇兄我看倒是个能人,他第一次来我们书铺购书要了几本《说文解字》的善本,普通读书人少有精研此项的。”

“嗯,清儿,改天你不妨拜访下李子遇,顺便看看他们的酿酒坊”,刘远山想了想,关照了刘清,这也是商贾的惯例,互相拜访,了解交易伙伴的情况,何况现在李家可是这个酒坊的股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