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牛庄酒业股份
作者:雪漂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96

回到牛庄,李继吩咐弟子们将今天采购的礼品给各家各户送去,这些礼品也就是府县里的小吃而已,只是表达下谢意。李继深刻的感到自己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跟牛庄人的热情和朴质是分不开的,虽然他们多是些不识大字的农民,李继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好好回报这个让自己获得新生的小村。

这阵子,唐母已经完全康复了,所以经常叫李继去他们家吃饭。王保正也常凑过来一起吃饭,也好跟老师请教下如何管理王氏家族的新增产业。

晚上,李继刚到唐义家,王保正就跟他婆娘端着酒菜过来了。看到李继,远远就拱手致意:“老师,老夫今天又来叨扰啦。”

王保正历来都是带饭带菜的,虽然口上说的叨扰,不过还是很受唐义、李继欢迎的。三人互相拱拱手,就在小厅里摆开酒菜闲聊起来。

虽然是寒冬季节,今年牛庄的木炭可是量产啊,六个烧窑除了出产红砖、瓦罐外,就数木炭产量最大了,各家各户都分到了足够过冬的木炭,所以虽然房子不大,确实暖和的紧。

互相闲扯一阵,唐义就问起李继今天做的那个铜茶壶:“子遇兄,今天哪个物件倒是非常奇怪,不知道有何作用。”

王保正也听儿子回来说起老师今天弄回来的铜茶壶,王商说老师叫那玩意蒸馏器。

李继看看他们,却不急着回答,给他们倒上一杯王保正带来的果酒:“此酒味道如何?”

“自家酿的,实在不算好”王保正倒是很谦虚,其实王保正婆娘的酿酒手艺到是不错,秋天采的野果子着实酿了不少果子酒。

李继不语,看着唐义。

唐义看李继似有询问之意:“酒味甚淡,我当年在邓州倒也曾喝到过好酒,比这酒味浓上几分。”

“若有法子,将一壶酒浓缩到一杯,不知道会是什么滋味?”李继张口喝下一杯果酒,还砸吧砸吧嘴巴,好像自己喝的是宫廷佳酿。

“老师,能有这等美酒?。”王保正想象着李继画的大饼,有点疯狂。

唐义对这个想法也是很吃惊,“原来子遇兄早有办法了吧”。

“蒸馏”,李继很突然的冒了个新名词。

“现在尚有些问题,我正在解决”,李继冲着王义说道。

“不知有些什么难处”,王保正忙问到。

“另外我需要族里调配些人手,学生们每天半天读书,半天跟我学些技能。这酒若能产出,买卖经销还需我亲自去”。

“公明,学生们的功课还须多拜托你”,李继又转头对唐义说道。

“我会安排的,子遇兄但可放心,”唐义满口应承下。

“老师,人手没问题,时下正是农闲时间,不知道派下去些什么活计”,王保正询问着。

“我明天拟个计划,回头让王商来运作”,李继看里眼王保正,让王商来运作此事,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产业算是王氏的,这也是对王氏族人的回报。

“这产业是需要一些本钱投入的,我有个办法,王保正不妨问问族里的各家家主”,李继慢慢的说道,“每户以一贯一股认购股份,有了收益也按当初的股份来均分”。

“先生这法子倒是新鲜,明天我就跟族里各家合议下”,王保正喜出望外。

“另外我这里需提取一成股份,用于对蒸馏酒技术的改进,王保正切记保密。”

“老师放心,这事我安排本家子弟来操办。”王保正连声答应。

当下李继又对一些细节问题做了布置,王保正喜滋滋的告退回去琢磨这事去了。

唐义倒是一直一言未发,待王保正走了,才疑惑的问李继,“子遇兄,你这等学问是那里习的?”

读书人精通杂学的,在宋代确属少有的,古代的技术沿革依靠的都是父子兄弟传授,旁人很难学到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年少时曾今在海外和南方游学,听人说的”,李继含糊的回答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李兄此言真是精辟。”唐义立刻被李继这句话勾起的谈性,这话出自北宋画家刘彝的《画旨》,原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继将此话颠倒顺序,却让唐义对这两句话突然有的新的感悟。

“子遇,曾经去过海外游学,难道那里也有人精通我华夏儒学?”唐义的好奇心还真不小。

“公明,难道除了儒家经学,就没有其他值得学习的东西了嘛?我推崇学以致用,只要是学问,就值得我不远千里去学习”,李继侃侃而谈。

自古读书人都向往诗仙李白的风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也是读书人的共同心声。唐义听李继谈起远游南方和海外,不免谈兴大起。

李继了解的都是现代社会的南方,不敢深谈,怕露了马脚,不过得益于现代爆炸式的信息量,李继博学和见识让唐义吃惊不已,当晚两人就着酒菜谈到深夜方才各自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