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谋定草原
作者:东流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60

招募流民,重建五原,这些其实都是简单之事,只要能许以利益,并且派兵保护流民的人身及财富安全,办起来也不会太难。而吕布唯一要在意的,却是对待匈奴人与鲜卑人的态度。

虽说非我同类,其心必异,但他也不可能斩尽杀绝,灭其种族。

当然,如果是将胡人统统驱赶出草原,赶到漠北,甚至欧洲,虽说这要容易些,但搞不好哪一天胡人又会反扑回来,而且吕布也不舍得就这样平白放过数十万劳力。

所以,他还要回去,回去找他认为能帮助他的人,一起解决这个麻烦。

马邑城,吕家小院。

“主公所虑之事,亦是历代汉帝所虑之事,廉实在无妥善之策。”成廉坐在酒桌旁,琢磨着语言,小心地说着,毕竟安置匈奴与鲜卑,这都是足以影响后世的大事,对此他也不敢信口开河。

“是吗?”吕布轻叹了声。虽然事先也预料到成廉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吕布却依旧抱着希望问了,可结果,还是如他预料的那般。

吕布又转头望向张辽、曹性与高顺三人,可三人也是一脸无奈,他们行军打仗都是好手,可若是谈到政治经济,那完全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其实,吕布在心中早有了几分定夺,毕竟前世时也算是有所见识,眼界要比常人宽很多,但是却没有实际从政的经历,所以也不敢保证实际效果。

当下也只能尝试地说道:“以我之见,我们可以同化匈奴及鲜卑,但是,一定要消除对方部落形势,而且,要解除对方的军队。”

消灭部落,解除军队,这就是吕布思前想后得出的结论。部落使胡人团结在一起,彼此之间互相照应,由部落首领统管一切,而这也是他们治理民众的方式。吕布相信,只要消灭了部落,到时候汉人管理胡人就会容易很多了。而解除军队,这又是前世时的经验告诉他的,前世的祖国也有很多民族,但纵观全国,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军队永远都是掌握在汉族手里的,少数民族根本就没自己的武装力量!所以,前世的祖国才能和平,才能和睦。

大局似乎把握的很对,但吕布仔细考虑起来,却发现,这实行起来,难度可不低。

毕竟胡人的思想观念与汉人不同,要改变他们部落聚居的习惯,那就得从根本上改变对方的思维,可这却偏偏是一个长远之计,不能操之过急。同样的还有军队的解除,部落掌握军队,进行自保、扩张、掠夺。所以要解除军队,还得要先消灭部落。

如是换做太平盛世,吕布倒也不争这数十年时间。可是,如今却是乱世之象已现,再过两年,等董卓一进京,那更是天下大乱了,所以,他根本没有这太平的数十年时间去改革。

当然,如果用刀枪去威逼,用武力去强迫,时间一定会省很多,只是这中间又要死多少汉人和胡人?

所以,吕布才会如此犹豫,才会需要听下成廉他们的意见。

“主公说得极为有理,只是这办起来,恐怕难度不低。”成廉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困难,沉吟了一阵说道。

张辽三人闻言,也都是附和地点了点头。

见状,吕布自嘲一笑,看样子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不易。

“不过。”成廉却是突然说道:“太史公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观,自古以来,不论种族,不论身份,世人都是逐利而生。所以,廉窃以为,若是能以利益吸引,恐怕会有助于主公之计。”

“以利吸引!”吕布眼睛一亮,自语道。

“是的。”见到吕布赞同,成廉也渐渐放开,笑声道:“主公可以在匈奴、鲜卑人部落中花重金招募劳力,将其吸引到汉人城镇中,劳作、从军皆可,长此以往,部落人口必将渐渐减少,衰败必不可挡。”

“而那些来到城镇中劳作从军的,可以使之学习汉人文化,同化他们。”吕布补充道。

“主公说得极是。”成廉点头附和:“不过,与此同时,主公还要以武力强迫各部落裁剪军队,否则,胡人学习汉人先进文化,而不限制其军力,只会使其如同羌人一般,壮大对方,终究成为汉人的祸害。”

“裁军恐怕很难。”张辽突然出声道,他在军事上要比成廉更清楚,当下说道:“毕竟胡人崇尚武勇,又善骑射,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合格的战士。若是不限制兵器,恐怕难以限制对方的军队。”

吕布闻言也点了点头:“嗯,文远所言极是,只是兵器恐怕限制不了。那便强行收编对方军队,将其整合为一胡军,与我一同征战。”

“主公此举可行,收编胡人战士,只留老弱在部落,胡人无法劫掠,仅靠放牧必定无法生存。到时候,再以利益吸引他们来城镇中劳作,那部落必然有一天消失,而那时,各部落也没有了战士,主公也无需再收编。”成廉分析地头头是道,张辽三人闻言也是连连点头。

“那如今可以匈奴为对象,先进行试验一番。”吕布微微思虑了一阵后,道:“匈奴人贫苦,仅凭牧羊也改善不了生活,我可试着招收匈奴人,使之来汉人地区耕种,自产粮食,而且允许匈奴人来汉人城镇交易,贩卖牛羊,建立市场。并且,在匈奴人中重金聘请牧人,开辟一专门牧场,为我军蓄马。还要在匈奴部落中推广汉语、汉服、汉人的习俗,通过这些举措,一步一步地同化匈奴人,最后,使其也住入城镇中,与汉人一般生活,到那时,也自然就不用再担心匈奴了。”

其实,吕布到这一步,也算是彻底明白过来了,他要做的,就是使一个游牧民族,变成一个如汉族一般的农耕民族,即使是半农耕半游牧,也算是达到目的了。

“现在匈奴畏惧大哥威势,大哥此举必然可行。而且,收编的匈奴人也刚好可以用来攻打三郡鲜卑人。”明白了吕布所想,反应极快的张辽也是连忙点头应道。

“主公,文远大哥所言极是,这样不仅可以消磨匈奴与鲜卑两族的实力,也可以趁机在匈奴人中建立主公的威信,以后,匈奴人更不敢违逆主公了。”曹性眼睛一亮,赞同道。

讨论到现在,一个安定草原的计划也已渐渐成形,吕布认真地望向成廉:“正明,此行重建五原,你就按此计行事,而我,则去收编匈奴各部战士。”

“请主公放心,廉必定竭尽全力。”成廉郑重地一拱手,顿了顿后,突然犹豫地一笑,道:“主公,正明亦有几分自知之明,这料理粮草军械,招募流民,购置资产还算勉强应付,但若是让正明随老将军一同建设五原,这于政治之事,正明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明过谦了。”吕布安慰了声,只是他也知道,成廉还年轻,没多少经验,可惜张秦还在丁原那,来不了北方。

“主公,正明曾闻得辽东一龙之名,其人均是当世大才,主公不如试着招揽。”成廉略微凝思了一阵,提议道。

“辽东一龙?”吕布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似乎前世也曾听闻过,但是一时竟然想不起来了,当下问道:“是何人?”

“朱虚管宁,管幼安,号为一龙之龙头,同县邴原根矩,号为一龙之龙腹,还有平原华歆,华子鱼,不过……”成廉说到这,突然打了个磕绊,微微皱眉,不知如何讲下去。

而吕布却已了然,笑说道:“可是那锄园得金,割席断交的管宁?”

“原来主公已经闻听过管幼安之名了。”见到吕布回答得如此快速,成廉一愕,旋即笑道。

吕布点头默认,关于这割席断交与锄园得金两个成语的由来也终于回想了起来:平原人华歆慕管宁之名,千里来访,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有一次,二人一起锄园得金,管宁视之如瓦砾,弃于一旁。还有一次,二人“同席读书”,有位达官显贵坐着豪华的轿子从外面路过,他置若罔闻,照旧专心致志地读书,而华歆却面露慕色,跑出去看。华歆回来后,他把席割开,与华歆分开坐,并说“子非吾友也。”

所以刚才成廉提到华歆时才会犹豫不定,想然此时他们也应该分别了。

“那现在管宁与邴原可居于辽东?”回想起了管宁与邴原二人是何许人等后,吕布心中也掠过一丝欣慰,这可都是内政方面的人才啊,有他们在,北方的建设完全不用担心。

“是的。他们二人被辽东太守公孙度当做上宾一般对待,只不过此二人均是在当地讲学,没有帮助公孙度。”成廉立即点头应道,以成家豪族的实力,对于各地镇守诸侯的那些事也是多少知道点的。

吕布微微一笑,以公孙度的才能,管宁与邴原看不上也是正常,若按他本心来讲,他应该亲去招揽,只是北方这还需要他去坐镇,当下直接对曹性吩咐道:“之谋,待我写书信一封,你拿之前去辽东拜访此二人。”

曹性立即点头应下。

而一旁的成廉则是疑惑地看了吕布一眼,以他认为,吕布也应该会亲自去招揽,毕竟这二人恐怕也是心高气傲的主,却没想到吕布只是一封信便打发了。

面对成廉的疑惑,吕布却是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头望向北方:草原终于看到了一丝永世平定的希望了!

;